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企入校共建二级学院运行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5-12-15张黎明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入校校企实训

张黎明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5)

引企入校共建二级学院运行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张黎明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5)

引企入校,共建二级学院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有效形式.本文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引企入校,共建二级学院运行模式为案例,归纳引企入校标准,合作共建内容,以及合作办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引企入校标准缺失、合作深度不够、管理组织制度不健等问题,提出加强入校企业遴选、深度合作及合作办学质量评价长效机制建设等建议.

引企入校;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1 问题提出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中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这对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引企入校,共建二级学院,就是实现校企深度合作的一种有效模式.

近年来,一些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国内外职业教育引企入校进行了研究,如,文献[1]系统分析了美国企业向合作学校实训室、实训车间提供先进设备,改善合作学校实训条件情况;文献[2]提出“职业教育的公益性与企业的逐利性决定了学校开展教育教学行为的动机、目标、定位与企业进行生产销售行为的动机、目标、定位的不同,因此“资源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共赢”是引企入校的基本原则的观点”;文献[3]认为“由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两者存在的差异,只有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实行文化的“校企联姻”,才能够一方面学习优秀企业文化的理念,学习企业为客户服务的服务体系,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差距,实现高职毕业生就业时两种文化“零距离”[3].这些研究成果为高职院校进一步推进引企入校,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提供借鉴.

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引企入校标准缺失.目前,高职院校引企入校呈现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有的为应对评估、应对示范建设,或为申报教学改革建设项目一时需要,还没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就匆忙地引企入校,有些企业既不是本区域专业对接的骨干企业,也不是适应专业对接的产业升级转型的高新技术企业,更未彰显企业优秀文化.

2)合作深度不够.目前,高职院校有的企业被引入后,由于受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目标驱动,过多关注生产、经营及服务效益,对教学效益关注不够,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热情不高,投入不足;企业怕影响自身的效益,教师、学生到企业岗位实训及实践机会较少,教学、生产、实训没有真正地融合在一起.

3)管理组织制度不健全.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设置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学校的校企合作工作多头管理,合作办学的法律意识不强,专门化的引企入校合作办学制度、标准、规范、流程更需建立健全,企业的遴选,协议的签订,运行的检查,信息的反馈,效果的评估等重要环节都一定程度上缺少监管,合作办学质量难以保证.

本研究主要针对上述问题,从解决引企入校标准缺失问题, 校企共建教学、教学团队、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化管理、职业化特色文化运行模式的深度合作问题,以及有效的合作办学管理制度保障问题等方面入手,解决这些制约性、影响性问题,有助于保障高职院校引企入校,共建二级学院的顺利运行.

2 引企入校共建二级学院运行模式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企业运行模式由企业目标、组织形式、用人方式3个方面有机构成,不同的构成形式会对企业的员工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对企业的动力系统生产不同的影响.如同企业运行模式一样,高职院校不同的运行模式,会对高职院校办学活力及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不同影响.沈阳职业技术学院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积极探索引企入校,共建二级学院运行模式,2003年与华晨金杯汽车集团(现上海申华股份公司)合作共建汽车学院;2007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学院与沈阳东强公司合作以股份制形式共建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主体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2011年学院先后与沈阳永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沈阳职业技术学院金融学院,与沈阳赛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互联网商学院,与沈阳亚伟科技有限公司在5年合作办学基础上,共建信息管理学院.

2.1 共建“弹性化”教学运行模式

高职院校引企入校后,应针对解决教学与生产的矛盾,兼顾教学效益与生产效益的需求,根据企业经营特点、产业行业生产特点和市场季节性销售波峰规律性特点,将传统学期改革为弹性学期,校企共建“弹性化”教学运行模式.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与入校企业共建二级学院相关的汽车类专业、软件类专业、金融类专业、连锁经营类专业分别结合校内共建实训基地生产经营特点实施弹性化教学运行模式,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根据连锁企业经营特点和市场季节性销售波峰情况,将传统的3学年6学期,改革为8个弹性学期(在1学期、3学期元旦、春节期间分别加1个工作小学期),按照岗位能力层次递进的原则,在大学生创业实训平台——圆梦商城训练学生具备门店营运管理等4种岗位核心能力,实现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岗位1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达到培养目标,即“弹性841”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弹性化教学模式呈现出3个特点:一是针对性强,明确针对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二是灵活性强,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生产经营急需时切入实训;三是可操作性强,既便于学院组织安排教学,又能够充分利用企业实训资源.

2.2 共建“双重化”教学团队运行模式

人力资源理论认为,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是将企业的人力资源合理的安置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岗位上,以达到最佳的资源配置,实现人与事的科学结合.高职院校引起入校后,应针对教学与生产任务对人力资源的新的要求,将教学人员及企业生产人员整体优化配置,校企共建“双重化”教学团队运行模式.双重化教学团队运行模式就是,在校企共建的二级学院教学与生产整体系统中,教师具备双重角色(教师、工程师或商务师等),企业人员也具备双重角色(工程师或商务师、兼职教师),双重角色的互动能够提升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优化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引企入校共建二级学院以来,5家合作企业以校企结对子的方式,负责对学院50余名专任教师进行企业新技术培训、项目课程开发培训及指导,并且由于合作企业在行业影响力,每年学院50余人次专任教师参加行业技术培训与交流,提升了学校专任教师实践能力;同时引入企业选派优秀员工团队驻校承担专业实训教学任务,仅2013—2014年度5家合作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35000余学时,这些兼职教师将行业企业最先进的经营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管理模式引入教学.通过校企共建“双重化”教学团队运行模式,校企实现了人力资源利用的互利互惠.

2.3 共建“教学产品化”实训基地运行模式

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应按照国家提出的建立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机制要求,积极探索校企共建“教学产品化”实训基地运行模式,建设以“教学产品”为纽带,具有完全与真实的企业生产(服务)环境、工艺流程、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生产情境一致的,体现现场生产(服务)过程、氛围与组织形态,教学过程与相关企业活动相对接的校内生产(服务)性实训基地.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引企入校,共建二级学院以来,入校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合作共建“教学产品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引企入校企业、资金投入及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情况见表1.

校企共建的“教学产品化”实训基地,与传统的消耗性实训基地相比,在教学实训中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作业,而是能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具有商品属性的投放市场的产品(服务),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生产及服务的良性循环.这些实训基地已分别成为沈阳市软件外包服务基地,辽宁省网络营销人才培训基地、国家速录师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物联网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基地.

2.4 共建“企业化”管理运行模式

实行“企业化”管理运行模式是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效益、生产效益双赢的保障.高职院校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及安全管理应由入校企业负责,实习管理则由学院、企业共同负责,学院按照合作企业生产(服务)任务要求及时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双方依据协议对学生进行严格指导、管理.生产(服务)任务完成后,企业按照员工的考核办法对学生完成的产品数量、质量或服务的工时量、作业量及平时工作态度进行综合评价.“企业化”管理运行模式实现了四个“合一”:课堂与车间合一,学习与生产(服务)合一,学生和员工合一,作业和产品(服务)合一.为适应“企业化”管理运行模式,校企合作实施项目教学模式,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赛斯特互联网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在借鉴CDIO理念基础上,结合电商企业工作流程,以工作为导向,由赛斯特实训教师团队与行业专家和学院专业教师资共同确立互联网商学院项目化教学模式.互联网商学院项目化教学模式要素及内涵见表2.

表1 引企入校企业、资金投入及生产性实训基地情况

表2 互联网商学院项目化教学模式要素及内涵

2.5 共建“职业化” 特色文化运行模式

职业化是企业文化的本色,只有体现企业本色的文化才能被员工铭记.高职院校应按照国家教育部提出的“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要求,校企共建“职业化”特色文化运行模式.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引企入校以来,5个二级学院针对汽车企业、软件企业、金融企业、电商企业、物联网企业不同职业文化要求,加强学生职业文化教育,如汽车学院在引进和借鉴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举办丰田工业高等学院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汽车高职教育国情,实施中国式的“丰田教学模式,突出技能培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贯彻精益教学的基本理念,实训教学现场实行学生参与的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管理制度,实训现场任何时候都是整洁有序,培养学生成为一丝不苟的职业汽车人.互联网商学院不仅注重学生证券与期货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又注重其专业意识的培养和职业精神的塑造,让学员在班级内部就能切身体会到操盘手职业生涯,按照期货公司操盘环境为特训生提供实时交易行情、专业信息研究资讯和由专业团队设计编写的机构专用的专业操盘交易软件进行实战交易,全部按照公司录用员工试用标准带薪实习,公司用于教学、实训、实战、拓展训练、进修奖励等投入约200万元,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氛围和企业文化氛围中,也切身感受到企业快节奏、重实效等特点,并使其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等职业素质得以提高.

3 结 论

引企人校、校企共建二级学院运行模式是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有益尝试,目标性强,稳定性好,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平台,也是校企双方建立资源共享,互惠双赢长效合作机制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1)从引企入校标准来看,学院引入的上海申华股份公司、沈阳东强公司、沈阳永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沈阳赛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沈阳亚伟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都是相关行业骨干企业,企业综合实力较强,代表着优秀的行业文化,这是引企入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基础.

2)从校企合作深度看,学校、企业互惠双赢.引企入校能有效弥补目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条件不足突出问题,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企业实际要求;从企业受益分析看,企业入校后,通过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企业优秀人力资源获取得到了保证,并获得一定生产(服务)效益.

3)从合作制度建设来看,引企入校客观上需要加强合作办学管理,学院及时成立了校企合作处,并从实际管理工作需要,加强了合作办学制度、规范、流程建设,特别是针对学院引企入校合作办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了专项评估,及时进行了整改,保证了校企双方的持续合作.

4 建 议

1)加强引企入校企业遴选长效机制建设.在坚持引企入校标准的原则下,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加速经济发展背景下,本着专业对接产业理念,对引企入校合作办学的企业要进行充分论证,这样才能保障引企入校,合作办学从一开始就站在产业拉动专业发展的高起点上.

2)加强引企入校深度合作长效机制建设.引企入校,共建二级学院,不是形式上共建一个教学组织,而是紧紧围绕提升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深度合作办学,要在校企共同制订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同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提升专业(群)服务产业能力上下功夫,把二级学院打造成校企双主体建设的产学研结合基地.

3)加强探索引企入校合作办学质量评价机制.在目前校企合作评价机制缺失情况下,应结合国家有关校企合作的方针政策,结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际情况,进一步建立健全引企入校合作办学质量评价机制,特别是应积极尝试引入第三方评价组织进行公正、客观评价,正视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式、新方法,促进校企双方持续合作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凤娟,陈龙根.美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方式与特点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16):85.

[2] 朱有明.职业教育引企入校问题探析[J].教育探索,2013(10):69.

[3] 康海兵,许明智.引企入校共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浅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2(20):57.

Running Secondary Colleges Jointly by Enterprises and Universities: Proposal and Practice

ZHANG Liming

(Shenyang Polytechnic College, Shenyang, Liaoning 110045, China)

Running secondary colleges by joint efforts of enterpris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promoting the mode of enterprise-university collaboration. Taking Shenyang Polytechnic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andards, content and management of this co-founding process. Problems such as the missing standards, inadequate collaboration, and unsound system are pointed out. Besides, proposals such as screening qualified enterprises, in-depth collab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 long-term assessment system of school-running are put forward.

on-campus enterprise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s

G717

A

1672-0318(2015)01-0065-05

10.13899/j.cnki.szptxb.2015·01, 014

2014-10-03

张黎明(1960-),男,辽宁沈阳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入校校企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入校
北京大学:“刷脸入校”闸机西南门试运行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我校省内外护理新生入校适应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