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吗?
2015-12-15赵青新
赵青新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 年6 月作 者:马丁·福特(美) 王吉美(著) 牛筱萌(译)定 价:49.00 元
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试想一下,从麦当劳服务员、库房物品搬运、高等教育、医学诊断到记者文字报道,在不久的将来,都会被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所取代,这样的场景并非好莱坞的科幻设想,而是有识之士的科学预见。美国科普作家、机器人领域的专家马丁·福特在他的作品《机器人时代》里就予以了全面深刻的揭示。
这并非危言耸听。2010年1月2日,《华盛顿邮报》报道,21世纪的前10年,美国的就业增长率为零,收入不平等飙升至192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类似情况在中国这样就业集中在制造业部门的发展中国家同样明显。自动化让中国的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最密集的制造业的很多岗位正在迅速消失,失业人口将何去何从?中国和新兴世界的其他地区的强劲消费力又会在多大程度上拉动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马丁·福特认为,今天,几乎所有“可预见的”工作都将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那些拥有高学历的白领也将发现他们的工作难以抵挡软件自动化和运算能力的快速发展。“深蓝”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的故事业已耳熟能详;“沃森”比“深蓝”更出色,它在《危险边缘》这类随机应变的闯关游戏中获得了胜利;“鹅毛笔”撰写的体育报道文情并茂,甚至会用戏谑的口语调侃输球的一方;伦敦交响乐团演奏的《通向深渊》来自于人工智能的艺术创造……这些例子表明,机器人是有“思维”的,它并不呆板,相反,它很有创意。
要承认一个严峻的现实:职场人的饭碗迟早会被机器人抢走。换句话说,目前的大部分工作被机器人取代只是时间问题。“大学毕业即失业”成了无数人的痛,自动化办公比起初出茅庐的“菜鸟”效率更高、更加得心应手,初级岗位的原有工人也可能会遭遇向下流动性,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同样也会抢掉上层的白领工作。作者提醒,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就业率低、通货紧缩会造成消费疲软,反过来会影响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给人们带来阵痛,同时也带来机遇。蒸汽机带动了交通大发展,极大地开拓了人类的活动疆域;汽车出现了,轿夫失业了,可是司机立刻上岗了;农业机械的大量出现,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机器人和自动化带给我们极大的好处,创造出新的领域和新的工作岗位,而创造机器的是人类。这就是“智能”和“智慧”的区别。当前的许多工作将来都要由机器人代替,但后工业时代的经济会继续不断扩张,在未来将会有很多时间用来寻找、建立和完成新的工作;当然,这些工作随后又会成为机器人的重复性工作。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机器人要保护人类、服从人类命令和保全自己。这是保证人类与机器人和谐共处的道德律,我们得以期待一个更美丽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