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董氏奇穴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①

2015-12-13陈健安余康潮钟正郑禹曲姗姗黄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年3期
关键词:痉挛性痉挛偏瘫

陈健安,余康潮,钟正,郑禹,曲姗姗,黄泳

针刺董氏奇穴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①

陈健安,余康潮,钟正,郑禹,曲姗姗,黄泳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上肢肌张力的改善效果。方法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10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5例,分别接受抗痉挛药配合康复训练、董氏奇穴针刺、董氏奇穴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CSS总分、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CSS总分改善程度C组优于B组和A组(P<0.05)。结论董氏奇穴配合康复训练能够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

脑卒中;痉挛性偏瘫;董氏奇穴;康复训练;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

[本文著录格式]陈健安,余康潮,钟正,等.针刺董氏奇穴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3):330-333.

CITEDAS:Chan KO,Yu KC,Zhong Z,et al.Effects of Dong's ExtraordinaryAcupoints acupuncture and rehabilitation on neur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spastic hemiplegia after stroke[J].Zhongguo Kangfu Lilun Yu Shijian,2015,21(3):330-333.

在我国,约有80%的脑卒中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其中偏瘫后3周内,约有90%的患者会发生肢体痉挛[1-2]。根据Brunnstrom偏瘫六阶段恢复理论,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是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过程中的一个必经过程[3]。在痉挛期,若因误治或失治造成肌张力进一步增高,拮抗肌及其周围组织被动机械性能改变或不协调收缩等导致主动肌无力,协同运动无法分离,将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4]。

针灸作为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的手段,已被证明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5-6]。前期研究发现,董氏奇穴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疗效显著优于传统针刺,且重子、重仙穴对上肢拘挛疗效明显[7]。

本研究分别采用董氏奇穴、康复技术及董氏奇穴配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hina Stroke Scale,CSS)、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进行疗效评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1月~2014年9月南方医院针灸科门诊,神经内科、康复科住院部收治的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05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患者。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8]诊断为脑卒中者;中医诊断根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诊断(试行)》[9]诊断为中风病者。

纳入标准:①年龄35~80岁;②有影像学检查结果支持;③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配合并自愿坚持治疗;④发病时间≥2周,患者上肢痉挛,上肢肌张力MAS评分在Ⅱ级或以上;⑤Brunnstrom分期Ⅱ~Ⅲ期;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病情危重或急性期病情尚未稳定;②并发严重心、肺、肝、肾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或有严重出血倾向;③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④惧怕针刺、晕针;⑤参与其他临床研究或接受其他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

1.2 治疗方法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35例。三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分别接受口服巴氯酚配合康复训练、针刺董氏奇穴和针刺董氏奇穴配合康复训练。共6周。

1.2.1 基础治疗

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8]的方案。包括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调节血脂、防止血小板聚集、神经营养药、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辅以必要的营养支持。

1.2.2 董氏奇穴

取穴:双侧肾关(天皇副穴),健侧灵骨、大白、木火、足三重,患侧重子、重仙、曲陵。

先取健侧木火穴针刺0.5~1寸,留针不超过10 min。留针期间,嘱患者运动患肢,或者医师辅助下被动运动。出针后,肾关穴向后(肝、肾经方向)斜刺1~2寸,先健侧,后患侧;健侧大白向同侧灵骨齐刺0.5~1寸;灵骨向同侧重仙齐刺1.5~2寸;足三重穴成回马针,贴腓骨进针1.5~2寸;重子、重仙穴直刺0.5~1寸,强刺激后,曲陵直刺1~1.5寸,行捻转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每5 min行针1次[10]。

1.2.3 抗痉挛治疗

采用巴氯酚(力奥来素,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每次10 mg,每天3次。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加量,最高剂量不高于75 mg/d[11]。

1.2.4 康复训练

①良姿位摆放:患侧上肢保持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伸腕和指,拇指外展位置。②Bobath握手练习:手臂过头,意念双侧用力。每次举10下,每天6次。③运动疗法:对痉挛肌采用持续牵拉,必要时采用关节松动术;痉挛肌松弛后予诱导分离运动等手法。每次45 min,每天1次,每周5次[11]。

1.3 评定方法

采用MAS[12]评定肌张力;采用CSS[7]评定神经功能缺损。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由专人整理后,用SPSS 20.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年龄、病程、CSS评分等为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性别、病性、病位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校正χ2检验;MAS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B、C两组各有1例患者因个人原因要求退出,予以剔除。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性、病位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MAS

三组患者治疗后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前后各组间M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各组MAS结果比较(n)

2.3 CSS

三组治疗后CSS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前三组CSS总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CSS总分及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两比较并采用Bonferroni校正P值,治疗后CSS总分在C组与A组、C组与B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差值C组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三组间CSS比较

3 讨论

痉挛性偏瘫表现为肌张力增加、腱反射活跃或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脑卒中患者常表现为上肢屈肌痉挛模式和下肢伸肌痉挛模式[13]。

在传统医学中,偏瘫痉挛状态属于“筋病”、“痉证”范畴,主要表现为筋脉拘急。中医对中风病肢体痉挛的病因、病位的认识基本统一于风、寒、湿、瘀、虚五种病因,定位于脑,涉及肝、经筋。

现代医学认为,痉挛是由皮层运动投射区和上运动神经元通路(皮层脊髓束和皮层脑干束)损害引起的。大脑皮层伤后,调控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作用减弱或丧失,脊髓处于抑制释放状态,造成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增强和肌协调异常,形成异常而刻板的运动模式,从而严重妨碍肢体运动功能[14]。

巴氯酚作用于突触前和突触后的γ-氨基丁酸(GABA)β受体,对屈肌痉挛的改善有一定效果。但也有学者认为,巴氯酚对于改善痉挛状态患者的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效果并不满意[15]。巴氯酚对注意力、记忆力有一定损害[16]。

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损伤后,持续的学习和训练刺激会使中枢突触联系增强或重建,建立新的突触连接,产生新的运动联系通路,实现重组大脑结构,恢复已失去的功能。针对脑卒中后异常运动模式,通过向肌肉和关节输入正常的运动模式,或促进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和恢复。

董氏奇穴[7,10,17-21]源于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技法。穴位常在筋骨、肌肉之间,多贴骨或贴肌腱进针。应用腧穴时强调“体应”,即“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肉治肉、以脉治脉。”肾关穴又称天皇副穴,斜刺由脾经线扎入,向肝、肾经方向斜刺,取其肝脾肾同治;灵骨、大白合用成“倒马”之势,以补气温阳并助气血通行;配足三重行气行血以化痰瘀;上述诸穴配合,功同补阳还五汤。木火穴为董氏治疗朗诺总统半身不遂时所发现之新穴、效穴。重子穴与重仙穴分别位于拇短屈肌与拇短展肌的肌腹上,曲陵穴与尺泽穴定位相同。董氏认为曲陵有“心支神经、肺分支神经”,重子、重仙均有“肺分支神经”,强刺激重子、重仙穴后泻曲陵,可泻肺心之邪;并可直接缓解手指屈肌痉挛,间接伸展手指伸肌腱,通过反复刺激屈肌腱,以筋治筋治疗上肢拘挛。

本研究显示,经6周治疗后,三组患者上肢痉挛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尚无患者达到正常水平;三组患者治疗后上肢痉挛情况的改善程度大致相当。但治疗后,董氏奇穴配合康复训练疗法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更明显,其余两种方法疗效相当。

综上所述,董氏奇穴和康复训练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上肢痉挛,两者合用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这一效果与痉挛的改善无关。

[1]李佳,何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47-49.

[2]燕铁斌.临床痉挛指数痉挛的综合临床评定[J].现代康复, 2000,4(l):88-89.

[3]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189-1208.

[4]王茂斌.偏瘫的现代评价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0:159.

[5]祁营洲,傅立新,熊俊,等.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系统评价[J].中国针灸,2009,29(8):683-688.

[6]庞沛,王升旭.四海之输配合常规取穴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33):3-4.

[7]余康潮,陈俊琦,高怡婷,等.董氏奇穴疗法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 101-104.

[8]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编委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中风辨证诊断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10]邱雅昌.董氏奇穴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1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 (4):301-318.

[12]魏鹏绪.关于改良Ashworth量表的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67-68.

[13]南登昆.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3-75.

[14]何广新.现代中风针灸康复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318-326.

[15]Gracies J,Nance P,Elovic E,et al.Traditional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for spasticity:part 2.General and regional treatments[J].Muscle Nerve Suppl,1997,6:S92-S120.

[16]Sandy KR,Gillman M.Baclofen induced memory impairment[J].Clin Neuropharmacol,1985,8(3):294-295.

[17]余康潮,陈俊琦,黄焕琳,等.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2):179-180,187.

[18]杨维杰.董氏奇穴针灸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 1-20.

[19]刘兰兰.董氏奇穴巨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309-310.

[20]苟成钢,冯晓东,宋晓蕾.功能针法治疗中风后遗手功能障碍3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2):2131-2132.

[21]李鹏程,朱晓委.董氏奇穴配合运动再学习技术训练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4):326-327.

Effects of Dong's Extraordinary Acupoints Acupuncture and Rehabilitation on Neur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Spastic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CHAN Kin-on,YU Kang-chao,ZHONG Zheng,ZHENG Yu,QU Shan-shan,HUANG Yo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hool,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515,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Dong's Extraordinary Acupoints acupuncture and rehabilitation on upper limb spastic hemiplegia after stroke.Methods 105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spastic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were randomized into 3 groups as groups A, B,C equally,and receiving Baclofen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acupuncture at Dong's Extraordinary Acupoints,and both acupuncture at Dong's Extraordinary Acupoints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8 weeks,respectively.They were assessed with China Stroke Scale(CSS)and 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CSS and MAS scores obviously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in each group(P<0.01),and improved more in the group C than in the groupAand B for CSS(P<0.05).Conclusion Both acupuncture at Dong's Extraordinary Acupoints and rehabilitation can improve the neural function and upper limb muscle 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spastic hemiplegia after stroke,with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stroke;spastic hemiplegia;Dong's ExtraordinaryAcupoints;rehabilitation;China Stroke Scale

10.3969/j.issn.1006-9771.2015.03.021

R743.3

A

1006-9771(2015)03-0330-04

2014-10-22

2015-01-07)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广州市510515。作者简介:陈健安(1954-),男,汉族,广东惠州市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病的临床研究。通讯作者:黄泳(1967-),女,博士,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针灸疗效的临床及机制。E-mail:nfhy@fimmu.com。

猜你喜欢

痉挛性痉挛偏瘫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元胡止痛口服液对缩宫素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的影响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