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支付区域环境质量分析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
2015-12-13彭庆环
彭庆环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中国移动支付区域环境质量分析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
彭庆环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介绍了移动支付的概念及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现状,在设置移动支付区域环境质量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由移动支付的互联网业态及社会经济中的多个指标共同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借助主成分分析(PCA)模型,比较了全国31个省市及自治区的移动支付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了目前我国各省市及自治区移动支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区域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对策.
移动支付产业;区域环境;主成分分析法
移动互联时代颠覆了桌面互联网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方式,创造了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和商业模式.在当前互联网经济的大背景下,移动支付成为支付方式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据央行发布的2013年中国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电子支付业务增长较快,移动支付业务继续保持数倍的超高位增长.2013年,全国电子支付业务已增至257.83亿笔,金额1075.2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业务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9%和317.6%.相关调查机构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移动支付(不包含短信支付)交易额规模已达到53203.5亿元.
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其所处的产业环境,应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进行多角度和聚焦重点分析.本文对移动支付区域环境质量的解释如下:所谓移动支付区域环境,即指在一定区域内(省市),移动支付产业所面临的包括覆盖用户数量、技术投资力度、整体应用深度和潜在市场规模在内的商业环境.而移动支付区域环境质量则反映了在当前区域中移动支付产业的现有市场规模,以及在相应的经济环境中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难易程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移动支付产业在该区域内的潜在体量及可持续发展潜力[1].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呈现出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应的区域分布.华东地区以江苏、上海、浙江等省份引领,占比最大.北京、山东、河北等省份是华北地区移动支付用户主要的来源.广东省则是华南地区最主要的移动支付用户所在地.而从总体比例上看,移动支付用户所在区域中华东地区的占比最大,达到27.2%,华北、华南的占比分别达到25.5%和20.8%,3个区域用户的总和达到73.5%.显而易见,东部发达省市凭借其庞大的社会经济体量和众多技术孵化基地的支撑,在移动支付发展的大潮中占据了先行者地位,但伴随着技术演进,信息基础设施较低的换代成本反而为西部一些省市赢得了后发优势,还有一些省市不断加大移动支付领域的改革创新力度,改善政策环境,优化了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环境.探究各省市移动支付产业目前的相对发展程度,并在大背景下了解其未来成长潜力,有助于我们更确切地评价这些省市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客观环境,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吻合实际情况的政策建议.
1 移动支付区域环境的评价体系
1.1 指标系统
移动支付区域环境质量指数是在对移动支付的产业内涵和影响要素的数据基础上,凭借尽可能全面而有代表性、具备明晰信息的各类指标,将当前国内移动支付领域的各个侧面纳入评价体系,从而建立关于移动支付环境的可比性衡量尺度.本文选取国内31个省市及自治区移动支付业态数据,结合2013年全国各省市统计年鉴及CNNIC发布的2013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所提供的数据指标①②各省市2014年统计年鉴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统计局网站,建立了由多个基本方面、领域分项及相关基础评价点共同组成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具体见表1).
1.2 研究方法
主成分分析是考察多个变量间相关性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它是以最少的信息丢失为前提,将众多的原有变量综合成较少几个综合指标,并且这些指标具有相当的命名解释性[2].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移动支付区域环境质量指数的步骤如下: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提取特征值大于1 的因子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R),并计算出相关矩阵R 的特征值与方差贡献率;计算各因子得分并排序,并以各因子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出各省市移动支付区域环境质量的综合得分.以下分析步骤系利用SPSS19. 0统计分析软件完成.
表1 总体层面移动支付区域环境质量指标构成
表2 描述统计量
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统计指标见表2.依据输出结果分析,模型可提取2项主成分作为特征值分析,其特征值分别为6.083>1和1.781>1,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7.374%>85%,故此两项主成分基本已经包含了原始样本矩阵中全部指标87.374%的信息.因此,可选取这两项主成分作为代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在2013年间移动支付区域环境质量指数的综合评价依据.根据主成分得分矩阵,相应的表达式如下:
以上2项中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主成分综合模型,即可获得主成分表达式:
由此可看出,就全国范围而言,不同指标对移动支付产业环境的影响权重存在全局性的差异,其中,网民数、网站数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移动支付产业环境影响较大,而移动电话用户和区域经济水平GDP对移动支付产业环境的影响偏小,对移动支付产业环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仍是移动终端的普及率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移动终端持有量在转化为移动支付的消费量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极大的损耗.
1.3 评价结果
表3列出了2013年度各省市自治区移动支付区域环境质量的综合得分及排名,从评价结果中可以看出,2013年移动支付产业区域环境质量水平排名前10位的依次为广东、江苏、北京、浙江、山东、上海、福建、河北、湖北、四川,这10个省区中包括8个东部省市,1个中部省市和1个西部省市,排名靠后的多属于中西部省市.这与移动支付产业逐步从沿海发达地区向内陆省市推广的趋势大致吻合,支付宝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从支付宝十年的移动支付金额总量计算,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和江苏稳居前五,占比分别为15.5%,12.5%,9.3%,9%和8.8%.也就是说,上述五省市的比重占到了移动金额支付总量的55.1%.从总量来看,东部沿海省份的地位遥遥领先.此外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和江苏的人均移动支付额也保持高位,百强县也集中在浙江、江苏和福建.这主要得益于这些省市移动支付产业开发早,移动支付企业及服务供应商竞争实力强,同时地方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居民对新兴消费渠道的认识更普及,这些省市的政府对移动支付产业也具有相对可观的扶持力度.
表3 2013年度各省市自治区移动支付环境质量的综合得分及排名
西部省市自治区的移动支付区域环境质量距离东部省市有一定差距,一是受地理位置、产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与移动支付产业相关联的金融、信息及物流行业相对于辖区其他产业而言,无论是总量还是比重都相对较低,商业受理环境建设滞后,这不可避免地制约了各种移动终端在移动支付领域发挥其潜在消费作用,这就形成了当地移动支付产业上升的“天花板”.二是受当地居民消费能力的限制,同时当地居民使用个人终端进行移动支付的习惯还未广泛普及,这些原因都导致了本地移动支付消费市场规模和潜力均相对较小[2].其次,移动支付产业的相关企业不够发达,产业生态环境建设,硬件、芯片、制卡及设备制造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相对薄弱,产业服务模式设计,包括整个的商业模式、技术模式、安全模式以及监管模式不够完善.
2 支付区域发展建议
2.1 地方政府应完善监管机制,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在移动支付产业领域应当明确监管主体,完善监管组织体系,在准入政策、监管政策、资源共享、服务质量保障、服务规范制定等都需要进行明确规定,使移动支付行业自律与行政监管有机结合,进而实现对移动支付的全方位监管[3].
其次地方政府应当健全法律法规,维护消费者权益,完善相关法规,加强对区域内移动支付方面的法规执行力度,维护各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移动支付规范发展.借鉴国外经验,结合电子支付虚拟性等特点,建立健全电子交易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完善责任条款,建立反洗钱机制,打击非法资金交易活动,监控异常电子支付交易[4].各省市政府可根据区域具体情况,对移动支付领域安排一定的财政专项资金、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加大对移动支付配套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力度,支持移动支付产业在本区域的普及与应用,促进整个移动支付产业的规范发展.
2.2 全方位推动区域市场培育
新兴的移动支付渗透到欠发达地区不仅需要当地物流等配套支付环境的改善,还需要用户支付硬件和自身使用能力的提高,这必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数据显示,我国各省市居民对移动支付业务的接受程度存在明显差距,并且由于物流行业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差异,移动支付市场大都集中在大中城市,移动支付的业务量与庞大的手机用户规模并不相称,这不利于移动支付产业的持续发展.一些西部省市的移动支付设施还不完善,终端设备布放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移动支付环境(用户习惯、硬件铺设)还需要地方政府持续培育.
目前,东部省市移动支付发展程度较成熟,移动支付企业应继续逐步提高其用户渗透率.而中西部省市因为移动支付市场开发不够充分,即使区域内移动支付服务能提供足量供给,由于受传统消费模式的影响,中西部省市居民对移动支付的认知度仍然有限.因此移动支付企业发展下一阶段的扩张对象应重点考虑中西部城镇的小额支付,提供多样化的支付服务;同时在乡村区域进行持续渗透性的移动支付业务试点推广,提高普通民众对移动支付的参与度[5].
2.3 通过跨区域产业链合作,形成统一标准的移动支付生态圈
移动支付涉及的业务面极为广泛,具有复杂的产业链,中国银联、电信运营商、移动终端供应商、第三方支付供应商和广大消费者共同构成了移动支付产业的生态圈.因此,通过合作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和跨行业的产业链共赢机制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关键,只有通过合作降低制度成本和经济成本,避免恶性竞争,才能实现多方共赢[6].
在移动支付产业的总体层面上,应通过全产业共同进行标准的合作,使包括金融和通信等重要关联产业在内的参与方各司其职,优势互补,集中资源在技术和业务领域寻求科学路径,将移动支付发展成为基于成熟技术,在应用层面标准一致,标识统一的完整形态,为支付产业的发展扫清技术障碍,奠定物理基础,并为全国不同区域的业务拓展、产品创新和与国际市场接轨预留出广阔的空间.还应以行业联盟的合作推动我国各省市移动支付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进程,各方应加强移动支付产业链之间利益的分配和协调,努力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链条关系,以此进一步构造良性循环的移动支付生态圈,让更多市场主体参与进来,激励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最终实现合作健康,持续、共赢的发展局面.
[1] Krassie Petrova. Mobile Payment: Towards a Customer-Centric Model[C]//Hartmann S eds.WISE 2008,LNCS 5176,2008:12-23.
[2] 曹银贵,袁春,周伟,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全国建设用地集约度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08(5):12-15.
[3] 冉俊.浅谈移动支付的监管策略[J].武汉金融,2012(7):8-11.
[4] 陈劲,陈元志.移动支付产业的商业模式研究[J].企业经济,2012(8):10-15.
[5] 谷海颖,张云华,周振宇.我国移动支付产业链模式分析及其盈利测算[J].上海金融,2011(9):6-10.
[6] 王忠华.我国非接触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9.
Regional Environment Quality of Mobile Payment Based on PCA
PENG Qinghuan
(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07, China)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fundamental concept of mobile payment and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mobile payment industry in China.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made up of the present mobile payment Internet and several social economic indexes is constructed.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method, this article also assesses the status quo of regional environment quality of mobile payment with data collected from 31 provinc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in China. Finally, measur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regional mobile payment industry are proposed.
mobile payment industry; regional environmen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626
A
1672-0318(2015)03-0042-05
10.13899/j.cnki.szptxb.2015.03.010
2015-01-21
彭庆环(1965-),女,广东佛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客户管理、公共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