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P和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Meta分析
2015-12-14方诗元
刘 雷,方诗元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急诊骨科,安徽合肥 230001)
各种原因导致的椎体楔型性形变即为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该病于老年人中多发。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VCFs)常见病因是骨质疏松,其次为各种椎体转移瘤。该疾病过去主要采用保守治疗。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革新,该病也可以通过微创手术达到治疗的目的。其中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为治疗该病的主要两种微创术式。两种术式均是通过皮肤、椎弓根或者椎弓根稍外侧植入导针,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从而缓解患者疼痛,部分恢复椎体高度,增加骨质生物学强度,防止塌陷。两者之间的区别为PKP具有球囊扩张系统。目前对于两种术式的选择,业界尚无明确定论,因此有必要收集相关文献,综合分析两种术式,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循证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文献的纳入标准 (1)患者经MRI确诊为新鲜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患者年龄>50岁;(3)国内外发表的PVP和PK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随机对照实验或者临床对照实验;(4)研究所包含的病例数>40,随访时间需明确交代;(5)研究对象的失访率<20%。
1.1.2 文献的排除标准 (1)文献提及压缩性骨折治疗的干预措施仅为PVP和PKP两种术式中的一种;(2)文献提及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或者神经症状,患者有严重内科疾病者,有椎体转移瘤者;(3)文献中的干预措施为PVP和PKP,但未分成PVP和PKP两组,无相关具体例数。
1.2 干预措施 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的治疗措施分别为PVP和PKP,余无明显特殊处理。
1.3 主要观察指标 (1)术中骨水泥渗漏率;(2)远期再发骨折率;(3)术后椎体前缘(AH)高度;(4)术后Cobb角;(5)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值。
1.4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在2014年5月之前在CBM、CNKI、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公开发表的所有 PVP和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和临床对照实验。检索语种为中文和英文。英文检索词:(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or PVP)and(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or PKP);中文检索词: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
1.5 评价方法
1.5.1 资料提取 采用统一的表格,提取相关研究数据,明确研究对象的基线情况(年龄、性别、干预措施、随访情况、研究指标等),由两位独立的评论员对文章进行严格筛选。对于入选及排除的文献,必须两位评论员的意见一致,一旦出现意见相左,通过第三方评论员,仔细讨论,直至意见统一。
1.5.2 方法学质量评价 依据 Jadad量表[1]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价:(1)随机分组的方法:2分,计算机或随机数字表产生的方法;1分;未提到具体产生方法的随机方法;0分:半随机对照实验。(2)盲法:2分:实施双盲法,且被认为恰当;1分:实验仅提到双盲法;0分:提及双盲,但方法欠恰当,或者未用双盲法。(3)失访和退出:1分:详细描述退出和失访的病例数及相关理由;0分:未提及到退出或失访。该量表满分5分,3分及其以上可认为质量较高,2分以下属于低质量研究。
1.6 统计分析 采用Cochrane国际协作组织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2.2软件处理数据,根据其所绘制的森林图中的P值来判断所纳入研究的异质性,根据I2来判断异质性大小。无异质性组间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有异质性组间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本研究异质性较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按照英文检索词:(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or PVP)and(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or PKP),中文检索词: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共检索出973篇(英文313篇;中文660篇),按照上述纳入及排除标准,仔细阅读摘要后排除842篇文献,再行仔细阅读全文后,排除122篇文献,最后剩余9篇符合标准的文献(中文5篇,英文4篇)。见表1。
2.2 方法学质量评价及特征 纳入的9篇文献中,按照Jadad量表进行评分,其中6篇属于高质量文献,3篇属于低质量文献。
2.3 Meta分析 本文分析指标包括术中骨水泥渗漏率、远期再发骨折率、术后椎体前缘(AH)高度、术后Cobb角、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值。具体统计学分析数据如表2。
表1-2 纳入文献一般资料
2.3.1 术中骨水泥渗漏率 所纳文献中共9篇提及术中骨水泥渗漏情况。Meta分析结果显示,异质性检验I2=10%,表明9个研究之间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P<0.05,示两种术式间骨水泥渗漏率有统计学意义,PKP术式骨水泥渗漏的风险较PVP术式低。
2.3.2 远期再发骨折率 所纳文献中共4篇提及术后远期骨折情况。异质性分析I2=0,表示所引文献无异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P>0.05,表明两种术式在远期再发骨折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2.3.3 术后椎体前缘高度 所纳文献中共2篇提及椎体前缘高度,异质性检验I2=18%,表示2个研究之间无异质性,同样采用固定效应模型。P<0.05,两种术式在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KP术式恢复椎体前缘高度较PVP术式好。
2.3.4 术后cobb角及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 所纳文献中共5篇研究提及术后cobb角,2篇文献提及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其中术后cobb角异质性检验I2=13%,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异质性检验I2=0,两者均示各研究间无异质性,且P均小于0.05,示两种术式在术后cobb及手术前后cobb变化两个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KP术式优于PVP术式。
3 讨论
3.1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本系统评价共纳入9篇文献,严格按照Jadad量表评价,共6篇属于高质量研究,3篇为低质量研究。另外,虽然我们按照正确的检索式进行检索,并且得到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但是仍然可能有很多有效信息的缺失,如语种的限制(很多非中文及英文研究),很多未曾发表的相关研究等。
3.2 疗效评价 该分析为更新性荟萃分析,主要目的是探讨PKP和PVP两种术式的优缺点,为临床提供相应的循证学依据。
3.2.1 术中骨水泥渗漏率 骨水泥注入时向压力小的方向渗透,由于压力过大或者椎体某面的完整性破坏等因素,会出现骨水泥渗漏。骨水泥自身有毒性,且为异物,一旦渗漏至椎管内就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故手术过程中务必随时监视骨水泥在椎体中的分布情况。有学者[11]认为病椎的形态、术中的操作等诸多因素与骨水泥渗漏有关。本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为PKP较PVP在治疗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时,骨水泥渗漏风险较低。笔者认为两者的差异原因可能是PKP术式中的球囊撑开系统的作用。此步骤可使椎体中空,为骨水泥注入留置一定空间,骨水泥注入时所遇压力较小,渗漏几率较小。上述结果虽显示PKP的骨水泥渗漏率较低,但是两种术式均有骨水泥渗漏,2004年已有学者[12]报道骨水泥渗漏的严重并发症,如肺栓塞、严重的神经症状。所以术前要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术中操作需格外谨慎,尽量降低该并发症出现的几率。
3.2.2 远期再发骨折率 有学者[13]认为骨水泥是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一个影响因素。因此PKP及PVP除了有骨水泥渗漏、局部疼痛不能缓解等近期并发症,还有再发骨折等远期并发症。PKP及PVP两种术式均用骨水泥作为填充物,骨水泥置入后增加了病椎的强度,但同时加大了相邻椎体的应变和应力[14],使得再发骨折的风险加大[15]。本评价中共4个研究提及远期再发骨折。分析结果显示PKP与PVP术后远期骨折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虽然结果显示PKP组和KVP组在远期再发骨折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是由于本身评价及纳入研究样本量的局限性,可能存在偏倚,故需进一步加大样本量继续研究。
表2 各项指标的统计学分析数据
3.2.3 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cobb角及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 椎体压缩性骨折主要系椎体楔型性形变。骨水泥注入后可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主要是椎体前缘),与此同时cobb角会减小。故椎体前缘高度、术后cobb角及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三个指标均反映骨水泥填充椎体后椎体变化的效果,故在此一起讨论。本Meta分析示PKP组较PVP组在椎体前缘高度,术后cobb角及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值三个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KP和PVP两种术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有球囊撑开系统,笔者认为该分析有此结果的原因跟球囊撑开系统存在一定关联。PKP术式中球囊撑开系统可予以椎体一个较大的压力,故椎体高度会有较大程度恢复,而PVP术式无球囊撑开系统,仅依靠骨水泥自身的压力,椎体高度的恢复自然是有限的。后凸畸形是椎体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的并发症之一,而微创手术可使椎体高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与此同时椎体后凸畸形随之也相应的改善即为cobb角减小。故PKP术后cobb角较PVP小,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明显。但是仍有学者[16]认为两者差距不大,故此结论仍需进一步验证。
3.2.4 微创手术的改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寿命越来越长,OVCFs患者会越来越多,人们对该病的治疗迫切需求及疗效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目前治疗方式有保守治疗,PVP,PKP等方式,保守治疗耗时长,后凸畸形较多,PVP及PKP虽然可缩短治疗时间,但是骨水泥注入时存在风险。目前许多专家在努力降低手术风险。现阶段骨水泥的主要成分为PMMA,其局限性明显,如单体毒性,不可降解等,故其风险较高。目前Nakano等[17]正在研究CPC,其骨诱导活性及骨弹性模量优于PMMA,有望成为骨水泥应用的主要成分。另外骨水泥渗漏跟骨水泥注入装置也有相应的关联,现在美国学者Vogl等[18]正在研究骨水泥定向椎体后凸成形系统,能够根据椎体内各方压力适量释放骨水泥,尽量控制骨水泥渗漏,该研究需要进一步大样本验证。
[1]Jadad AR,Moore RA,Carroll D,et al.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reporters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is blinding necessary?[J].Control Clin Trials,1996,17(1):1-12.
[2]李山珠,李国华,曾至立,等.椎体后凸成形术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1):24-26.
[3]杨朝华.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4):2070-2072.
[4]MovrinI,Vengust R,Komadina R.Adjacent vertebral fractures after 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a comparison of balloon kyphoplasty and vertebroplasty[J].Arch Orthop and Trauma Surg,2010,130(9):1157-1166.
[5]Yan DL,Duan LJ,Li J,et al.Comparative study of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and kyph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11,131(5):645-650.
[6]Kashani F,Samini F,Hasankhani EG,et al.Does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have better functional outcome than vertebroplasty in single level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s?A comparative prospective study[J].Journal of osteoporosis,2013(7):690329.
[7]Tang H,Zhao J,Hao C.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Surgery versus non-operative management[J].The Journal of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2011,39(4):1438-1447.
[8]张 斌.PKP与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10):37-38.
[9]徐春程,桂 枫,王兴瑶.PVP、PKP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1):82-83.
[10]张长春,朱 坤,周建生,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强化T12、L1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对邻近腰椎体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27(7):819-823.
[11]陈发运,陈红梅.椎体成形术术中骨水泥渗漏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J].安徽医药,2013,17(7):1169-1170.
[12]Choe DH,Marom EM,Ahrar K,et al.Pulmonary embolism 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during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and kyphoplasty[J].Am J Roentgenol,2004,183(4):1097-1102.
[13]Hadley C,Awan OA,Zoarski GH.Biomechanics of vertebral bone augmentation[J].Neuroimag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0,20(2):159-167.
[14]Polikeit A,Nolte LP,Ferguson SJ.The effect of cement augmentation on the load transfer in an osteoporotic functional spinal unit:finite-element analysis[J].Spine,2003,28(10):991-996.
[15]HideIG,Gangi A.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history technique and current perspectives[J].Clin Radiol,2004,59(6):461-467.
[16]Hulme AP,Krebs J,Ferguson JS.Vertebroplasty and kyphoplasty:a systematic review of 69 clinical studies[J].Spine,2006,31(17):1983-2001.
[17]Nakano M,Hirano N,Zukawa M,et al.Vertebroplasty using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fo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study of outcomes at a minimum follow-up of two years[J].Asian Spine J,2012,6(1):34-42.
[18]Vogl TJ,Pflugmacher R,Hierholzer J,et al.Cement directed kyphoplasty reduces cement leakage as compared with vertebroplasty:results of a controlled,randomized trial[J].Spine,2013,38(20):1730-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