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成本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2015-12-14田淼
田淼
机会成本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田淼
机会成本是企业投资决策必须考虑的因素。本文以应收账款管理和现金管理为例,具体分析机会成本在应收账款和现金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提出机会成本在投资决策和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做出决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机会成本应收账款现金管理投资决策
一、机会成本的基本内涵
机会成本概念的提出是西方经济学做出的重要贡献之一。奥地利经济学家弗·冯·维塞尔在其著作《自然价值》中首先提出“机会成本”一词。他认为机会成本是潜在利益的减少而非实际发生的支出,打破了对成本固有的概念。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他的《经济学》中写道:“一项决策的机会成本就是做出某一决策而不做出另一决策时所放弃的东西。”
总之,机会成本是一种资源用于某一用途后失去其他获利机会而丧失的收益。可见,机会成本在经济学上是一种虚实兼并的成本。
(一)机会成本产生的前提
1.经济资源的稀缺性
稀缺性是指某一经济资源被用以一种用途后即不能再被同时用于其他用途。由于经济资源稀缺,迫使人们只能将资源用于一种用途而获取收益,同时放弃用于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收益。稀缺性是机会成本产生的必要要素,是其产生的基础。如果没有稀缺性的存在就不会存在放弃其他用途所带来收益的机会,机会成本也就无从谈起。
2.经济资源的多用性
多用性是指某一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用于不同种用途可以带来不同的收益,给人们以更多方案去选择。多用性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必要要素之一。如果某一经济资源的用途是唯一的,其用途就不需要进行选择,不会产生放弃用于其他用途所带来的损失。
3.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
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是指所有经济资源都已经用于各种用途,不存在尚未利用的经济资源。如果经济资源在用于其他各种用途之后仍有剩余,即存在未充分利用的状态,则有闲置的资源不能产生收益,就不存在机会成本。
(二)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的区别
1.成本的存在形态不同
会计成本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实际支出,表现为资金的直接流出,是一种显性成本。会计成本需要从实际的经营活动所获取的收益中得到补偿,这样企业才能获得良性的循环发展。机会成本一般表现为观念上的无形成本的核算,仅仅存在于管理者的意识中,是用于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潜在收益,不是实际支出的费用,是一种隐性成本。机会成本不能够从经营收入中获取相应的补偿。
2.涵盖范围不同
会计成本是会计核算的一部分,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之中,具体包括经营成本的预算、控制、实施、分析、检查等多方面。机会成本局限于决策和分析之中。管理者应充分考虑经济资源在生产、市场中的流动过程,明确用于不同用途所能带来的收益上的差别,进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3.发生时间不同
会计成本主要用于记录过去发生的耗费,是事后发生。机会成本主要用于决策,是在项目发生之前,针对于未来。但是,会计成本不是不考虑未来,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几个连续会计期间发生的支出,就需要注意在过去和未来的分配。
二、机会成本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投资决策是指投资者为了实现其预期的投资目标,运用一定的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程序对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目标、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结构、投资成本与收益等经济活动中重大问题所进行的分析、判断和方案选择。在企业: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决策三大金融决策中,投资决策是最为重要的决策。
(一)机会成本在应收账款活动中的应用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由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负担的税金、代购买方垫付的各种运杂费等。本文主要讨论由赊销引起的应收账款。
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多数企业为了扩大销售量、增加销售额会提供赊销政策或延长信用期但同时带了相应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三部分。若企业赊销所增加的收益能够大于所增加的成本,则方案可行,否则不能执行。其中,机会成本在应收账款活动中的具体含义表现为在赊销或延长信用期决策中,企业的资金由于占用在应收账款上而不能用于其他投资时所丧失的潜在收益,包括了财务成本和生产者极尽可能利用这些生产要素所能产生的利润。
2.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分析计量方法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计量的通用一般公式为: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占用资金×机会成本率。其中,机会成本率一般是有价证券利率或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具体计量方法主要分为三种。
(1)销售收入法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机会成本率
=日赊销额×平均收现期×机会成本率
=年赊销额/360×平均收现期×机会成本率
该计量方法的平均收现期即为应收账款的周转期。该公式将应收账款账面上的资金视为实际占用资金。
(2)销售成本法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平均余额×销售成本率)×机会成本率
=日赊销额×平均收现期×销售成本率×机会成本率
=年赊销额/360×平均收现期×销售成本率×机会成本率
该公式将应收账款账面中前期投入成本视为实际占用的资金,赊销所获得的利润并不算在内。
(3)变动成本法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机会成本率
=日赊销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机会成本率
=年赊销额/360×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机会成本率
该公式将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中的变动成本视为实际占用资金,固定成本由于早已投入固定不变,则不应计算在内且若改变信用政策,影响应收账款数量变化的是变动成本。该公式也是目前使用的主流。
三种计量方法各有利弊,但其共同的缺陷主要在于没有将改变信用政策后实现的销售额加以区分,而是统一以其销售收入或其变动成本或其销售成本为依据来计量应收账款投资增加额即增加的应收账款平均占用资金,这样计量的结果也就不可能真实反映应收账款投资增加额,从而不能真实反映应收账款投资机会成本。
(二)机会成本在现金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现金是一个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为保证投资项目的正常资金运转,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必然会持有一定量的现金,这部分资金在会计上被称为营运资金。企业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就是指企业因持有现金而放弃将现金进行再投资所能获取的最大收益。现金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现金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现金的占用量,并从暂时闲置的现金中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企业有合理的、适当额度的现金流是必要的,对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现金作为企业非营利资产,若持有量过多,会使企业承担过重的机会成本,降低资产的获利能力。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状况,权衡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选择合理的现金持有量,将多余的现金用于扩大生产或投资于有价证券。
2.持有现金机会成本的分析计量方法
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型:
(1)成本分析模型
持有现金的总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
管理成本是指对持有的现金进行管理而付出的代价,短缺成本是指因缺乏必要的现金不能应付必要的业务开支而使企业蒙受的损失或为此付出的代价。公式将持有现金的成本分为三类,能使总成本最小的现金持有量即为最佳现金持有量。
(2)存货模型
最低现金管理总成本=最佳现金持有量/2×机会成本率+特定时间内现金总需求量/最佳现金持有量×每次转换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
最佳现金持有量=(2×特定时间内现金总需求量×每次转换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机会成本率)1/2
存货模型又称为鲍莫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鲍莫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企业现金持有量在许多方面与存货相似,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可用于确定目标现金持有量,并以此为出发点,建立了鲍莫模型。模型假定企业平时持有一定现金,当现金用完时可以通过出售有价证券换回现金。这种假定避免了短缺成本,因此只考虑机会成本和转换成本,这里,转换成本指现金与有价证券转换的成本,假定每次转换成本固定,则转换成本与转换次数有关。
(3)随机模型
公式中,H指现金存量的上限,L指现金存量的下限,R指最优现金返回线,b指每次有价证券的固定转换成本,i指有价证券的日利率,ζ指预期每日现金余额变化的标准差。该模型认为最佳现金持有量应控制在某一范围内,在该范围内持有现金的数量都较为合理,并不刻意追求某一数额。
(4)现金周转模型
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现金周转率=360/现金周转期
最佳现金持有量=年现金需求量/现金周转率
该模型是从销售环节的现金流进行分析,计算出现金周转期,进而推算最佳现金持有量。
三、机会成本对投资决策的意义
(一)机会成本对投资决策的必要性
一切投资活动都力求使机会成本最大程度的减小,这是进行投资的重要标准。机会成本为如何做出合理且效益最大化的选择提供了易于衡量且可比性强、确凿有力参照依据。正如经济学家曼昆所说,人们作出决定的依据离不开机会成本。
(二)机会成本对投资决策的非充分性
机会成本是主观预测的隐形成本,会被人的认知能力和有关项目的信息获得水平等因素所限制。机会成本必须与其他影响决策的因素结合使用、综合考虑后才能选择出最优方案。但是投资决策时又必须考虑机会成本,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它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三)机会成本体现投资决策的多样性
投资决策是在各个备选方案中挑选出最优方案,放弃另外一些次优方案。所放弃的次优方案的经济效益衍生出了机会成本这一理论。经济资源的多用性正是机会成本存在的前提,因而机会成本的存在就是对投资选择多样性最好的诠释。
四、机会成本在投资决策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机会成本应与资本成本相对应
机会成本的实质是资本成本,而资本成本的高低取决于企业要求的最低期望收益率的高低。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机会成本=项目最低期望收益率+风险报酬率,这充分体现了企业对于风险的考虑,对风险报酬的要求与尊重。与资本成本概念相似的是资金成本,是指资金使用者为筹措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资金成本被广泛地运用在企业投资决策中:当在投资决策中利用净现值指标时,常以资金成本作为折现率;当在投资决策中利用内部收益率指标时,常以资金成本作为基准收益率。
资本成本是从西方经济学中引进的概念,而资金成本是会计中发展的产物,二者含义大相径庭,然而我国不少企业却将其概念混为一谈。过度重视了资金成本,同时,企业对于资本成本重视不足,未能充分考虑机会成本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决策失误,过度投资等行为。机会成本虽然不能直接影响现金流,但能直接影响企业利润,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建议企业充分考虑和尊重投融资决策中的机会成本,在每一次投资决策中将经济收益发挥到最大。
(二)机会成本计算结果的不精确性
机会成本的计算结果仅能作为参考,是企业投资决策的依据,但不能直接决定投资方案。由于机会成本是已经放弃可能带来的最大收益,这些经济资源并未实际用于生产中无法获得准确的该经济资源所能带来的收益数额。机会成本多是通过分析其他企业相似用途的现行收益来估计的预测值,而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市场行情又在随时波动,不同决策者主观判断不同,不同理论对机会成本计算方法不同,导致无法获得精确的计算结果。对于机会成本,企业只能作为一个大致的参考数值,切不可仅仅因为机会成本一项指标就决定选取某个投资方案。
(三)正确对待机会成本的地位
企业应当正确对待机会成本,既不可夸大又不可小视其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在评价一项投资决策时,常用机会成本去评价哪种方案可获取更大收益,已经被视为决定性的评价标准,但是,机会成本本质带有较大主观性与预测性,不能作为绝对合理的评价指标,同时,还应当看到机会成本理论的先进性,对投资决策的必要性。
F275/F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