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品牌建设 打造精品学生

2015-12-15杨征东

职业 2015年12期
关键词:工学校企职业

杨征东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近几年专业技能人员的就业率一直稳居前列。那么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而言,如何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就成了重中之重。随着国家级示范校建设烹饪重点专业建设的推进,在借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的情况下,希望学校能充分利用省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加强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烹饪专业开启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训交替”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作为职业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向加以推广。

创立新的人才培养机制,达到三个目标

创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训交替”的人才培养机制,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烹饪行业的发展、企业的需求,尤其是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从而促进学校进行教学改革,提升专业办学水平,使培养出的学生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同时也让企业了解职业学校、认识职业教育、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企业再依据学生的能力,做好进一步的培养工作,满足企业的长远需求。

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能使学生在掌握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本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的前提下,通过真实岗位的实践操作,使二者达到有机结合;另一方面使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劳动意识得到全面的加强;最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及注重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走出校园后,可以快速地融入社会,用最短的时间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三模式一理念”特色教学

烹饪专业破除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与实施上,进行了大胆尝试。通过企业走访、调研,召开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会议论证,调整了教学计划,将原来的2年在校学习、1年外出实习的安排,调整为“1.25(在校学习)+0.5(学训交替)+0.75(在校学习)+0.5(顶岗实习)”的教学安排,开创了“三模式一理念”的特色教学。

“春秋轮换,工学交替”模式

根据烹饪专业学生多、班级多、校外基地多的特点,烹饪专业实行了紧密协作型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春秋不同班级轮换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学生带着困扰到实践中寻求答案,带着问题回学校找老师讲解。既变通地满足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的要求,又解决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遇到问题无处解答的困境。

通过烹饪协会与20多家餐饮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引入企业资源,依托真实职业环境,实践和优化“做中学,学中做,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同步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时校企双方共同开展烹饪行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确定厨房岗位工作过程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实现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用。

“顶岗实习,联动就业”模式

除完成校内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外,学校全面实行“三位一体”学生管理模式,安排学生不少于半年的企业顶岗实习。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顶岗实习与学生的就业联动,实习企业往往就是学生将来的就业单位。在实习期间,企业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也对企业进行选择,在双方满意的情况下,实习结束就签订就业协议,留任企业工作。近几年,实习、就业联动率达90%以上。

“企业冠名,订单培养”模式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第十点已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双方签订的《冠名班协议书》,授课计划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既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也要满足企业用人的需要。职业学校试行企业冠名班,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学训交替制度,以企业冠名班等形式深化开展校企合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

提出“突出德育教育,强化技能训练”的办学理念,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为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烹饪专业全面实施“德育工程”,提出了“德高、艺精、守纪、创新”的系训,即在教育中抓好两个侧重点,一是表象的能力,通过市场调研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在理论课“必须、够用”原则的前提下,加大了一体化教学课的比例,理论与实训课的比例达到了1:3,实训课程比例的提高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学习兴趣及专业技术能力;二是隐性的素质,包括价值观、自我定位、驱动力、人格特质等情感智力部分,主要从行为方面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养成教育。

校、企、家三方合力保障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训交替”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企业、学院、学生、家长多方面的大力支持。

各企业均根据《校企合作协议书》的要求,安排了企业实习指导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专业技能,传授自己在行业多年以来所得到的经验,并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实践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的整体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尤其是对这一职业、这一行业的认知及认可度大大提高。同时学生因为在实践中找到了自身的不足,对下一步的回校学习有着强烈的渴望。

学院各级领导同样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训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政策上为其大开绿灯,同时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与企业沟通,帮助学生找到最合适的工学结合单位,对工学结合期间表现优异以及通过工学结合后进步明显的学生,以奖学金的形式进行奖励。

学生与家长对工学结合也非常支持,在签订工学结合相关协议的时候需要家长来校当面协商签订。烹饪专业所有学生家长到场,全员到校签订协议,包括很多家住外地的学生家长都来到学校,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热情很高。

学生素质提高,实现三重转变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训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大也是最直接的成果,就是学生素质的提高、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热情的提高。由于笔者学校学生年龄较小,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有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非常懒散,在学校与企业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经过半年的岗位实习,学生们普遍对这一职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为人生的发展找好了定位,工作上刻苦努力,学习上也积极主动。学生们通常是在实践操作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回到学校后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到了企业后把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碰到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再到学校有针对性地学习,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建立,可帮助学生迅速提高专业水平。在与社会和企业员工接触的同时,学生素质也得到快速提升。

通过这段时间的尝试,实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三重转变:从与单个企业合作,到与企业群合作;由简单推荐就业,到“订单式”培养;由校企合作,到校企合一。在半年的时间里,这一教学模式快速发展起来,目前,烹饪系已有青岛北大荒人餐饮集团、大连三寰酒店、世贸假日酒店和万嘉集团四个企业冠名班,合作企业基本覆盖了牡丹江所有地区。

两大举措解决存在问题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训交替”这一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半年以来,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显而易见。但是学校在摸索中前进,客观地讲,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时间还很短,还有很多的不足,主要来自企业和学校两方面。

首先,企业方面。影响企业培养人才的因素较多。如《协议》本身不具有刚性,制度上缺乏保障;部分企业担心培养后人才会流失,在教学上,尤其是特色项目上留有后手;由于学生年龄小,技术不熟练,企业培养学生的难度较大,担心投入过大影响其正常运营;该阶段教学的主要负责人是企业指导教师(师傅),能力水平及工作态度上存在较大差异;有的企业不愿意承担实习中的安全责任,管理上存在漏洞。

其次,学校方面。由于这一教学模式仍在探索阶段,各项制度及运作办法均不成熟,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磨合。同时,师资力量严重匮乏,也给学校指导、检查、监督学生实习带来较大困难。

针对以上不足,烹饪系领导带领各科室教师认真思考、分析、总结,为做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训交替”的工作,也为拓宽冠名班中校企合作的深度,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工学结合,学训交替

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在明确责权的前提下,尽量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减少企业用工成本,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教学方式方法等内容对企业指导教师进行培训。

引入专业教师,尤其是实习指导教师,以强化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指导及管理。

继续大力开展德育教育,尤其是职业素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道德观;制定更加有效的奖惩机制、制约机制,以保证学生的实习纪律、时间及效果;学校要作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联络员,加强沟通,减小摩擦,化解矛盾。

冠名班

融入企业文化,引入企业元素。在班级、寝室的布置以及教学内容的设定、学生活动的安排等方面,校企双方要共同协作,将该企业特有的文化融入进来,既能营造真实的职场气氛,又能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

同企业携手,改变现有教学格局。企业员工尤其是企业的讲师,长年在一线工作,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及具体案例。要将这些人请到学校来为学生上课,以解决学校专业教师在实践方面经验不足的问题。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教学模式,把学校与企业合作渗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校企资源交互利用、“双师型”教师与企业一线员工的培养、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甚至产品的合作生产等层面。通过校企合作,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准确地确定培养目标,科学进行课程设置和调整。

猜你喜欢

工学校企职业
盐工学人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