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过程中美育渗透的原则、内容与方式探究

2015-12-15阚乃虎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育者美育原则

阚乃虎

(安徽科技学院 思政部, 安徽 凤阳 233100)



德育过程中美育渗透的原则、内容与方式探究

阚乃虎

(安徽科技学院 思政部, 安徽 凤阳 233100)

德育过程中的美育渗透是贯彻德育与美育有机结合思想以增强德育效果的一种探索,是德育理念创新的一种形式。它是借助美育要素和美育形式,探讨在德育过程中美育渗透德育的原则、内容与方式的问题。

大学德育教育;德育过程;美育渗透

德育事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教育的灵魂。大学德育教育如何与时俱进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以人为本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美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是德育方法创新的重要途径。现就德育过程中美育渗透的原则、内容与要求等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些思考。

1 德育过程中美育渗透的原则

1.1 潜移默化的渗透原则

德育过程中的美育渗透要贯彻潜移默化的原则,这是由德育的特点和规律所决定的。德育过程决不只是简单的政治、思想、道德的灌输与接受,大学德育过程的本质应当是被教育者在教育者的价值引导下自我教育的过程,任何形式的急功近利的做法都不会有好的效果。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美育知识的运用、审美情境的创设要精心设计,不留痕迹[1]。教育者主要通过营造德育内容的有意味的是非氛围,让学生在这个特定的价值情境中不断自主地改造自己的品德心理图式,潜移默化地实现道德人格的提升。

实现德育过程中美育渗透的潜移默化原则,教育者一要注重细节之美。细节决定成败。在德育过程中,要改变仅仅把德育看成政治任务的思维习惯,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行为细节。只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有美好的行为品质。二要重视环境之美。所谓环境育人,在高校中主要表现为美丽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良好的文化环境对大学生身心健康、行为品质的积极影响。创设包括良好的德育环境在内的人文环境是实现德育过程中美育渗透的重要举措。

1.2 以人为本的渗透原则

德育过程中的美育渗透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由德育的本质和落脚点所决定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创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只有社会成员的身心和谐、利益和谐、道德和谐,才会有整个社会的和谐。高校德育教育,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高校在德育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美的规律培养人、塑造人。

在育人育德过程中,教育者要学会主体尊重,要把大学生看成是具体的个性鲜明的主体,而不仅仅是一个接受教育的对象;要树立平等观念,建立平等交流的平台,尊重学生的情感,理解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要重视发掘学生的道德情感之美、个性品质之美,让他们体验高尚,感受美好;德育管理中,要追求人性化管理之美,树立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美育理念。总之,德育过程中美育渗透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大学生成人成才为中心,最大限度地追求利益和谐、教育与接受方式的和谐,把学生乐于接受的美育知识运用到德育的全过程。

1.3 德育为先的渗透原则

德育过程中的美育渗透要坚持德育为先原则,这是由德育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所决定的。大学德育的任务,就是造就一种美好的环境与氛围,引导大学生实现道德自律,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品质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要善于利用美育文化活动便于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的特点,来加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当然,一切美育手段、方法的运用,都要为德育任务和目标服务。要处理好目的与手段、目标与过程的关系[2]。在这里,德育与美育的有机结合,主要应借助美育的要素、美育的可接受形式,实现学生对德育中体现人类智慧的合乎规律性观念的认同,使大学生在理智上领悟社会主义道德的真谛,在实践上体现出以觉悟为基础的道德自律。

2 德育过程中美育渗透的内容与方式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通过各种形式向被教育者进行政治观念、思想品德、伦理道德、个性心理品质教育的过程,是德育主体与德育环境双向活动的过程。美育要素和形式在德育过程中的渗透要体现德育内容的核心规定性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双向互动的特点。

2.1 德育内容决定美育要素的选择

在德育过程中,美育要素的选择要适合德育内容,美育渗透要体现“有机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政治观念是德育教育的方向性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学中容易出现空洞、生硬、命令式说教的现象,学生学起来比较消极,甚至反感。如果有侧重地把理论产生的智慧之美,特别是理论的价值效用之美的美育要素运用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3]。例如,在讲授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时一定不能仅仅停留在基本理论的介绍上,而要侧重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理论、为什么在那个时候产生、为什么邓小平能提出这样的理论等深层次问题。通过理论智慧之美、理论价值之美要素的巧妙运用,大学生们在知其“所以然”中欣然认同改革开放理论,并联系现实建设成就,理解邓小平理论的价值,在潜移默化中信服地接受邓小平理论。

思想道德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在讲,应当说基本的道德认知大学生都懂。大学德育教育如果再把重点放在道德认知、道德判断上,就显得肤浅、重复和多余,学生难免生厌。而借助美育中和谐与秩序的要素,教育者就可以从和谐社会关系与良好生存秩序之于美好生活的角度,将抽象的道德判断化为具体可感的道德理解。社会主义道德正体现了这种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和谐与秩序。道德理解、道德觉悟的过程是大学生自我内化的过程,思想道德教育中美育要素的适当渗透,无疑更好地加速了这个内化过程。

心理品质教育是成“人”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面对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激烈竞争所产生的就业压力,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品质问题更加突出。心理品质教育过程中应当引进美育的情感体验机制,把德育也作为一个情感问题来对待,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让受教育者不断增强对道德感受的自觉意识,促使道德教育把一种普遍的社会道德要求逐渐转化为个体的情感要求[4]。当然,德育具体内容、具体形式不同,美育要素的选择也应当有所不同。

2.2 德育关系是美育渗透的有机结合点

德育过程中的美育渗透主要体现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德育与美育、德育环境与德育主体三大关系之中,美育渗透德育的有机性正表现在这些关系的相互结合上。

从德育对象上看,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教师除自身应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外,还要不断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美育知识,并重视美育渗透德育的理念价值。要把以美育德提高到教学原则的高度来认识,自觉地依照美的规律去指导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运用美育的愉悦性、情趣性、亲和性等有效机制,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情绪,使他们进入主动状态,实现精神互动。美育渗透恰在这种施受关系中找到了结合点[5]。众所周知,在德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育者要将德育内容、要求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心感受、信念乃至行为,这是教育者所不能代替的,只有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状态,才有可能。

从学科范畴上看,有德育与美育的关系。以德育为中心、以美辅德、两者有机结合是德育过程中进行美育渗透的理论来源,也是支撑以美育德方法的内容来源。德育重在晓之以理,美育重在动之以情,两者虽有侧重,但联系密切。德育过程中,要想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一要坚持情理结合、以情达理、以理导行的育人原则,二要探索两者的有效结合方式。长期以来,传统德育教育一般是就德育谈德育,而忽视从德育与美育的结合上加以认识。这固然与教育者的美育知识限制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认识上的原因,即对德育与美育的有机结合认识不足,缺乏德育理念创新的意识。事实上,就道德谈道德,不仅“难识庐山面目”,而且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被“强迫”、被“命令”的感觉,容易引起逆反心理。而美育的诸如情感要素和方式在德育过程中的适当运用,学生就容易接受得多。例如,我在讲授交往的原则这个命题时,并没有直接道出,而是提出“你希望和什么样的人交往?”的问题让他们讨论[6]。学生很容易进入主动状态,每个人都在积极思考。很快,他们自己列出了包括诚信、尊重、互助等在内的三十多条“原则”。此时,教师可以用真挚的饱含感情的语言进行总结:在交往中,我们希望别人如此待己,我们是不是也要如此待人呢?这是不是可以作为我们一生的行为准则呢?学生在有所悟中接受了这些凝结了人们生存经验和生存智慧的美好的交往原则。

从德育环境上看,有社会、学校、家庭与德育主体的关系。这是大德育观的关系层面。德育过程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即便在这些领域仍然需要和谐的、宽松的、人性化的美育因素及方式与树人育才的有机结合[7]。尽管这个过程具有不可控性,但它应当是德育整体化的重要课题。处理不好,必将消解大学德育的效果。

2.3 德育形式规范了美育渗透的选择模式

德育教育过程中所表现的德育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美育渗透的选择模式的多样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美育渗透德育的最集中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要充分挖掘德育内容中本身具有的美育因素。教师不仅要讲清“德”,而且要阐述德之美。如优良品德中所体现的精神境界之美。二要主动借助美育因素,以美育德,增强德育效果。德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创设审美氛围,以美的形式演绎德育内容。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仪表风度、精神状态等教学形态之美,要注意启发式、情感式、开放式等丰富的教学形式之美,还要注意准确清晰、逻辑严密、富有韵味、轻松有趣的教学语言之美。

第二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开放式教育形式,也是美育渗透德育的有效方式。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行正体现了第二课堂的特点。组织者只有认识到并利用好乐、美、行的美育模式,善于营造快乐和谐的氛围,激发健康美好的情感,引导良好的行为体验,才能更好地实现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的德育目标。实践证明,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美育渗透德育的最自然、最隐蔽的德育形式,也是对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影响最大的德育形式[8]。特别是对学生的心理品质、生活态度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尤为明显。学生会在享受文化活动的快乐中感悟到友谊、集体的价值,认识到人、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意义,在愉快的实践活动中体悟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真谛。

综上所述,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充分利用德育与美育有机结合的机制,是实现以美促德、以美育德,提高德育效果的有效方式[9]。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必须遵循美育渗透德育的基本原则,要把握好度,并能根据德育内容和形式的要求,恰当地选择美育渗透的内容与方式。

[1]龚还.历史教学中美育渗透的原则和方法[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3):55-56.

[2]王华俊.当代中国德育目标的解构和重建——基于传统德育理念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5):58-59.

[3]李志义.大学教育教学中几个热点问题的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13(6):54-55.

[4]鲁志雄.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渗透美育教育[J]. 前沿,2012(11):148-149.

[5]黄伟.论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山东社会科学,2014(s1):284.

[6]刘晓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 中国成人教育,2014(2):138

[7]李健.浅谈高校医科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美育渗透[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69.

[8]陈泽云.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美育教育的实践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5):74.

[9]丁海江.强化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方法研究[J].学理论,2014(9):75.

The Esthetic Educational Infiltration Principle, Content and Manner in the Moral Education Process

KAN Nai-hu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Fengyang 233100,China)

In the moral education process esthetic education infiltration is to implement the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esthetic education with organic synthesis which strengthens the moral education effect as one kind of exploration,Which is the moral education idea innovation form.It draws support from the esthetic education which essential factor and the esthetic education form. It discusses in the moral education process the esthetic education infiltration moral education principle, content and manner.

University moral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process; Esthetic education infiltration

2015-04-15

安徽科技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培育学科建设项目(AKXK20103-2);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2012jyxm417)。

阚乃虎(1966-),男,安徽省明光市人,学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2.1

A

1673-8772(2015)04-0081-04

猜你喜欢

教育者美育原则
论公民美育
品读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