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能兴企,到为国争光
2015-12-15李潇
北京时间2015年8月17日,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在巴西圣保罗闭幕。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十九冶)员工曾正超夺得焊接项目金牌,实现了中国参加该项赛事以来金牌“零”的突破。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因此,这块金牌的分量堪比许海峰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射下的“第一金”。曾正超被授予“中国最佳选手”荣誉称号,受到国务院副总理马凯的亲切接见。
中国十九冶是国内唯一独立连续承担过从矿山开采到型板材冶金全流程施工的大型综合建筑企业,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冶EPC工程承包板块的重要力量,致力于打造世界第一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的主力军。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中国十九冶打造了一支纪律严明、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百战百胜的高素质、高水平技能人才队伍。这支享有“西部铁军”美誉的品牌队伍,不仅是建设美好中冶,促进企业稳健发展的标志,更体现了中央企业勇担国家责任的魅力与勇气。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背景
21世纪初,为大三线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十九冶几近倒闭,其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技能人才青黄不接,素质参差不齐。2006年,中国十九冶高技能人才只占全部技术工人总数的10%,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且国际化程度不高。回头来看,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周树春在当时也曾遭遇大半年无活儿干的囧境,他不得不去摆地摊维持生计。
为彻底改变企业人才缺失、市场萎缩、经营举步维艰的状况,中国十九冶制订了“深化人才强企战略,以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经过九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十九冶积累了丰富的技能人才培养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人才数量和质量齐头并进。
战略引领,明确人才建设思路
中国十九冶坚持“企业树人,人才兴企”的人才发展理念,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大力实施人才发展“三步走”战略。第一步,通过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高效培育素质过硬的技术工人群体,夯实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基础;第二步,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加大培养力度,拓宽成长通道,让更多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工人群体中脱颖而出;第三步,通过健全、创新保障措施与激励措施,促进高技能人才深度挖掘潜能,实现自我超越,并最终成为行业的专家和领军人物。
系统培养,夯实人才成长基础
一是通过不断提升中国十九冶高级技工学校(攀枝花技师学院)的办学实力,加强企业与学校的融合度,既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订单式”技术工人,又培养社会其他领域急需的技工群体。据统计,中国十九冶高级技工学校九年来已为企业、社会输送技术工人两万余人;二是巩固“师带徒”技能培养法,通过结对子、拜师父、“传帮带”等形式,在高技能人才(技能专家)与年轻技术工人之间形成一种亲密关系,使“绝招”“绝活”无缝传承;三是以企业技术工人为培养主体,建立“请进来、走出去”综合培养法,如通过讲座、培训、专家交流、选派专业人员到国外考察取经等多种途径引进最新技能技艺;四是加强班组建设,夯实人才根基,对全公司300多个班组的电焊工、电气设备调试工、砌筑工班组长等开展各类培训,近几年已投入经费1000多万元,培训员工近20000人次;五是加大关键工种(焊工、铆工、安装钳工、电调工、测量工等)技术人才的实战培养,通过重点工程项目的磨炼,培养专一门技术、懂多门技能的优秀技术工人;六是通过文化“提神炼魂”,加强技能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升整体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多措并举,拓宽人才成长通道
一是积极建设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利用创建国家、省、市各类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契机,搭建起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在技术创新、技艺传承、科技攻关等方面的工作平台,为企业培养大量既能攻克施工难题、降低成本,又能减少项目风险的技能人才。目前中国十九冶建设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涵盖了电焊、建筑金属构造、电气安装调试和测量等多个工种。一大批精英型高技能人才成为技术工人学习的榜样和标杆,更是技术创新、技艺传承的中坚力量。“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十九冶发挥大师工作室的复制、辐射作用,先后成立了周树春大师工作室深圳工作站、周树春焊接工程队和刘建川电调工突击队,经专项培训的突击队员已出色完成成都东二环高架桥,孟加拉、越南台塑、纳米比亚等工程突击任务,解决了施工中急难险重的问题,受到了业主高度赞扬。工作室还先后帮助社会其他行业及农民工队伍培养技术工人近千人次。
二是坚定不移地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独群人才成长蹊径。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方式大幅提升技能人才团队素质,实行技师、高级技师津贴制度,实现了技术工人成长的纵向公平性。但是,同一级别的技术工人的横向公平性怎么来体现?中国十九冶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一部署,主动承担起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企业高技能人才试点评价科研课题。该评价制度将企业战略与技术工人业绩贡献紧密结合,要求技术工人在工作中不畏风险,持续成长,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以此为基础,中国十九冶先后对企业自有技工、社会技工群体约12500余人次的技能进行评价,大批优秀工人通过技能评价脱颖而出,成为企业倚重、社会认可的高技能人才。
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周树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三是参加和举办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积极接轨国际技能大赛,与国家集训基地(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达成战略合作,借力国家顶级技术专家,着力以赛促培,促进技术工人向技能人才再到技能专家的蜕变。对于企业的主要技术工种,中国十九冶每两年开展一届职业技能竞赛,目前已举办四届,赛制赛程均按照国家二类竞赛标准进行。此外,中国十九冶组队参加了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焊工竞赛、全国冶金建设系统首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焊铆(复合)工比赛、中冶集团电气安装调试工、焊工、工程测量工、工程安装钳工大赛(国家二类竞赛)、全国冶金建设行业第九届职业技能竞赛、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承办了中冶集团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砌筑工决赛,协办了第十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和建筑金属构造项目四川省及全国选拔赛等一系列高水平竞赛。
聚焦发力,锻造技能专家集群
中国十九冶先后创建了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攀枝花市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利用企业项目施工机会,有针对性地将具有潜能的高技能人才放到施工现场,通过压担子、交任务使其技能技艺精益求精。另外,通过满足技能专家多层次需求,激励技能人才发挥潜能:一是建立以“业绩”和“效益”为主导的收入分配制度,加重技能贡献对薪酬的影响比重;二是通过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等媒介,大力宣传优秀高技能人才的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营造重视人才、珍惜人才的良好环境;三是积极推荐优秀高技能人才代表参与劳动模范、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的评选,还为高技能人才量身定制“首席技师”“西部铁军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四是进一步拓宽技能专家的晋升通道,积极探索高级技师(技师)与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双师”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帮助技能人才提高理论水平。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效
九年来,通过实施技能人才培养战略,中国十九冶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为中国十九冶“出山入海”“二次创业”托起铮铮脊梁,企业走上了快速良好发展的轨道。其中市场签约年增长率达13.1%,营业收入增长117%,企业利润年增长率达36%,上缴国家利税年增长率达48%,员工收入增长了131%。
从数量上来说,中国十九冶现有技术工人1700余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600余人,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的比例由九年前的10%增长到目前的83.7%。
防城港文化艺术中心
从质量上来说,中国十九冶荣获“全国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中央企业技能竞赛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四川省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拥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全国及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全国技术能手12人,住房城乡建设部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四川省技术能手、全国冶金建设行业技术能手、技能专家等72人,技能人才集群正逐步形成。
在工作室建设方面,中国十九冶建设有周树春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级、省级)、王晨宇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省级)、刘建川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技能大师工作室(省级、市级)、兰传喜工程测量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市级)、刘定律冷作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市级)。工作室拥有《焊钳》《注胶封装线帽接线结构及现场注胶封装线帽接线工艺》等40余项专利、《分析和思考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等70余篇科技论文,出版发行《金属加工与实训——焊工实训教材》《钣金工识图与放样》等十余本教材,《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附件安装工艺规程》被认定为冶金建设行业标准。周树春工作室荣获“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及“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在班组建设方面,全国技术能手蒋石全带领的班组被国务院授予“中央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标杆”称号;冷作工首席技师杜勇担任班组长的轻钢班获四川省“优秀班组”、中冶集团“安全质量标准化车间”、四川省“工人先锋号”荣誉;吴仁强班组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央企业红旗班组”“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等荣誉称号。技能人才队伍品质与精神的提升也帮助企业顺利渡过了“5·12汶川大地震”和“5·14越南暴力事件”等困难时期。
在职业技能竞赛方面,中国十九冶在全国各级赛事中五夺团体第一,80余人通过竞赛快速成长为技术工人中的“标杆模范”。2015年,王晨宇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中国大能手》大型职业竞技比赛“强焊之战”中夺得冠军。在国际赛事中,中国十九冶也同样花香海外。2010年以来,中国十九冶技能人才在“嘉克杯”国际焊接技能大赛、澳大利亚技能挑战赛、大洋洲技能挑战赛上获得2金3银及团体第一名的佳绩;自中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以来,中国十九冶共参加了第41、42、43届世界技能大赛,培养输送国家队队员7名,国家队教练2名,取得1枚金牌和2个优胜奖的好成绩。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及下一步打算
面临的挑战:一是全球钢铁产能过剩,冶金建设项目萎缩,逼迫企业转型,技术工人必须转为多面手,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迫在眉睫;二是社会对于技术工人的认识存在偏差,重视程度不够,观念亟待转变;三是企业发展压力较大,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的难度加大;四是技能人才队伍国际化视野和水平有待提高。
成都新二环高架工程
下一步,中国十九冶一是要继续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打造技能型专家队伍;二是建设转型产业技能人才队伍,在市政、房建、路桥、钢结构等板块主要工种树立标杆,培育领军人物;三是提升人才素质和能力,统筹推进“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建设复合型“双师”融通队伍,充分发挥人才队伍建设引领作用。
曾正超用辛勤汗水获得的沉甸甸奖牌,成为中国青年技能人才攀登世界技能大赛巅峰的见证,这将永久载入中国征战世界技能大赛的史册。中国十九冶在认真总结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经验的同时,抓紧研究企业“四五”期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围绕“以打造高技能人才为突破口,全面协调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同步发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大力营造尊知重才环境和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积极推进人才素质工程,加快高级技工学校师资培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与世界先进标准对接,创新员工职业培训体系,不断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标杆作用,以此带动和带领更多技术工人成为新型产业工人,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尽到中央企业的国家责任,为开辟一条“外塑魅力、内强实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之路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李潇为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