APP下载

清雨·清风·赏“琴”秋

2015-12-15文殊圣海

净土慢生活 2015年5期
关键词:古琴

琴,其实也不仅仅是琴,在五痴道人的生活中,琴、医、书、画、剑,很自然地就在老师所到过的每一个地方呈现。

一缕清香、一杯好茶、一幅字画、静溢的时光里,几许琴声……

平常百姓家中,没有丝竹管弦盛况,窗外也少斑驳竹影,也再没有旧时窗棂弦月。

淡雅的岁月里,有三五君子之交的挚友,相约成席,不为宴饮,更多是相聚畅述几丝幽情。

因琴之缘,约于乙未年秋,于国内很有影响力的权威鉴赏家郑怀忠家中一聚,品鉴古琴的音声之美。

初约时,心想着,是什么样的一把琴,才敢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进到一位大鉴赏家的家中。

因琴而来的几位赏琴、琴人,应当都是隐约听说五痴道人带了一位爱木成痴的斫琴师来到北京,带了几把可以传世的古琴,据说是声如皮鼓,韵如金石,正是渐入秋凉时,让人动心起念的绕梁之音色。

在我的理解中,很多时候,相遇到的“琴”其实算不得是“琴”,“琴”要有“情心”,要有“剑胆”,更要“侠气”。

琴的声音到牵动人心,此所谓“琴心即情心”;要有“剑胆”,“胆气”即“鼓气”,回响与振动,让人心起共鸣;琴更要有“侠气”,即是气韵浑然天成,绝无贼光,内心广大气自华,朴拙自然为上。“琴”必须有心,才可称“琴”。

从徐永老师的专业鉴赏角度来说:“琴,低音需松透、高音处必须清亮圆润,上、中、下三准音色均匀,余音绵长,款式大气,亚光为上”。

我倒是听不出音准是否均匀,只知道“琴”所发之声,之所以为“琴声”必然是因为所发之声非直白的钢弦之声。

至今,几位琴友踏秋雨微凉而来,一入主厅之内,见陶瓷素壶一把,于长案桌一侧,无特别华丽之物承托,仅投20年份老普洱于壶中,随意冲泡品饮。厅内一侧有桌,主人常用于泼墨。一侧有几,放了几颗让人一见惊喜的恐龙蛋化石。一侧为博古架,随意置放了些许把件,陈列简单无刻意。

徐永 字静永,

号五痴道人,江苏徐州人,祖籍山东烟台,业医。

九岁习武,二十八岁随广陵派十一代宗师梅曰强习琴。而立之年,随徐州画院院长周长海先生学国画。

现为中国琴会副秘书长,国际古琴养生学会副会长,

广陵派第十二代传人,江西省、海南省等古琴学会名誉会长,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曾应邀参加第一、二届国际古琴艺术交流会和国际琴学研讨会等国内外重大古琴活动。

其墨竹以高古淡雅称著于世,深受世人喜爱。

好友陆续入座,闲谈后入内室欲鼓琴畅怀。

先是一友文殊圣海,女子已非年少,因父母疼惜,年近四十而少有岁月的颜色,内心浪漫,尚能知行合一。听琴日短,尚不能鼓琴,所以先献唱一首《般若佛母心咒》,祈祝智慧通达无碍,使有缘人获得十种功德利益,令魔不能扰,增进悲悯心,拔除一切苦,得令心解脱。

一段吟唱后,郑怀忠夫人苏惠玲女士,师从于广陵派传人徐永先生,以一首《阿弥陀佛》琴曲,轻巧自然地撩拨琴弦,通过琴音传递为穹宇中一切众生的祝福。《南无阿弥陀佛》曲、乐曲旋律简单易学,且佛意深远也为众多居士所喜爱。

主人郑怀忠先生是中国古玩杂项鉴宝名家,亦师从于广陵派传人徐永先生,随妻子之后,以一首琴歌《秋风词》,清奏一曲,众友人以歌来和,共叙想念友人之思。

一时,琴曲与诗词共唱,歌乐之声传于窗外,引得鸟儿纷纷鸣唱。

《秋风词》是唐代诗人李白《三五七言》诗改编而成、乐曲缠绵、寄托思念远方恋人的忧思情怀、扣人心弦,在秋天里以琴传意,以简洁的笔调,明净的风格,将一片相思之情诉说得淋漓尽致。

几位琴友相识数十年,平日里各有所扰,常难相聚,友人之间,虽不得常见,却也长思之情,自然在琴音中透出。

亢建林《醉渔唱晚》

一曲醉渔,仿佛渔人醉后,见湖中旋转相戏之鱼,悠游自乐。随着琴声,一轮皎洁的月光,映照着小船,在飘荡荡的境界中,由动入静,心境渐入清静幽远。琴声阵阵传来,音色震动心神,一幅“渔人微醺眼迷,水波阵阵”的画面映入心田。

正是:

渔人垂钓中,蓑笠随日斜,枉了烦于恼,更忘俗世忧。

莫管闲是非,说甚古和今。

正是身心浪迹于江湖的飘逸情致,更是抛却繁华世界里的“烟波老”。渔人居舟飘泊,见水中日月与鱼儿之乐,渐觉俗世中种种,不过是生命长河中过眼云烟般的尘埃而已,无甚忧喜、无甚言说。

自从听得建林兄的一曲醉渔,后来也从网络搜索了不少名家的演奏,却都没有当日下午的那般感受。想来一是因为琴的关系,当日的琴是杨酉民大居士珍藏多年的珍稀之木所斫,又有徐永老师的细致辨音听声定弦,加之建林所抚醉渔为徐老师手把手的亲授,其中的自在洒脱、奇音妙趣更是令人回味。

琴声一起,众生皆醉,恍惚中见蒙蒙细雨,一群白鹭由远及近,细雨飘飞入船,渔翁坐于船头,钓杆上的丝线猛地收拢,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跃出水面,旁边的渔童和樵青都高兴得拍手欢笑,心情无比欣快。

一曲《醉渔唱晚》之后,来自江西省古琴学会的会长,同时是国际古琴养生学会理事的海月,“痴木”斫琴师杨酉民的爱妻,广陵派传人徐永先生入室弟子,演奏了《普安咒》节本,“普庵咒”为南宋江西慈化人普庵禅师所创,后为琴曲、乐曲旋律优美、愉悦、内涵慈悲、且普安十方、淌灾解厄,流传极广。这首古琴曲由海月演奏,作为江西古琴学会会长再弹出自江西禅师琴曲,自有一番的内心碰撞。

江西省古琴学会是在徐永先生积极倡导,经海月会长和杨酉民先生及古琴爱好者共同努力,省领导大力扶持下成立起来的民间团体。其以徐永先生的广陵琴韵为核心,结合江西深厚古琴文化底蕴创立独具江西古琴特点的社团。

作为一位大居士的妻子,身负文化的重责,平日里完全一副温婉小女子的做派,柔和、美丽、幽默、快乐,时刻分享着幸福给身边的所有人。endprint

《普庵咒》据说是他们夫妻的最爱,常常是海月鼓琴,酉民兄唱诵普庵咒,在南昌的“江南古韵琴坊”之中,摆一张琴,一人抚琴,旁边坐着些闲静雅士,在琴声里低声交谈。古琴的声音,低沉而余韵极长,三五丈之外便不扰尘世,利人守静。常习古琴能让人沉淀心性,古语说“静可生慧”,渐渐地内在修为、悟性和智慧都随之增长。

杨酉民,著名斫琴家、收藏家。斫琴师从徐永先生为广陵派传人徐永嫡传弟子,尽得其传,其所斫之琴音色松透古厚、通透圆润、此次活动所用古琴由杨先生提供。

杨居士本是浙江杭州人,却长居于南昌,恐怕还是因为爱木成痴,同时也是江西禅寺林立,大德住锡寺院不少,常居也利于居士日常供养方便。

从斫琴师的角度来说,在国内想要挑选好的古木,像老房子、寺庙、祠堂中500年以上的木头,恐怕还是江西居多,外地较少。好的古木切开之后内部色泽泛黄,手指都能掐入,每块木头都有生命,形状木性迥异,所以制作的方法也不同。一张好的古琴体现在其韵律美,而其韵律之美存于木之本身,所以选木正是琴之音色的起点,至关重要。

古木本来千差万别,各地搜集而来,风格自然迥异,内部的构造、相状、密度各不相同。一块古木在手时,到底如何根据木的结构,挖薄还是挖厚,如何与音色呼应,这与做家具榫卯结构完全不同,家具是可以复制的,而手中的古琴,却是一万张有一万张的做法,一切都是为琴的音声、琴心、琴气,而服务的。斫一张琴的过程大概要1年半到2年的时间,这个制作的过程是急不来的,慢工才能出细活。江西梅雨季节长,虽然潮湿却是做乐器的最佳时间,对调整稳定的音色,提供了天然的条件。同时古琴要上大漆,漆板要控制在一定的温度与湿度下,否则很难干,这一块难度很高,需要我们专心致志去斫。

好的声器除了要有好的斫工,还要有一双灵慧的双耳来识别声音的好坏,白居易《听幽兰》中写道:“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徐老师也曾说过:“听琴者比抚琴者更为优秀”,否则即便你的斫琴技术再好也枉然,足见其重要性。当下“江南古韵琴坊”里的每一床古琴,都是由徐永老师亲自辨木之声色,调弦。每一把新斫出来的古琴,都是先上钢弦,把琴的声音完全激活出来后,根据主人的喜好,更换冰弦或者丝弦。每一把新斫的古琴,在钢弦配备时亦能发出皮鼓之声。

世间真正爱琴之人,听闻皮鼓之声,金石之韵,不论路途相距多远,价格多么高昂,都是趋之若鹜,倾毕生之资,仅换一琴随身足矣。

所以上门求琴者甚多,而古木之琴,大漆之艺,皮鼓之声,难遇。

所以,纵有钢弦之琴千万把,不如一床古木痴琴在身侧。琴有心,天有灵。琴与人,本来就是一生一世的缘分。

工业化做琴的琴厂无数,为了盈利更关注的是降低成本和追求产量,当下更有不少标准化流程进入。常常斫琴时,不追求古木,更不细细地体味木纹理之间的音声之韵,常常是简单开料,凿音孔,工业上漆,抛弃传统大漆工艺。制琴工匠在琴音鉴赏上,更达不到对木料细密不同处音色的调节,简单的根据比例做出来的琴,再配上西洋传入的钢弦,就像做一架钢琴一样,声音也“杠杠的”,完全没有中国苍古低沉的古琴之音。

一床好琴,音色动人,情真意切,对调柔刚强的内心更为有益,常鼓琴,更可至臻远境界,人天合一,道法自然,每每于处世立说之时,自然旷达,心胸宽阔包容,更养德馨。

海月一曲《普庵咒》终,

弘君一曲《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斯曲取境高雅,意境深远。写逸士之心胸者也。弘君一曲,正如一位来自长安居于京城的志士,深秋正是北雁南飞之时,正如弘君有一颗鸿雁回翔之心,瞻顾朋侣之情,翔而后集,意适心闲,长幼有叙,情志绵延,静美呼应的行止,不追名逐利,自在修为。

最后一曲是徐永老师的《秋夜读易》

秋夜读易:梅曰强传谱。为明代古曲,曲淡雅悠闲,描绘了古代读书人于秋夜挑灯夜读,悠然自得的心情。曲淡而有味,静中有动,很具广陵派特色。曲境是在月明星稀之夜、学子诵读易经的场景。乐曲旋律把学子摇头晃脑诵读场景表现得惟妙惟肖,随着乐曲高音区的出现把诵读高潮又体现得淋漓尽致、耐人寻味。

当下一曲,正是友人相聚,共论琴中诗画意境之时,各个也是摇头晃脑,甚是开怀。

一聚难得,曲终之后,郑怀忠先生更赠予斫琴师杨酉民、琴友海月、师友徐永老师,其子书写的诗书以资留念。

国人常说,曲终而人散,当下我们曲虽终,却绕梁心房数月而不去,自听“江南古韵琴坊”古琴之声,世间再难觅心仪之琴音。

心动时,缘法生,顺势时必然前往求琴若渴,同时祝愿杨酉民、海月伉俪与吾众人之师五痴道人,健康常驻 ,斫琴、听琴、鼓琴,以琴缘再续中华文人情缘。

秋风词

改编自·唐代诗人李白:《三五七言》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渔家傲

词·张元干

亦名:张仲宗,自谓烟波钓徒

钓笠披云青嶂绕,绿蓑细雨春江渺。

白鸟飞来满棹。

收纶了,渔童拍手樵青笑。

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晓。

醉眼冷看城市闹。

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郑怀忠

师从于广陵派传人徐永先生,

北京印章艺术公司总工艺师,

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特约鉴定专家,

京城百工坊“翠文阁”馆主,

中国著名玉器、青铜器、杂项鉴定专家endprint

郑怀忠先生从事文物鉴定工作40余年,

是北京印章艺术总公司总工艺师、

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特约鉴定专家、

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中国著名玉器、青铜器、杂项鉴定专家。

除篆刻外,郑怀忠先生还擅长田黄石的鉴定,

对玉雕、诗词、字画、端砚都有深入的研究。

曾先后参加中央电视台录制的《艺术品投资》

《玉石真假大揭秘》等节目。

还有一些鉴赏论著发表在国家权威杂志上,

是我国很有影响的权威鉴赏家。

主要文章可见于《收藏家》《紫禁城》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历代陶瓷鉴定》编纂者之一。

亢建林

祖籍山西,生于河北,早先从事美术教育工作,

后因兴趣爱好辞去教师工职来京从事广告创意视觉的工作,

侧重商业视觉中的文化应用等方向的探索,服务品牌的同时,在创意设计中感受着艺术带来的汲养。

2009年结缘广陵琴家徐永先生,拜入先生门下。

海月

江西省古琴学会会长,国际古琴养生学会理事

“痴木”斫琴师杨酉民的爱妻,广陵派传人徐永先生入室弟子

杨酉民

本是浙江杭州人,却常居于南昌,

恐怕还是因为爱木成痴,同时也是江西禅寺林立,

大德住锡寺院不少,常居也利于居士日常供养方便。

王弘君

1977年7月3日生于陕西渭南,距长安(现西安)仅60公里;

号云外散人,画室名“云外阁”。

人如云外自在散洒。性知画,多才艺,放思于图书。

探溯晋唐两宋名迹,师法古今前贤,思侔造化。

禅道修身,擅美山水,水墨、

赋彩并重,形势灵而动变,精意梵像。

古琴技艺得古琴大家徐永传授。

闲居一屋,抚琴读书。自静其心,神朗自然。

“诗文多得两晋‘玄味,绘画山水、人物亦多静朗无尘”,

现常居北京。

《平沙落雁》

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

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

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

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

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秋夜读易》

描绘了古代读书人于秋夜挑灯夜读,

悠然自得的心情。曲淡而有味,静中有动,很具广陵派特色。

曲境是在月明星稀之夜、学子诵读易经的场景、摇头晃脑的场景。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琴
古琴艺术
“四艺”之首——古琴艺术的魅力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古琴艺术——闻声而知“道”
“枯木龙吟 让古琴醒来”中国艺术研究院馆藏古琴音乐会
古琴“均调说”理论及其音乐实践
寻琴记:古琴的前世今生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刘鹗古琴藏品留传考
寻访千年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