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成因与对策分析
2015-12-15汪健
汪健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后备人才,大学生就业关系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就总体而言,我国不是一个大学生过剩的国家,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结构矛盾。本文主要从社会因素、经济形势、高校教育、就业市场和学生自身几个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进行分析,针对就业难的原因,从社会、政府、学校、学生几个角度提出探索性的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003-02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鼓励青年创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等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大学生属社会人才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从人才需求总量而言,中国不是一个“大学生过剩”的国家,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大学生就业观念需要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才市场配置的需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综合分析,采取多种手段,标本兼治。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分析
1.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上大学的目的最终就是为了能找份好工作,可为什么大学生的就业难一直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就是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大学毕业生数量大大超过了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我国每年新进入市场的劳动者大约1500万人,而2014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人,差不多占到了一半,根据目前社会总体劳动对从事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人数比例来看,大学生的绝对人数确实相对很多,这样表面上看,确实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而从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看,科技发展一定会让人们从繁杂的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对从事简单劳动的人数需求会越来越少,大学生就业难目前仅是暂时的,是供需结构矛盾。
2.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不合理。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高校实行的是“统包统分”,大学生毕业后统一安排工作,因而高校不考虑专业设置与市场的结合,许多高校设置专业是按照自身的师资力量安排,而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办学思路、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大学期间许多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毕业后就业无任何帮助,出现学生毕业未就业就先失业的现象。此外,当前的高校管理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学校就业指导功能不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形式单调,对学生的就业帮助质量不高,虽然教会了学生一些应聘技巧,但用人单位更加看重敬业精神、诚信意识等方面,而大学生却常常表现得不尽如人意。高校应该强化人才市场需求的观念,树立按需求培养人才的理念。
3.大学生就业观念及自身素质存在问题。现在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可是许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随之出现根本的转变,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期望值较高,因而导致个人理想与客观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过高估计自己,眼高手低;片面追求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不愿去小城市、乡村发展;对单位要求过高,看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对去一些小微企业不感兴趣;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等。导致部分用人单位不愿意接收大学生就业。由于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生整体素质下降,致使部分学生成绩差,动手能力弱,适应能力不强,缺少一定的从业技能等,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怀揣自荐材料“南征北战”到处“赶场”,依然是大学生就业的一道独特风景。
4.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完善。目前社会上各种类型的人才“供需洽谈会”长年举办,也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服务,但是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管理不统一,毕业生就业依旧存在一些体制性障碍,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一个让大学生满意的、相对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由教育部门主导管理,户口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又是由人社部门管理,由于这些部门都是相互独立的政府行政单位,彼此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加上少数地区还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对名牌大学毕业生、本地生源优惠政策颇多,而对一些普通高校、外地毕业生就业则加上各种条件限制,一个完全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市场还未建立。少数用人单位不从实际出发,盲目提高用人标准,追求人才高消费,追求高学历,本来专科生可以做的事一定要本科生做,本科生能做的事一定要硕士、博士生做。这种市场过高的用人标准,造成了人才浪费,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成功率,并做到规范有序发展市场,值得我们深思。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与分析
1.政府应深化改革,有效引导大学生就业。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逐渐增多,大学生就业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大学生就业问题将是我国政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方面必须加以重视,齐心协力,才能将这项工作做好。大学生是高层次人才,全社会的财富,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大学生就业。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鼓励青年创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等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政府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宏观指导,加强市场对人才需求的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调控高校人才培养规模,指导高校的教学改革。另外,政府还应利用市场资源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通过诸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进村、进社区计划”、“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计划”等项目,合理调控和配置高校毕业生资源,在必要时政府还需要通过立法引导用人单位积极吸纳大学生就业,如:对大学生实习期间的待遇薪酬等进行规定,对吸纳大学生就业积极的企业降低其税收等,从而使大学生能充分展示自身的价值,寻找到更合适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2.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社会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就业,各级政府每年都会出台相应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也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大学生的自身利益,同时影响着在校学生的理想追求与学习动力。因此高校必须深化内部改革,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全程化指导。高校要根据社会发展,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适时开设新专业,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毕业生。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充实就业指导教师,配备必须的设备,以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求,也要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情况,指导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还要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力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大学生就业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高校“招生、培养、就业”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才能最终让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得到充分就业。就业指导要提高针对性,要做到制度化、经常化、个性化,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大学生需求。
3.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转变就业观念。就业竞争,实际上是自身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在大学生涯中,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做人”的素质。在提高自己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提高外语、计算机和普通话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做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管理的复合人才,力争让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要适时认清就业形势,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
4.加强市场管理,完善市场功能。政府部门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市场管理,对于那些有碍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坚决取消,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政府还应发挥自身人才资源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各级政府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各级人才市场应该以毕业生就业为己任,各司其职,做好就业指导、信息搜集等各项服务工作。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请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另外,在网络时代,大力推进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网上人才市场可以跨越时空,大大节省用人单位招聘成本和大学生的求职成本,相信只要规范运作,并加强法制监控,网上人才市场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一定可以大有用武之地。总之,只要参与就业市场的各方共同努力,就业市场就能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
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身上凝聚着巨大的人力资本。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总数不是多了,而是不够。试想如果较大规模的大学生毕业后不能实现顺利就业,而大学生思想又处于不成熟阶段,长期不能就业,一定会影响社会稳定。同时,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也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社会和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热情,降低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影响接受教育与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必将对劳动力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我们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好就业工作,树立“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就业工作新理念,依靠政府、学校、大学生自身及整个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参考文献:
[1]梅丽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4).
[2]乔艳红.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职业指导方法[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