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地震袭夺西汉水

2015-12-15税晓洁编辑

中国三峡 2015年4期
关键词:汉水河源嘉陵江

文、图/税晓洁 编辑/任 红

大地震袭夺西汉水

文、图/税晓洁 编辑/任 红

不管大河的源头在不同的时期,按照不同的标准定在何处,但就河流的长度量测而言,应该从最长的支流对应源头量起,也就是在河流的整个流域中选定最长而且一年四季都有水的支流对应的源头作为正源量测。而河流终点的入海口,则定义为河口两岸外侧切线与河流的中心线的交点。这可以称作“地理源头”或者“科学源头”,其他如嶓冢山那样的,可称作“文化源头”。万物恒变,江河源头也是个变量。

一路上,我一直在想着行前网上搜到的一篇论文——《汉初武都大地震与汉水上游的水系变迁》,作者是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周宏伟。他认为:汉初以前,今嘉陵江上游诸水本是古汉水的上游,由于河道壅塞,在今陕西略阳以上形成河道型的山间湖泊“天池大泽”。公元前186年的武都道大地震,震中约在今陕西略阳、宁强一带,造成今陕西宁强汉王山一带山体发生巨大滑坡。山体滑坡阻断古汉水,并在古汉水上游形成规模极为巨大的堰塞湖。至前161年,堰塞湖水南向溢流而夺古潜水河道下泄,又在龙门山以北的阳平关谷地形成新的“大泽”。随着堰塞湖、“天池大泽”和龙门山以北“大泽”的相继消失,到约8世纪,嘉陵江“袭夺”古汉水上游的历史过程完成。

古汉水上游的水系变迁不是由于河流的溯源侵蚀,而是大地震导致河道堵塞后堰塞湖水发生溢流侵蚀的结果。行前翻到长江委老主任林一山先生在回忆南水北调的文章,说到嘉陵江干流上游的西汉水在地质年代不太久远以前,曾经就是汉江河源。后来,经过嘉陵江上游巴山南侧河源的溯源侵蚀,经过不断的切割,袭夺了汉江上游,变成嘉陵江的河源。嘉陵江干流的上游河段名称叫西汉水,也正合这种袭夺理论。

对照史料,在整个长江流域,目前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大洪水,是在汉江上。《汉书·五行志》载:汉高后三年(公元前185年),夏,汉中、南郡大水,水出流四千余家……之后数年,汉江仍是泛滥不断,同一本《汉书·五行志》还记载说: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夏,汉中、南郡水复出,流六千余家。南阳沔水流万余家;汉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秋,大雨,昼夜不绝三十五日……汉水出,坏民室八千余所,杀三百余人……而《汉书·五行志》载:公元前186年,汉高后二年。正月,武都山崩,杀七百六十人,地震至八月乃至。

这一切的背后,竟然很可能真是地震导致罕见的河流袭夺,之后,古汉水源变成现嘉陵江西汉水源之说,可能并非空穴来风。

这很有点意思。其实,说起江河源头,学术界至今并无统一的、严格的标准,相互争执不下的局面常常出现。据我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以下这十几种观点:1、河流长度,所谓河源唯远论;2、流量,以河流水量最大者为河源;3、长度和流量;4、流量和面积;5、干支流排列;6、流向方位论,河道顺直,地理位置居中的为河源;7、河谷的地质构造和河谷形态,河流发育期河谷形态论;8、各种因素综合考虑;9、河源地势论;10、历史传统、流域面积、源头形势论;11、一源论;12、多源论……

比如长江,先秦经典《禹贡》有“岷山导江”之说,延续千年,直到明代伟大的徐霞客指出长江上源为金沙江。金沙江又源自何处?直到民国年间,教科书上还写着“江河同源”,认为长江、黄河均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几十年后,谬误才得以纠正,1978年新华社正式发布消息:“经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组织查勘的结果表明,长江源头不在巴颜喀拉山南麓,而是在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长江全长不止5800公里,而是6300公里……”

刘少创已经完成的世界十大长河的量测结果曾让他很吃惊:“长江算是比较准确的,新老数据只相差几十公里。而有些河流,比如黄河、黑龙江,差别竟有几百公里。”

不仅我国的长江、黄河,非洲国际河流尼罗河在不同文献记载里,长度在6700公里上下浮动;密西西比河既有美国密西西比河委员会公布的长度6415公里,也有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公布的有6262公里、6020公里等不同数据;南美洲国际河流亚马孙河在全球万里长河中河长最富争议,其长度数据有介于7025公里与6275公里间的多种。依据前者,亚马孙河为世界第一长河,并且是世界上唯一超过7000公里的河流,依据后者,该河长度则不仅不及尼罗河,而且不及长江与密西西比河,仅列全球第四。——出现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关于河源起点及河口止点位置,各有不同观点。同时,使用不同比例尺的地图、按不同的标准勾绘河道以及采用不同的量算方法,所得的结果也自然就有差别。

对此,刘少创自重测大河之始,就明白问题的复杂。对于江河正源,学术界、河流主管部门、不同国家政府,往往都有各自的立场和理由,这是客观存在,也可以理解。他要求自己不尚争论,只求事实。自己是自然科学工作者,查清大河源头区的数据是最重要的,正源让别人去切磋好了,他只管找出河长数据,哪个长度最长,就是哪个。

2008年由青海省测绘局、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气象局、青海省煤炭地质局、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新华社等6家新闻媒体的记者组成的2008三江源科考队,也曾很迷惑:诸多权威机构中,谁代表国家来认定河流的正源?是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局?中国科学院?还是与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对应的中国地理学会?在中国,大河问题,习惯于承认水利部的定论。长江,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原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说了算。黄河由黄河水利委员会说了算。那么没有专门“委员会”的澜沧江呢?由哪一家来验证确认呢?

刘少创担任首席科学家的这次科学考察引人注目,他说:“我们认为,就已经完成的考察而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卫星遥感(RS)得出的这些结论,应该就是目前人类认识水平所能够得到的最接近真实的江河数据。在覆盖全球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已被广泛应用的当今信息时代,是用这些先进手段刷新大河数据,结束人类数万年来依河生存却不了解河源所在的历史的时候了。

上:汉中,韩信塑像。

下:汉中古石刻,石门十三品。

刘少创认为,对于自己的这个课题而言,不管如何争论,不管大河的源头在不同的时期,按照不同的标准定在何处,但就河流的长度量测而言,应该从最长的支流对应源头量起,也就是在河流的整个流域中选定最长而且一年四季都有水的支流对应的源头作为正源量测。而河流终点的入海口,他则定义为河口两岸外侧切线与河流的中心线的交点。他说,这可以称作“地理源头”或者“科学源头”。其他如嶓冢山那样的,称作“文化源头”,也是一件好事情。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万物恒变,江河源头其实也是个变量,显然,古今气候不同,不能以古例今。竺可桢先生早在1973年6月19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的科普文章说:“在我国近五千年中的最初二千年(即从原始氏族时代的仰韶文化到奴隶社会的安阳殷墟),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左右。一月温度大约比现在高3°-5℃……距今7000年前,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线约在今北纬40度左右,约当今天的北京附近都有野象分布。今天,大象的生活区域已南移至北纬16度以南。

左:汉江古源嶓冢山石牛洞,2014年。

竺可桢先生说:20世纪初期,奥地利的汉恩(J.Hann)教授以为在人类历史时期,世界气候并无变动,这种唯心主义的论断已被我国历史记录所否定……江河源头地貌变迁,本不足为奇。有人叹曰“大河本无源”,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大河其实和地球一样都是生生不息有生命的,并非一成不变。同地球的环境一样,江河源头也是一个变量,也是有生命的。

那么,还要费尽心机较真江河源头,有何意义?

诚然,江源问题复杂且自然本身在不断变迁,但,最起码,搞清楚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间段的江源具体详情准确地标,首先解了我等之迷惑。历史观点看,当后人面对同样的地理问题时,对我们这一时段,不再产生如我的迷惑,就已然功莫大焉。不给后代留下糊涂账,起码让后来的如我们这样的好奇者,不再一头雾水,是应尽的起码义务。

山,就在那里,山不骗人。

树,就在那里,

沐日月星辰,节节向上。

水,就在那里,任风吹雨打,

静静流淌。

源头,不管你发不发现,

右:汉江古源嶓冢山石牛洞下溪边洗衣的妇女。陕西宁强县,1994年。

猜你喜欢

汉水河源嘉陵江
碧血丹心铸青史 汉水浩荡祭英魂
山西岚河源省级湿地公园湿地恢复技术措施
粤赣古驿道河源段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歌曲:龟山苍苍汉水汤汤
嘉陵江东满福坝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在嘉陵江边
我的嘉陵江(组诗)
言论的诗意化表达——以湖北日报“汉水北上”言论写作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