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气工程学科对接新能源战略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2015-12-15葛晓琳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1期
关键词:实施方案培养策略

葛晓琳

摘要:隨着新能源战略的发展以及电力行业的变革,电气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需进一步地优化,以提高培养质量和社会竞争力,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为此,笔者从对接新能源战略的人才培养建设的内涵出发,设计了涵盖进度安排、激励机制、人员分工等全方位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学位点层次提升,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学科知识体系优化以及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电气工程学科;新能源战略;建设内涵;实施方案;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124-02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是,经济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与之相悖的能源短缺问题,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相继出现。为此,寻找新能源、兼顾能源和环境,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新能源也成为了国家能源战略的新趋势。然而,开发利用新能源在缓解能源需求压力,减轻环境危机的同时,新能源的发电并网也给电力系统的运行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电力行业亟需进一步的技术革新以及新能源领域高层次人才的支撑。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电力行业的国际化进展,电气工程学科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来自于教育资源、教育市场的竞争,更来自于人才及其培养的争夺。因此,在新能源战略的背景下,电气工程学科体系优化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就成为了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通过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能够前瞻性地提炼出电气工程学科未来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对于提高电力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推动电力行业的技术进步,促进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接新能源战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内涵

为对接新能源发展战略,亟需借鉴国内外典型大学电气工程学科的培养经验,实施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研平台、运行机制、合作交流等全方位的建设。(1)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建设,加强新能源前沿领域的知识普及,制定创新人才国外培养计划,拓展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2)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高水平人才的引进、现有技术骨干的大力培养进一步充实导师队伍,通过国内外访学与短期交流提升导师的科研业务能力。(3)科研平台建设方面:积极申请和建设先进的科研平台,提升新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的科研能力,形成一批先进的科研成果。(4)运行机制方面,进行规章制度和机制的建设,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使研究生的培养紧密吻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导向。(5)合作交流方面:加强与国外大学的交流,依托国际项目合作计划、国际知名学者来访学、海外名师讲学、青年教师参加国际会议等交流平台,学习在新能源方面的人才培养措施和理念,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一)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项目计划期。建立组织结构,落实管理体制,明确新能源战略对电气工程学科体系的新要求,调研国内外典型大学电气工程培养现状、演变与经验,制定学科体系优化与人才培养计划。

第二阶段:项目实施期。选派骨干教师出国培训,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学术带头人1至2名,进行新能源领域的课程和教材建设,借鉴国内外对接新能源战略的培养经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学科体系规划、规章制度健全等方面的建设。

第三阶段:项目拓展期。与行业内知名企业建立联合培养示范工程,重点加强新能源领域人才的联合培养,探索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机制,并进一步完善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第四阶段:项目总结期。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工作总结,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实现人才培养理念的国际交流,制定出人才培养的标准和模式。

(二)激励机制

1.学科进行了明确而富有挑战的目标规划,以目标为激励力量,激发学科建设人员的动力,提高参与成员的高度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2.学科经通过建立研究学生论文资助计划,制定教师高水平期刊、会议论文版面费资助办法,实施高水平研究成果配套资助方案等激励措施,提高导师和研究生争取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积极性。

3.学科通过提交申请、资格审核、综合评比等环节,对学科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予以精神激励,比如授予“先进个人”、“先进工作团队”等荣誉称号。

4.学科将学科建设各环节的任务进行分解,确定考核细则,将依据考核细则对各项建设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这种考核增强各环节负责人对于学科建设的重视,进而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三)人员具体分工

由本学科资深专家引领学科的发展方向;由跨国的高水平人才组成国际化的专家委员会,负责本学科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工作的各项事宜;聘任项目协调人员,致力于学校与政府、企业之间,以及研究人员之间的协调问题;设立研究团队,负责新能源领域的科技攻关;设立教学团队,负责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教材、教学的建设;设立实践团队,负责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升;设置研究生群体负责人,组织研究生开展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学校等不同来源的课题。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策略

1.学位点层次的提升。加强现有硕士点的特色建设,促进电气工程学科学位点和建设点发展;加强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积极拓展与国外高校及与企业联合培养研士生的有效途径,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加强重点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提高创新成果的突破能力,提升学位点的层次。

2.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有效吸引、大胆使用和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和合作精神的科研人才,形成对接新能源产业的科研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

3.国际化交流平台的构建。利用国内外各种资源,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类型的国际合作交流格局。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多元化的国际合作研究与交流活动,有计划地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到国际著名研究机构和大学进修访学,逐步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准;健全柔性用人机制,利用国家和上海各类人才工程计划资源,引进海外华人学者、外籍专家来校工作。

4.学科知识体系的优化。依据当前学科的建设成果以及未来学科发展的潜在需求,通过对国内外典型大学的电气工程知识体系进行分析,从基础理论、方法论、技术体系和工程应用等角度对电气工程学科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整合。特别加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领域课程体系和教材的建设,实现学科知识体系的优化。

5.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成立国际专家委员会,聘请多名国际权威专家担任委员会委员,以国际化视角对学科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把脉会诊”,帮助分析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途径,指导学科按照国际化的理念制定人才培养机制,最终形成“对接学科发展前沿、对接国家新能源战略、对接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对接企业科技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标准。

参考文献:

[1]韩云昊.电力院校特色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上海电力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101-102.

[2]冯军.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17(3):230-233.

[3]邓英,葛铭纬,田德.风电人才培养的实习基地建设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3):32-34.

[4]黎静华.电气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法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16-17.

[5]刘化君,李先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属性及途径——以南京工程学院电气工程领域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4):16-21.

猜你喜欢

实施方案培养策略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