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本科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2015-12-15郭荣锁中原
郭荣+锁中原
摘要:对云南省教育厅2011—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通报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认为云南高校体育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较好,学生就业面广,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学生就业核心力不高,就业压力和竞争不断加剧,建议理性扩大体育专业学生的数量,合理布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高校;体育本科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031-02
在“统包统分”的就业政策下,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随着高校扩招,在校生规模迅速增加,不少高校也开始兴办体育专业,体育人才的培养数量得到了大幅提升。随着国家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益加剧,形势严峻。2013年4月,一篇名为“备受考生与家长冷落的20个最难就业专业”的文章,引发人们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热议。在文章所列的20个专业中,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四个专业都榜上有名。研究云南省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对提高云南省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走科学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以云南省高校本科体育专业的2011~201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利用中国期网、万方数据库等,查阅有关大学生择业、就业的相关文章和资料,为本课题的探究、设计和构思提供参考。②数理统计法:收集2011、2012、2013年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的相关数据。③逻辑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材料和数据运用归纳、判断、综合、分类、比较、推理等逻辑分析方法,对取得的各种信息进行研究和论证。
二、结果与分析
1.体育专业毕业生年终就业率情况。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在这种情况下,云南省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出台扶持政策,不断拓宽就业渠道,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2011—2013年全省高校毕业生的年终就业率分别为:95.9%、96.3%、96.8%,呈小幅增长;开设体育专业的高校年终就业率分别为:96.2%、96.1%、96.6%,稳中有升;而体育专业的年终就业率分别为:97%、95.3%、94.1%,逐年下降,其中体育教育专业的年终就业率分别为97.2%、95.8%、94%,也呈逐年下降趋势,社会体育专业的年终就业率为96.1%、93.3%、94.5%,呈先落后涨,运动训练专业的年终就业率为92.0%、92.2%、98.1%,呈稳中有升。总体来说,云南省高校本科体育专业的就业率能保持在92%以上,就业情况良好,也说明云南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对体育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还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2011年以来,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高校从9所增到11所,社会体育从6所增至7所,运动训练只有一所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目前在云南省高校中还没有毕业生。
2.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情况。云南省教育厅按照学生就业单位或行业的性质,从十个方面统计毕业生的去向。2011年以来,有体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的总体去向为党政机关5.2%、事业单位21.7%、企业41.1%、部队1.2%、国家和地方基层项目9.2%、升学6.2%、自主创业1.3%、灵活就业12.8%,而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则为党政机关4.6%、事业单位22.0%、企业31.2%、部队5.6%、国家和地方基层项目9.9%、升学4.3%、自主创业3.9%、灵活就业18.4%。从统计情况来看,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十个统计方向上都有一定比例的就业,说明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社会融入度较高,就业呈现多元化特点。其中事业单位和企业是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选择,其次是灵活就业和基层项目,这与学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去向一致。在就业去向中,得益于较好的身体基础和条件,体育专业毕业生选择入伍的比例要高于学校的整体水平;但在升学继续深造方面,又低于学校的整体水平。由于灵活就业的稳定性差,三年来,体育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的比例为23.6%、21.0%、18.4%,呈现下降趋势。但为寻求稳定或更大发展空间而选择事业单位和企业的毕业生数量则呈现出增长势头,但受制于自身的综合素质,进入企业的总体水平(31.2%)仍低于学校的平均水平(41.1%)。在自主创业方面,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比例略高于学校的平均水平,这也许与体育专业学生能吃苦、敢于挑战的性格有关。总的来看,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面较广、渠道多、就业呈现多元化趋势。
3.体育专业毕业生年终就业优势统计分析。为了比较体育专业与本校其他专业的就业情况,采用就业优势比来进行评价,即体育专业校内就业综合排名与该校专业数的比值。比值小,则排名靠前,在学校中的就业优势明显;比值大则反之。从统计情况来看,体育教育2011年以来的就业优势比分别为38.4%、47.3%、55.7%,而社会体育的就业优势比为45.7%、53.1%、78.9%。说明随着高校的扩招,专业数的增加,体育教育、社会体育的毕业生的就业优势比值都逐年增大,在学校中的就业综合排名逐年靠后,就业优势递减,这也预示着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就业竞争将不断加剧。从各个学校的情况来看,如西南林业大学体育教育每年毕业的学生在50人左右,其三年来的就业优势比为:4.5%、18.8%、2%,体育教育专业在该校中具有明显的就业优势。而对每年毕业300余人的云南师范大学来说,内部竞争较大,三年来体育教育的就业优势比为:69.6%、78.0%、87.5%,社会体育的就业优势比为:8.7%、50%、83.9%,就业优势逐年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自有毕业生规模有关,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毕业生数量过多,则加剧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
4.体育专业毕业生年终就业核心力的统计分析。“逢进必考”是目前各招聘单位普遍采用的手段,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部队、基层项目这些领域都或多或少需要考试选择,一方面是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检验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录取与否,又体现着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影响着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参与这些领域的竞争,成为高校毕业生走上社会实现就业的核心区域,在这些区域里的就业率越高,毕业生就具有较高的就业核心力。从统计情况来看,三年来开设体育专业的高校的就业核心力为:82%(61%~97%)、86%(69%~98%)、86%(66%~99%),平均为85%,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核心力为:74%(28%~95%)、77%(36%~100%)、88%(67%~100%),平均为79%,社会体育毕业生的就业核心力为:66%(20%~88%)、71%(23%~93%)、78%(44%~98%),平均为72%。可以看出,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两个专业的就业核心力虽逐年提高,三年平均就业核心力为体育教育79%,社会体育72%,运动训练70%,但都普遍低于其他专业的平均就业核心力85%。这个结果反应出,体育专业学生已感觉到就业的压力巨大,正在从提高就业核心力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但由于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不高,在竞争中的综合素质较其他专业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①云南省高校本科体育专业的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就业情况较好。开设体育专业的高校渐多,但较集中在体教与社体方面,民族传统体育目前还没有本土培养的毕业生。②体育专业与社会的融入度较高,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面广、渠道多,就业呈现多元化趋势。③高校扩招,体育专业就业优势总体呈下降趋势,各校办学水平也参差不齐,就业压力和就业竞争将不断加剧。由于各校差异较大,体育专业毕业生整体就业核心力有待提高。
2.建议。①在高校扩招中,不少综合性大学也开设体育专业,加之原来一些师范类的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高校后,体育专业学生数量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这势必会加剧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要鼓励高校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充分掌握社会需求,利用好市场的调节作用,发挥好职能部门的干预作用,使体育专业学生的数量相对稳定在一个社会所能包容的范围之内,以减少无畏的竞争和浪费,确保人才质量,走科学发展之路。②体育因其本身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兼容性,加之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决定了社会对体育专业需求的多样化。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要加强体育人才培养格局的顶层设计,合理布点,强化宏观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落实国家的相关体育政策,促进体育服务业的发展,为体育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③作为人才培养的高校,在执行好教育部《课程标准》、《指导纲要》时,要不断加强高校体育专业的课程改革,结合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不断完善和充实体育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果,积极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加强教育实习的管理和指导,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体现“宽口径,厚基础,能力强,重创新”的培养原则,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④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起于招生,落在四年的教育过程中,体现于毕业。这就要求学校要把人才培养和就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积极营造学校人人参与就业的良好舆论氛围。加强就业培训和指导,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教育厅2011年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情况通报[R].云教学[2012]2号,2012-02-08.
[2]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12年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情况的通报[R].云教学[2013]1号,2013-01-10.
[3]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13年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情况的通报[R].云教学[2014]1号,201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