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管理人员作风建设的内涵及其改进途径

2015-12-15周思佳陈剑颜庆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0期
关键词:作风建设内涵高校

周思佳 陈剑 颜庆

摘要:本文阐述了作风及作风建设的含义,分析了高效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以及作风建设在高校管理人员中的内涵及其改进途径。

关键词:作风建设;高校;内涵;改进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017-02

一、作风及作风建设

作风,是指个人及组织群体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态度或行为风格。作风建设,是通过对党员干部队伍开展长期持久的教育活动,形成我党稳定良好、正面积极的思想、工作、生活的态度和行为风格,以期强化党员干部素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发扬我党的先进性。

近几年党内开展了大量的作风建设教育活动,包括有:群众路线、八项规定、四风问题、三严三实等专题教育活动。

群众路线首次提出是在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点:(1)一切为了群众;(2)一切依靠群众;(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点明了我党的根本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群众路线的内涵就是,(1)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負责,善于为人民服务;(2)我党的一切工作,必须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3)要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要尊重和支持人民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4)要反对命令主义,也要反对尾巴主义,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善于从人民群众的议论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5)在工作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在新形势下努力创造发动与组织群众的新方式、新方法。

八项规定是2012年1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做出的批示,主要是针对“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而提出,内容包括:(1)要改进调查研究;(2)要切实改进会风;(3)要切实改进文风;(4)要规范出访活动;(5)要改进警卫工作;(6)要改进新闻报道;(7)要严格文稿发表;(8)要厉行勤俭节约。八项规定的指导思想就是从严要求,体现从严治党。各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头密切联系群众,带头解决实际问题。

四风问题是2013年6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是这一轮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此次任务将聚焦在作风建设上,而目前的作风问题突出体现在四风问题上,四风问题是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四风问题的表现主要在以下几点:一是形式主义,工作追求形式、不重实效,图虚名、务虚功、工作不抓落实;二是官僚主义,办事推诿扯皮多,效率低下,不作为、不负责任;三是享乐主义,安于现状、贪图安逸,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四是奢靡之风,做事讲求排场,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四风”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及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及党群干群关系,是当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三严三实是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中提出的,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的主要内容与内涵在于:(1)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2)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3)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4)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5)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6)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三严三实是对作风建设的进一步升华,也是党的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和行为准则。

二、高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

作为高校管理人员,其工作也具有显著的行政性,且高校管理人员中党员比例相对较大,因此作风建设也是十分迫切的。而由于高校管理工作的内容、服务对象等的特点,导致高校的管理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在:(1)服务性;(2)教育性。

首先,是服务性。高校管理工作的服务性主要表现在导向与职能,高校管理工作的导向为师生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职能为为师生等利益相关者服务。高校的大部分行政部门都是围绕教学科研而存在,每一个岗位的工作都是为教学科研、教师学生服务的;一旦脱离了教学科研的需求、教师学生的诉求,高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目的性便不存在了。在观念上,高校管理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和服务于师生的意识;在职能上,高校管理人员听该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成果作为自己的职责。想要更好地发挥高校管理的服务性,提高高校管理服务成果的有效性,高校管理人员则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师生需求,并及时做出反馈,修正自身的服务工作。高校管理工作的服务性在本质上决定了高校行政部门的基本任务就是服务于学生、教师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用完善的服务管理制度,不断健全高校的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动高校的发展[1]。

再次,便是教育性;高校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接触的很大部分的一个群体便是学生,还有辅导员等岗位,其工作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指导;因此行政人员的思想态度、工作风格、生活作风会直接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从而潜移默化地产生教育作用。这与其他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有极大不同。为了保障对学生教育的有效性,高校管理人员不仅仅要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行政管理能力;而担任思想教育职务的人员(如专职辅导员等)应该对自己担任的职务要有深刻的认识,了解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要有严谨的纪律意识和良好的人格素质。具体来说,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管理人员除了必须具备端正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政素质,要精通行政管理的原理和技巧,还要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2]。

三、高校管理人員作风建设的内涵及其改进途径

由于高校管理工作具有的服务性和教育性,高校管理人员作风建设的内涵应着重表现在以下三点:(1)转变工作理念,强调服务。(2)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效率。(3)加强立德树人,为人师表。

作风建设的改进途径也有以下三点:

1.有的放矢,加强走访调研。高校基层管理干部在工作中,首先必须转变工作理念,强调服务意识;想要工作到位,务必有的放矢,“的”即为服务对象的需求,“矢”即为服务工作内容及方式方法。其次必须加强走访调研,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发挥管理工作的服务性,使得管理工作真正地“接地气”。以学校基本建设工作为例,基本建设工作的本质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因此只有建出了学校需要的建筑,才能体现出服务性。因此,在项目实施之前,基建处就学校不同基本建设项目的特点,充分征询不同服务对象意见(如:图书馆、学生处、学院、教务处、保卫处、后勤管理处、信息中心、保卫处等),将其使用需求及建议反馈至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转化为建筑语言后,再由服务对象进行完善确认,尽量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缩小“给与要”之间的差距。

2.信息公开,提高师生参与度。当前,高校内部管理问题之一是政策与实际脱节,导致政策欠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根本问题在于师生参与决策少。而政策一旦欠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就会导致政策的反复、工作进展难,而影响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师生作为学校的主体,应当通过建立信息公开制度,鼓励师生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以我校大禹学院为例,学院的学生新闻中心以“宣传的平台,沟通的桥梁”为宗旨,及时汇总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转送给学院;新闻宣传中心可以以调查问卷、学生访谈、网络投票等多种方式收集学生意见,学生也可以通过写信、短信、网络留言等一系列的形式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新闻宣传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可实名也可匿名;学院针对学生反映的问题,及时为同学们解答、解决,或再向上一级相关部门汇报。再以我校某校区规划编制工作为例,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将阶段性设计成果通过展览、网站、讲座宣讲等形式进行公开,广泛征集学校学生及教师意见,收集了专家意见及群众建议30余条,对方案进行了12轮修改,将全校师生参与到学校规划发展的工作中来。通过信息公开、畅通沟通渠道等,主动地将师生拉入决策过程,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3.身正为范,坚持以身作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句,学识渊博的人成为老师,行为端正的人成为典范。《礼记·大学》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修身是一切远大理想的基础。这都是在强调修身养性。高校师生文化水平普遍较高,作为高校基层管理干部更加需要注重自身修养,以自己的行为成为典范,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四、综述

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作为高校管理人员,必须在工作中转变工作理念,强调服务意识,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时注意自身形象,加强立德树人,为人师表,以工作中的点滴成果汇聚成为浸润学校发展的涓涓细流,最终融入跨越发展的时代洪流。

参考文献:

[1]徐萍.浅谈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性[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13):89-90.

[2]张琸玡.探讨高校行政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发挥[J].世纪桥,2014,(09):68-69.

猜你喜欢

作风建设内涵高校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坚持严以用权 提高党员干部担责能力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