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早期《麻疯季刊》的历史价值

2015-12-13许春燕彭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季刊麻风病麻风

许春燕彭 伟

·医苑轶事·

试论早期《麻疯季刊》的历史价值

许春燕1彭 伟2∗

《麻疯季刊》是世界第二份麻风研究专刊,也是中国第一份麻风研究专刊。1927年,此刊创刊于上海,成为“推动吾国铲癞运动的利器”,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麻风; 麻疯季刊; 历史价值

2013年冬,笔者喜得南通市名老中医彭效黄先生旧藏民国医刊两百余册,其中《麻疯季刊》(The Leper Quarterly,出于尊重原刊名,在此仍用“疯”不用“风”字)就有18册,包括其“创刊号”。《麻疯季刊》系“中华麻疯救济会机关刊物”,“为有系统的教育宣传”,1927年1月于上海创刊。它是中国第一份研究麻风的专刊,1也是继1926年在马尼拉、伦敦、纽约和巴黎出版发行的《Lepra》(麻风)杂志后,为世界上第二份麻风专刊。2该刊系中英“双语合璧”,正面为中文封面(图1),背面为英文封面,中英文文章各半,内容多不雷同。正背封面均印有创办此刊的最终目的“铲除中国麻疯(Ridding China of Leprosy)”。本文的“早期《麻疯季刊》”是指1927-1933年发行的第一至七卷本。

1 创刊及时 名人关爱

麻风自古有之,一般来说,滥觞于阿拉伯和东印度群岛,传入中国,由两粤到长江中下游,再遍布全国。3民国时期,全球麻风患者约有200万,中国是“重灾区”,约占一半。4总体上看,政府对于麻风救济事业的态度非常冷淡,全国的相关公共措施和医疗保障很不健全。除去广东省政府比较关心外,而广州、兰州、南昌等处,中央政府从未筹划过救济麻风患者。社会的态度充满了恐惧、歧视和憎恶等,有人认为是天刑(上天的报应),有人认为是淫欲的传播,因此麻风病人成为社会的边缘人士和弱势群体,有时甚至遭到捕杀。政府冷漠,社会歧视,中华麻风救济会创办《麻疯季刊》成为中国麻风界的一场“及时雨”。

图1 麻疯季刊封面

从创办之初,《麻疯季刊》就得到许多社会名流的关爱,仅为此刊题字或书名的名人就有复旦大学校长李登辉、中国基督教领袖诚静怡、南京国民政府首任内政部长薛笃弼、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和胡汉民、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创建者伍连德、颜福庆、刘瑞恒和国民政府上海市市长吴铁城等;同时曾任过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唐绍仪、原海军总长萨镇冰和北伐军总司令蒋中正等政界要人,也曾给予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同时,《麻疯季刊》因带有明显的基督教色彩,故重视对病人的心灵慰藉,成为医学传教的有效范例。

2 历史价值 贵在“四新”

一是新观念。早期《麻疯季刊》刊载了大量介绍麻风常识的文章,包括“Leprosy”(《麻疯》,第一卷第一期)、“China and leprosy”(《中国与麻疯》,第一卷第二期)、《以人道灭绝麻疯》第一卷第四期)、“Truths about leprosy”(《关于麻疯的真相》,第二卷第一期)、

《麻疯的三个时期》(第二卷第一期)、“The control of leprosy”(《麻疯的控制》,第二卷第三期)、《麻疯的病因》(第二卷第四期)、《中国麻疯的简史现状和治疗》(第三卷第一期)、《对麻疯病人的正确态度》(第三卷第二三期)、《对麻疯病人新旧观念的不同》(第三卷第二三期)、《麻疯的症象》(第三卷第四期)、“The early symptoms of leprosy”(《麻疯的早期症状》,第四卷第四期)、《麻疯的传染》(第四卷第四期)、《怎样预防麻疯》(第五卷第一期)、《麻疯预防法》(第五卷第二期)、《麻疯病的流毒》(第六卷第二期)、《麻疯病人的心理》(第六卷第三期)、“Can you care it,doctor?”(《医生,你能治好它吗?》,第六卷第三期)、“The leprosy problem in China”(《中国的麻疯问题》,第六卷第四期)、《麻疯之防御法》第七卷第一期)等。告知各地的医生、病人和读者麻风不是绝症,也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传染的,而是可以预防,及早治疗还可治愈的。正如《<麻疯季刊>的办刊宗旨与编辑特色》一文所认为的:《麻疯季刊》消除了读者对麻风的错误认识。5

二是新医理。治病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随着1873年,挪威汉森(Dr.G.A.Hansen)发现麻风杆菌麻风的病原体(编者注:1874年发表文章)。早期《麻疯季刊》通过刊载大量的医理文章,譬如中华麻风救济会名誉医药顾问傅乐仁(Dr.Henry Fowler)的《医药指导》(第一卷第一期)、医药顾问麦雅各(Dr.James L. Maxwell)的《中国麻风之治疗》(第二卷第二期)、威尔逊的《麻风的原因》(第二卷第四期)、罗易博士的《初期麻风病之诊断》(第四卷第二期)及赫门夫的《治疗初期麻风病之刍议》(第四卷第二期)等,让读者从医学角度正确认识麻风的西医基本原理,及时介绍了当时中外医家研究麻风病的理论。第二卷第四期上,国际著名麻风专家高科瑞(Robert G.Cochrane)博士所著《麻风的病象诊断和治疗》一文,6更是这类文章的典型代表。“立言精确,阐理明澈,句句由经验得来”,该会是更以单行本出版发行。当时中医依然盛行,诸如此类上述关于麻风的系统论述,令国人耳目一新、开阔了视野,成为“推动吾国铲癞运动的利器”(邬志坚语)。

三是新疗法。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梁其姿教授,在《麻风:一种疾病的医疗社会史》一书中写道,近代国运衰落,麻风病史出现了许多“历史失忆”,例如“自宋元以来,国人采用大风子治癞的史实,已很少提起”,7而许多中外医生以为大风子是西方人带来的新药8诚然,大风子是国人用来治疗麻风的主要药物,但是西人利用大风子油研发出新药,《麻疯季刊》给予了有效的推广。1908年德国拜耳公司通过对大风子油的提纯和蒸炼,将其酸性变为中性,去除原有的恶味,病人可以直接注射。新药的中国名是“安癞露(Antileprol)”。9《医治麻疯的最新经验》(第一卷第一期)介绍了“安癞露”在墨西哥麻风病院试验颇为成功。在中国,《麻疯季刊》第一卷第三期刊载了北海麻风医院沈永年院长撰写的《一个试用“安癞露”的报告》,该院选择9例患者进行试验,先后采用皮下注射器和有结的注射器注射0.5~1.5 mL的“安癞露”,其中6例患者取得显著疗效。10同期刊载“Brief notes on the‘Antileprol’treatment”(《一个试用“安癞露”的报告》),不但告知4例结节性麻风患者通过使用“安癞露”获得痊愈,且还有两张同一麻风患者治愈前后的对比照片,可以清晰看出注射“安癞露”后,患者左脸部和颈部的两个大疙瘩明显消失。在《麻疯季刊》传播下,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大胆尝试大风子油制剂“安癞露”,读者周廉溥就曾致信邬志坚(中华麻疯救济会总干事),寻求“安癞露”的使用说明书。11

1929年前后,正值国民政府预备“废除中医”的热潮之中。《麻疯季刊》却能兼容并包,不但不排斥中医疗法,而且将一些中医疗法视作“新药”加以合理推广。譬如中医陈伯希公布了友人治理麻风的祖传秘方(包括川连和木瓜等成分,需加大药效可再加上等元麝等);山东齐鲁大学麻风医院采用了“陈方”进行了临床试验,极有成效。12另外,对试用蛇类、苍耳草等治麻风,《麻疯季刊》对于此都有较详介绍。

四是新计划。“铲除中国麻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海深德在《铲除中国麻疯计划》(第三卷第二、三合期)中提出,可在各省设立麻风病医院,各区设立分诊所。为了在中国各处设立麻风专科医院及诊疗所,“中华麻疯救济会”会员四处奔波,撰写的各地麻风病考察报告详实记载了全国各地的麻风状况,也刊载于《麻疯季刊》,成为研究民国时期地方麻风史的第一手资料。首先是地域广,有两广北海、广东东莞、石龙、汕头、大衾、惠州、罗定和清远;浙江杭州;湖北孝感;山东济南和滕县;福建福州和延平;甘肃兰州;江西南昌;湖南新化;云南昆明和九龙江;海南琼崖;江苏上海和如皋等,有时还涉及到名人对地方麻风事业的高度关心,实属珍贵的地方史料。其中邬志坚先生的《闽粤游记》最有代表性。此文记载汕头、广州、厦门和香港诸地的麻风分布状况和医疗条件,尤其关于赤溪县大襟岛麻风病院的记载,堪称中国麻风史上的一段佳话。1912年,伍廷芳捐款五千金建造此院。唐绍仪是“中华麻疯救济会”名誉会长。伍廷芳和唐绍仪曾分别为民国政府“南北议和”首席代表,可谓政敌,但两人对于中国麻风事业却同样热心和真诚。1926年,邬先生有闽粤之行,一心想去走访大襟岛麻风病院,苦于大海相隔,海匪猖獗,同年5月29日他去广

州白云山拜访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奉化同乡、幼时同窗的蒋介石热诚相迎,并当即发给邬君及力约翰牧师前往香港的护照,并书笺一份与驻省中央政治军事学校主任何玉龙派遣一艘军舰供邬先生使用,并派兵一排保护登岛。13

其次是时间久,同一地方麻风病史能够得到陆续报道。笔者家乡如皋曾有过颇费周折的麻风病院筹建过程,而《麻疯季刊》即前后多次刊载相关文章。从海深德、邬志坚来如实地考察,到“中华麻疯救济会”与如皋县长相关的往来公函;从上海《新闻报》的有关报道,到《如皋报》刊载的《如皋筹组麻风病医院》消息(编注:最终未见建成),《麻疯季刊》却均有详实的记载。14《麻疯季刊》是一份历史价值的民国医刊,从早期文本即可见:它不仅记录了当时治疗麻风的最新医理和治疗方法,而且再现了民国中期麻风救治事业的发展史,是珍贵的中外麻风史料,值得后人好好去保存和品读。

(《麻疯季刊》第一至七卷,笔者只有其中之18册(部分还缺失英文部分),所剩余诸本,均系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江澄教授提供;同时对本文予以指导,在此谨致谢意!)

1江澄.我国最早的麻风杂志-麻风季刊.中华医史杂志,1992, 22(1):64.

2李文忠.现代麻风病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9.

3范行准.《中国病史新义》.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526.

4张国华.中华麻疯救济会之呼吁.麻疯季刊,1927,1(1):8.

5杜敦科.《麻疯季刊》的办刊宗旨与编辑特色.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3):616.

6高克瑞.麻疯的病象诊断和治疗.麻疯季刊,1928,2(4):2.

7梁其姿.麻风:一种疾病的医疗社会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3.

8 LockhartW.Medical Missionary in China,1th ed.London:Hurt and Blackett,1861.184-185.

9刘家峰.福音、医学与政治:近代中国的的麻风救治.中山大学学报,2008,48(6):90-99.

10沈永年.一个试用“安癞露”的报告.麻疯季刊,1929,3(1): 28.

11周廉溥.来函选录.麻疯季刊,1929,3(1):38.

12陈伯希.陈伯希启事.麻疯季刊,1929,3(2、3):32.

13邬志坚.闽粤游记.麻疯季刊,1927,1(1):9.

14慧静.如皋麻风病医院筹建记.江海文化研究,2014,56(5): 53-56.

(收稿:2014-10-21 修回:2014-11-30)

Historical value of Leprosy Quarterly

XU Chun-yan,PENGWei.Rugao People’s Hospital,Jiangsu,226500

Leprosy Quarterly was published in Shanghai in 1927 initially which was the earliest leprosy journal in China and the second around the world.Leprosy Quarterly has significant historical value.

leprosy;Leprosy Quarterly;historical value

1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护理部,226500 2江苏如皋文广集团出版部,如皋,226500∗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季刊麻风病麻风
《国际设备工程与管理》(英文季刊)征稿启事
《国际设备工程与管理》(英文季刊)征稿启事
《国际设备工程与管理》(英文季刊)征稿启事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日本向麻风病患者道歉
37例麻风患者的家庭集聚性调查分析
麻风病健康教育的效果及临床意义
消除麻风在行动
《同位素》(季刊)2015年征订通知
麻风树理想的生物质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