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网络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研究
2015-12-15侯睿张文俊毛腾跃
侯睿 张文俊 毛腾跃
摘要:网络工程专业目前已成为发展最迅速的工科专业之一,本文通过对目前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创新科技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给出了若干构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平台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工程;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083-02
一、引言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通信网络技术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科技和经济的进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已明确提出,“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将成为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的优先主题。由此可显见通信网络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培养高层次网络工程技术人才,已成为目前国内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1]。从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办学情况看,网络工程专业(简称网工专业)遍及了大多数综合类及理工类院校,甚至部分文科类为主高等院校也开设了相关专业,可见网络工程专业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对网络工程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网工专业学生创新活动现状
从目前来看,从国家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每年都会举办很多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与网工专业相关的比赛就有“挑战杯”、“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H3C杯全国网络技术技能大赛”等,这些科技创新活动无疑能够激发网工专业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无论从对学生的本专业学习兴趣的培养,还是今后就业或深造动力的促进,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但是目前的创新活动建设同样存在一定局限[2],主要表现为:
一是从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来看,目前网工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体系尚偏理论,而实践环节明显不足,尤其是校企合作实践课程,更是微乎其微。因为网工专业有其特殊性,是以培养网络工程与技术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理论课程知识安排过于繁重,就使得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方面,显得力不从心[3]。
二是目前网工专业能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人数比例尚较低,且持续性不强。具体体现为:目前大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大多数目的是为了获得荣誉以有利于自己今后发展,一开始积极性很高,很投入,但是一旦发现困难,或者发现如果要获得奖项,必须长期持续投入,结果就开始打退堂鼓。例如“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虽然这个比赛时间只有15天,但是这15天的成绩,是一两年的积累,大多数学生都无法坚持。因此导致现在的学生创新成果水平高的并不多。
三是高校教师担负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4],以至于不能投入太多精力参与学生创新活动的指导。众所周知,目前高校教师虽然教学任务相对稳定,但是科研压力随着社会科技发展的迅速而变得越来越大,更多的课余时间是投入到了自身的科学研究之中,从而忽视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再加上目前很多高校在学生创新活动的政策、经费等支持问题上的不足,使得网工专业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面临一定阻碍。
三、网工专业学生创新平台建设建议
网工专业学生创新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从相关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竞赛激励机制等多方面进行统筹考虑。据本文作者近年来组织学生参与“挑战杯”、“全国计算机仿真大奖赛”、“‘H3C杯全国网络技术技能大赛”等活动所获经验,认为创新平台建设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搭建硬件平台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环节根据专业性分为四个层次,并在有限的课时前提下,尽最大努力开展校企合作,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层次为学科基础类实践教学。此类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电子通信类工科各专业所需掌握的基础实践技能,旨在让学生掌握网络工程所需基本理论知识。
第二层次为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教学。此类实践课程属于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实践课程,这些实践内容涉及到网络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
第三层次为专业实践课程,此类课程属于网络工程专业所需具备的各种专业技能,该层次课程为网络工程专业产业人才培养的重点,这类课程大多需要以校企合作形式开设,学校聘请企业工程师到校,以案例教学等模式授课;或带领学生到企业实地考察及操作。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学生会具备一定的实际网络工程技能。
根据上述实践教学环节体系,着重对网络技术实验室进行了硬件和软件环境的建设和更新。在原有路由器/交换机基础上,增设了无线通信设备、IPv6协议以及网络大规模存储设备、无线传感器等,目的是拓宽实验教学内容,使学生全方位地接触与掌握先进的网络应用技术。
2.营造创新氛围,构建软件平台体系。在硬件平台建设基础上,需要构建一个软件平台来具体运行创新活动,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首先,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素质,主要指教师能够全心投入到学生创新活动中去,能够用心去培养创新人才;高水平,主要指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及业务水平必须达到一定层次,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前沿的引导。以中南民族大学网络工程专业为例,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网工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大对现有教師队伍的培养投入,另一方面从985、211院校引进了多名高水平年轻教师。本专业目前有专职教师9名,先后有4名教师到国外进修了访学交流,所有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专业水平具有较高层次。更重要的是,教师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各类学生创新活动中去,指导了“全国SDN大赛”、“挑战杯”、“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和“‘H3C杯全国网络技术技能大赛”等多项赛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创新人才。
其次,为了鼓励大学生科技创新,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和科研环境。同样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学校为了大力推动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加大了项目投入力度,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经费支持,同时,加大了实验室的建设,如网工专业,购买了无线传感器、RFID实验平台、Android开发平台等多套设备,以供网工学生科研开发。条件的改善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保证,以保证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推进。
四、具体措施
通过构建学生创新软硬件平台体系,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措施如下:
1.项目驱动,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所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尤其是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提高了其创新思维能力,更重要是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最终形成了一个教师承接课题,学生参与实施,成果又为下次承接课题做好基础的良性循环。
2.教学相长,提高教师科教水平。带领学生参与各类创新活动,对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有针对性地采用启发式教学等各类先进手段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还需要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以满足学生对知识发展的需求。
3.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就业率。学生创新平台体系的建立,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加入到各类创新活动中去,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其所获的各类创新科技成果,也会受到相关电子信息行业的认可,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就业率。
五、结论
构建网工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需要考虑到社会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考虑到学校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目标和要求。鉴于网工专业的工科性较强特性,应该在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建设及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构建出能够满足社会行业需求的高层次网络工程与技术专业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侯睿,张文俊.以就业为视角,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J].计算机教育,2010,(8):42-45.
[2]Rui Hou,Wenjun Zhang. Research on the second classroom based scientific innovation ability for college students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J].Computer Science Applications and Education,2012,1(2):92-96.
[3]侯睿,張文俊.网络通信类课程的启发式教学研究与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21):119-121.
[4]方诗虹,张楠,陈曦.网络工程专业的方向性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5,(13):242-243.
[5]安钟利,耿技.基于“一校三体”办学体制,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工作初探[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S1).
[6]付艳.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危机与对策研究——从美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看我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
[7]孙红敏,苏中滨,李晓明.面向能力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计算机教育,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