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模式和传统课堂授课模式下学习者学习绩效对比研究
2015-12-15陈宏飞张莹
陈宏飞 张莹
摘要:本研究选取学习绩效这一衡量标准通过实验及调查问卷的方式,从不同方面对两种模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传统课堂授课模式下学习者的学习绩效要高于远程教育模式,同时也比较分析了两种模式的特点并提出在两种模式下提高学习者学习绩效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远程教育模式;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学习绩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219-02
一、引言
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迅猛,学习者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等其他模式实现知识学习。远程教育模式和传统课堂授课模式作为当今社会学习者学习知识的两种最主要方式,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而学习绩效作为教学质量评估最主要项目之一,能很好地衡量两种模式下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学习绩效的定义及其评价研究。学习绩效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完成某一任务时所取得的学习成绩、效果和效益。对学习者的学习绩效评价不能简单地认为仅仅是一个测量和评估的过程,而是构建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及操作流程的过程[1]。(2)远程学习者网络行为的调查与分析。学者主要研究远程学习者的各類网络学习行为,提出了全天候的学习支持服务观,论证了网络下学习资源建设与网络上学习资源建设的同等重要性[2]。(3)远程教育下学习者学习绩效的影响因素。学者经过调查研究,把影响远程教育学习绩效的因素归结为学习者个体、学习者对学校的归属感、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和远程教育机构的投入四个因素,针对远程学习强调“在做中学习”的理念,构建家庭、学校、工作场所一体化的学习环境等措施[3]。
以往研究主要从远程教育模式下的学习绩效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而较少正式利用实验对比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对两种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学习绩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调查问卷,对不同学习模式下学习绩效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两种模式下提高学习者学习绩效的对策与建议。
二、实验设计
选取地理、历史、语文、物理、生物五个专业的课程,每个专业确定2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每门课程由同一教师编写教案,同时制作网页形式的教学课件并通过Web服务器发布。每节课程设计相应测试题,要求题目难度分配合理,题量适中,题型多样,用以检测学习绩效。随机选择68名不同专业的学生作为测试对象。传统课堂授课同一集中安排,远程学习由学生自行安排学习地点和时间,学习完成1天后进行测试。远程学习由于缺少对学习远程课程学生表现的记录,通过制作调查问卷收集和判断影响远程学习的因素。为保证实验的客观性,要求学生只参与非本专业的课程学习。本实验共收回课后测试卷147份,其中有效试卷145份。传统教学模式测试卷73份,远程教学模式测试卷72份。
三、结果与讨论
(一)研究结果
1.两种学习模式得分率对比。对两种模式下各门课程得分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传统模式下各门课程平均得分率为84.6%,远程模式下为71.41%。传统模式得分率优势明显。传统课堂授课模式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能根据课程大纲规定调整授课内容的详略程度,使学生容易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而远程学习主要依赖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致使得分率较低。
2.不同课程在不同学习模式下得分率对比。在传统模式和远程模式下,通过学习后分别对地理、语文、物理、生物和历史课程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除了语文以外,其他科目远程教育模式下得分率都要低于传统课堂授课模式下的得分率,物理课程得分率在两种模式下差距最大。
物理课程的重点在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应用,相比传统课堂授课模式,远程教育模式缺乏教师的引导和讲解,致使学习不能很好地达不到预期效果。语文侧重理解与记忆,因此在两种模式下的得分率差距不大,远程教育模式下学习者更易通过互联网学习与内容相关内容,致使学习后的得分率略高于传统模式。
为进一步探讨,将5门课程分为文史类(地理、语文、历史)和理工类(物理、生物),对两种模式下两类课程的得分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在传统模式下,理工类和文史类课程得分率分别为85.56%和84.43%,差异较小。远程模式下,理工类和文史类课程得分率分别为59.29%和78.19%,差异明显。说明远程教育模式中更适宜进行文史类课程学习。
3.影响远程课程学习绩效的因素分析。对于远程学习绩效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数据。结果表明:47%的学生把远程课程学习当作个人的兴趣,13%的学生认为远程课程学习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还有10%的学生是为了附和老师的要求才进行网络课程学习,而真正把网络课程当成是学习的一种需要的仅占29%。因此学生学习动机是影响远程教育学习绩效的重要因素。
另外,学生学习的自律性也对远程学习影响较大。对于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实际学习时间进行统计,学习占上网时间一半以上学生人数的只有6%,54%的学生学习时间仅占上网时间的30%~10%甚至更少。可见远程学习过程中有效学习时间占比较低。
此外,网络学习资源的有效性也是影响远程学习绩效的因素之一。远程课程学习中的学习资源主要是指专门的网络学习课件、课程练习题、课程学习参考资料及其他资料等。学生很难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料。此外,网络资源中的部分学习资源存在错误或知识结构不完整等问题。若不进行甄别会给学习者造成误导,调查中,64%的学生基本不会对网络学习资料产生怀疑,这也是影响学生远程教育学习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两种学习模式对比
1.基于研究的两种模式对比。总体上远程教育模式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授课模式,远程教育模式适合整记忆性、概念性知识的学习;传统课堂授课模式更加适合逻辑性、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学习。因此远程教育模式更适合文史类课程学习,传统课堂授课模式更适合理工类课程学习,此外,远程学习过程中也缺失对学生实践内容的培养及人格塑造等方面的教育环节。
2.两种学习模式的特点分析。(1)传统课堂授课模式。传统课堂授课模式中每位教师同时面对若干学生授课,在班级中学生确立共同学习目标,能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教师在思想、道德、知识素养等方面的优点能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另外,生生间、师生间通过经常交流,可以培养感情,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由于经济发展及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差异,使得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间教学质量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绩效的提高。教师在课堂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导致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4]。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快,传统课堂授课模式是以教授教材内容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模式,教材本身更新較慢,致使很多知识可能滞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远程教育模式。远程教育模式相比于传统课堂授课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不受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何人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在任何地点去学习他需要的知识”,这样可以大量集中优秀教师和优秀课程资源,综合运用各种网络资源,实行大范围的教学[5]。这样可以极大限度提高学习效率。传统课堂授课模式中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教师在远程教育模式中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评价者,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授课模式的时空观念和师生角色观念,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和学习者互为学习伙伴。
然而,在目前技术条件下,无法做到对教与学过程的有效监管,对于习惯了教师督促的学生,做不到自我约束,不利于提高学习绩效。现今教学的主要形式还是以传统课堂授课模式为主,使得很多教师和学生还不能很好利用远程教育模式的优势,不能很好地甄别各种网络资源,远程教育模式中师生、生生脱离现象严重,学习者缺乏教师的直接关注和反馈,教师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没有良好的互动平台,在这些方面不利于学生学习绩效的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和远程教育模式下学习者的学习绩效各有不同。远程教育模式作为传统课堂授课模式的一种延伸,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应将两种模式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才能更高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绩效。
因此,对于教育机构及教育者而言:(1)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和网络资源,提高学习者的自觉性,同时不断强化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及甄别网络学习资源的能力,从而提高远程课程学习的学习绩效。(2)应尝试建立一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特点的网络环境,同时要提供多种优质的学习资源,包含多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满足各种学生的各类需要。(3)建立良好的远程模式下的人文环境。教育机构应经常组织一些聚会或组成学习小组,弥补师生、生生之间交流,调动学习者的参与热情,以降低他们的学习孤独感。
参考文献:
[1]赵冲,赵建斌,李萍.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5(6):26-29.
[2]曾祥跃,袁松鹤.远程学习者网络学习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8,16(4):47-51.
[3]林育曼.高校网络化自主学习绩效管理探析[J].高教探索,2011,23(6):104-108.
[4]傅钢善,马红亮.网络远程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
[5]潘惠琴,常生龙.现代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有效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