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中学生的亲子忽视与学校适应研究
2015-12-14黄颖
发现一 留守学生的亲子忽视问题比非留守学生严重,有长期暴露在亲子忽视风险之下的可能。
发现二 与非留守学生相比,留守学生的学校适应情况更差,尤其在课业适应、同学适应和自我适应方面。
发现三 留守学生遭遇的亲子忽视程度越严重,学校适应状况就越不理想。其中隐蔽性较强的情感忽视的负面影响最大,来自家庭的忽视伤害使得子女的学校适应表现出相对低迷的趋势。
一、问题与方法
我国六千多万留守儿童正面临家庭社会化和学校社会化的双重发展困境。一方面,父母的迁移状况决定了子女正在经历不同程度的亲子分离,亲子互动机会的减少不可避免会带来亲子忽视问题。另一方面,相对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学校的表现会因父母的迁移行为发生变化,这种在学校背景下参与学校活动并努力获得学业成功的现状——即学校适应状况极大地影响着留守学生的教育福利。留守儿童的亲子忽视和学校适应程度如何?有什么群体特点?需要特别关注的维度是哪些?发生在家庭中的亲子忽视是否也会影响学生的学校适应?本文通过对留守初中生亲子忽视状况、学校适应程度展开实地调研,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本研究调查样本为来自四川省青神县(非留守居多)和安徽省阜南县(留守居多)的721名初中学生,其中留守学生303名,非留守学生418名。亲子忽视调查采用杨世昌编制的《儿童被忽视量表》,包括安全忽视、交流忽视、身体忽视、情感忽视四个方面,共38个条目,采用4点计分,总计152分,分值越高被忽视程度越大。学校适应采用吴武典编制的《学生在校生活状况问卷》中的在校行为子量表测量,包括常规适应、课业适应、同学适应、师生适应和自我适应五个维度,每个维度10个条目,采用4点计分,总计200分,分值越高说明适应状况越好。
二、结果与分析
(一)全体学生的分布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全体学生亲子忽视的平均分为64.47(±15.20521),中位数为38分;学校适应平均分147.58(±18.91676),中位数为75分。留守与非留守两个群体在不同亲子忽视和学校适应水平上的频次分布,见表1。62.2%的留守学生、54.8%的非留守学生分布在亲子忽视中位数以上区域,在上四分数位的分布中,留守学生的比例明显更高,为三分之一,可见留守学生的亲子忽视程度更严重。在学校适应得分的上四分数位,留守学生的比例更也低,并且超过半数处于中位数以下,可见学校适应情况不理想。
(二)调查结果的聚类分析
本研究将样本初中生的亲子忽视和学校适应状况分为问题型、一般型和良好型三种,通过聚类分析进一步统计分析表明,三种类型在亲子忽视和学校适应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亲子忽视方面,全体学生的15%落入问题型的类别,非留守优于留守。学校适应方面,留守学生的学校适应现状非常令人担忧,23.1%属于适应良好型,这个指标比非留守学生低了近10个百分点。
(三)具体维度的比较分析
在亲子忽视和学校适应的各个维度,两群体之间也存在具体差异。在亲子忽视方面,留守学生的安全忽视、交流忽视、身体忽视、情感忽视和总体亲子忽视情况均更差。不同维度之间,虽然交流忽视的群体间差距最小,但交流忽视的绝对分值并不低,全体学生都面临交流忽视问题,学校适应方面,全体学生的常规适应和同学适应情况相对较好,课业适应和师生适应方面稍差。其中常规适应和师生适应没有显现出群体差异,而留守学生在课业适应、同学适应和自我适应三个维度上略差于非留守学生。
通过各个角度的比较分析可知,留守学生的亲子忽视境况很不理想,因亲子分离导致监护人行为的疏忽而未履行满足儿童需求的责任,以致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危害或损害的可能性骤然升高,而那些有父母在身边的非留守学生的忽视状况明显更好。
(四)亲子忽视和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
上文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学生的亲子忽视问题比非留守学生严重,在学校适应上也呈现出差别。那么亲子忽视程度与学校适应水平是否存在联系,学校适应的差异是否由亲子忽视而引起,其程度如何?
首先,通过相关分析可知,亲子忽视及各维度与学校适应及各维度分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学生遭遇的亲子忽视程度越严重,其学校适应状况就越不理想。
其次,将学校适应变量对亲子忽视各维度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亲子忽视可解释学校适应各维度分值变异的范围为12%~15%,学校适应总分的调整R2为0.228,即当自变量仅有亲子忽视时便可解释因变量学校适应22.8%的误差来源。从准化回归系数看,情感忽视的作用最大,其次是交流忽视,身体忽视和安全忽视的影响较小。情感忽视对学校适应的负向预测力最好,表明家庭中的情感交流对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的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感忽视是很常见但伤害的隐蔽性较强的忽视形式,容易使孩子缺乏亲密感,产生无助感、自卑感、羞怯性、焦虑性和抑制性等,久而久之也易导致异常性格的形成,当参与学校生活时,与周遭环境、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会受此不良影响。留守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欠佳,又要应对目前特殊的生存方式,对儿童忽视伤害完全不够重视,使得子女学校适应的诸多方面表现出相对低迷的趋势。
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以学校适应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留守学生的亲子忽视对学校适应的解释范围不及非留守学生,这说明决定留守学生学校适应状况的影响因素可能更为复杂。对于留守学生而言,主要是情感忽视对学校适应的负面影响非常显著。实际上,影响因素是学校适应研究中相对较多的领域,这些因素包括来自学生自身、家长家庭、学校班级和区域社会等方面的影响,而对留守学生来说父母的迁移流动状态是首位的。
从表3中的模型1可知,尽管留守学生的学校适应差于非留守学生,但这种差异其实来自于亲子忽视的差距,判断系数高达24.03%。模型2去掉学生类型变量,保留亲子忽视变量,经逐步回归后发现,亲子忽视仍然是影响学校适应的重要风险变量,具有最大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然后是家庭背景和成绩的积极影响,学生家庭经济和成绩每上升一个层次,学校适应总分就有显著提高。此外,分析结果也证实了学校适应水平与“初二现象”的交织关系。
三、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证实了亲子忽视对良好学校适应有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同类型学生的亲子忽视程度不一,尤其对于留守学生,改善亲子忽视现状有助于其家庭社会化的健康发展,进而提高学校适应程度,获得顺利的学校社会化。在这个过程中“重要他人”必须发挥正确的作用。
(一)提高家庭对留守学生亲子忽视的重视
家庭是社会化的开端,对儿童行为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良好的家庭生态系统和亲密的亲子关系对子女具有保护性作用,对不利因素具有缓冲作用。由于迁移流动带来的特殊家庭情况,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缺少作为“重要他人”的父母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引导、强化,甚至有些留守学生的父母参与的家庭教育和情感支持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为有效地防止留守儿童忽视的发生及其消极影响的产生,父母应努力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关注言行的适当性和充分性,给予子女积极的反馈和情感支持,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孩子交流沟通,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尤其是精神需求。同时,流动父母应经常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课业、情绪、人际交往状况,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联合老师共同化解。留守学生的家长还要重点留意子女的安全问题和身体健康,并力争能“常回家看看”。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意义在于感情和爱的培养,因此尽管父母不在身边也要让孩子感受到温情关爱与支持,留守学生家长选择临时监护人时要慎重考虑,细致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
(二)通过学校教育消减亲子忽视对学校适应的负面影响
由于发生在家庭中的亲子忽视与学生的学校适应密切相关,留守儿童的家庭忽视对认知、社会情感和行为发育产生的短期或长期有害影响延伸到了学校生活当中,因此来自学校教育的努力可以一定程度上消减该负面影响。初中生生活范围的扩大使得“重要他人”拓展到学校、教师和同伴。一方面,学校要从家庭教育指导入手,借由多种途径和家校活动加强流动家长对于儿童忽视和学生在校适应的重视,促使其认识到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协助父母尽力优化家庭环境、逐步改善教养方式,在加强流动父母家校联系观念的同时,还要避免家长不自觉地将照顾和教育孩子的义务转移到学校。同时,需要特别提升和完善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经济贫困的留守家庭的功能和教养方式。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教师提高留守学生学校适应能力的补偿性。当父母与儿童之间较为疏远时,教师的影响相对来说会变得明显,因此教师在留守学生的教育教学中要抱有积极的态度和合理的期望,尤其对于处于初二年级、成绩较差、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不太协调、适应情况欠佳的学生要给予更多关注,避免留守学生在学校获得较低的评价和较少的支持。
【黄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肖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