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女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2015-12-15王晓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心内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刘 芳 周 云 王晓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心内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女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刘芳周云王晓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心内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女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40例心绞痛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配对后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0例,两组疗程均4 w,检测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CHOL、HDL-C、LDL-C、NO、ET-1、FM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治疗后CHOL、LDL-C、ET-1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实验组下降更为显著(P<0. 05),两组治疗后HDL-C、NO、FMD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实验组升高更为显著(P<0. 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老年女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稳定型心绞痛;血脂;血管内皮功能
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劳力引起的心肌缺血,多见于男性,但绝经后的女性也很常见,若治疗不当可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最终形成心肌梗死,危及生命。瑞舒伐他汀是近年新上市的他汀类降脂药,具有明显的调脂效果,还有抗炎、抗氧化、抗血栓、改善内皮功能、改善心肌重构及心功能等各种作用〔1〕。本研究主要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女性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脂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 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进行诊治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老年女性患者140例,根据国内老年人标准,平均年龄(71. 94±10. 16)岁。诊断标准: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制定的稳定型心绞痛指南,所有入选者均排除感染性疾病、肿瘤、射血分数<40%的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者、严重高血压、糖尿病者。按入院顺序随机配对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0例。两组患者年龄、心率、体重、血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
1. 2. 1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使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20 mg,1次/d。
1. 2. 2检测方法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进行采血,离心后收集血浆,置于-80℃冰箱中保存。血浆中内皮素(ET)-1水平采用放射性免疫法进行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法进行检测。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检测:内皮功能通过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进行评价,给药前后,通过血压袖带置于上臂充气,使得局部充血5 min,利用超声分别测量充气前后的肱动脉直径。使用软件Quantity One software,version22(BioRad,Hercules,CA,USA)分析测量中获得的数字化图像。所有患者在测量FMD近期内,禁用血管活性药物。整个试验均由经验丰富、对本试验不知情的超声科医生进行操作。
1. 3统计学方法用SPSS20. 0软件行方差分析和q检验。
2 结果
2.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血脂水平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后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表达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实验组下降更显著(P<0. 05),两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表达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实验组升高更为显著(P<0. 05)。见表1。
表1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x ±s,mmol/L,n=70)
2.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O、ET-1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NO、ET-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治疗后NO表达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实验组升高更为显著(P<0. 05),两组治疗后ET -1表达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实验组下降更为显著(P<0. 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O、ET-1水平变化(x ±s,n=70)
2.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D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前FMD水平比较〔(5. 56±1. 35)%vs(5. 59±1. 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治疗后FMD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实验组〔(8. 85±2. 42)%〕较对照组〔(7. 91±2. 35)%〕升高更为显著(P<0. 05)。
3 讨论
血管内皮细胞是血液与血管之间的天然保护屏障,高脂血症可以损伤血管内皮功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2〕。有研究表明〔3〕,CHOL、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均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不同性别的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也存在差异。研究证实〔4〕,女性冠心病患者较男性患者年龄偏高,血脂水平也较高,而吸烟、饮酒等其他水平较低,因此对于女性患者来说,早期调脂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生。
国外有研究发现〔5〕,女性患者冠状病变主要表现为弥散性血管内皮损伤;同时国内学者也发现〔6〕,内源性雌激素水平降低对女性内皮功能有损伤作用。因此,改善血管内皮作用对于绝经后女性心绞痛患者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NO,是体内最强的内源性血管舒张因子,也是衡量内皮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已经证实〔7〕,NO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研究提示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雌/孕激素水平显著降低导致NO以及NO合酶水平下降〔8〕。而当NO含量下降时,内皮素的血管收缩效应便占主导地位,易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从而产生心绞痛等疾病〔9〕。内皮细胞分泌的另一个重要因子ET-1是一种缩血管物质,它同样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在心绞痛患者中均有升高,进而促进心绞痛疾病的进展。瑞舒伐他汀是近年来研制的新药,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已经有一定的应用。瑞舒伐他汀具有很多作用,除调脂作用之外,还有抑制炎症、改善心室重塑、调节神经体液分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氧化等作用。有研究证实〔10〕,通过上调并稳定内生型NO合酶,从而增加NO的合成,这就是他汀类药物改善内皮功能的重要机制。
本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对于常规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调脂作用。另外,本研究还说明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FMD被认为能较好代表血管舒张功能情况,本研究结果表明瑞舒伐他汀可以有效改善血管舒张功能。本实验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药物研究时间较短、使用剂量相对固定;今后可以增加服药时间、改变剂量,观察其长期效果及评估药物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情况。
4参考文献
1 Erbs S,Beck EB,Linke A,et al.High-dose rosuvastain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promotes vasculogenesis,corrects endothelial function,and improves cardiac remodeling-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double-blind,a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J〕.Int J Cardiol,2011; 146(1): 56-63.
2 Heart Protection Stydy Coll-aborative. MRC/BHF Heart Protection Study of cholesterol lowering with simvastatin in 20,536 high-risk trial〔J〕.Lancet,2002; 360(9326): 7-22.
3 Wasko BM,Smits JP,Shull LW,et al.A novel bisphosphonate inhibitor of squalene synthase combined with a statin or a nitrogenous bisphosphonate in vitro〔J〕.J Lipid Res,2011; 52(4): 1957-64.
4金洪珍,高筱红,刘君.不同性别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 20(6): 890-1.
5 Dekker JM,Girman C,Rkodes T,et al.Met abolic syndrome and 10-yea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the Hoorn Study〔J〕.Circ Ulation,2005; 112(5): 666-73.
6邹燕,李向平,赵水平,等.内源性雌激素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3; 11(3): 238-41.
7 Cooke JP. The endothelium: a new target for theraphy〔J〕.Vascular,2000; 5(1): 49-53.
8贺红,杨发林,朱清,等.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内源性女性激素分泌异常及其对一氧化氮合成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 14(6): 514-6.
9高瑜,梁雪,张普,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J〕.临床荟萃,2010; 25(6): 513-5.
10吴立华,纪文岩,孙明强,等.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 10(6): 647-8.
〔2015-01-27修回〕
(编辑袁左鸣/滕欣航)
通讯作者:王晓峰(1957-),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工作。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14211C095)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20-5759-03;
doi:10. 3969/j. issn. 1005-9202. 2015. 20. 034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541. 4
第一作者:刘芳(1977-),女,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诊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