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某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5-12-13孙红爽乜春城陈赫军
孙红爽,乜春城,陈赫军
(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药学部,河北衡水 053000)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非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体表面、医院等环境中,特别是医院内的各种物品,如医护人员的双手、办公室门把手、桌椅、病房的床单、床垫、枕头及各种常用医疗器械,是导致院内感染、院内不动杆菌暴发流行的主要细菌之一[1]。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介入医学的广泛开展和各种侵入性操作的临床应用,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逐年增多,且耐药性日益严重[2],为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其耐药特点,现对我院2012—2013年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12年第1季度—2013年第4季度我院各类临床送检标本,包括痰、血液、尿液、引流液、脓液及各种分泌物等,共分离培养出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1 089株。
1.2 实验方法 细菌培养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的操作规程,从细菌学送检标本中分离培养鲍曼不动杆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鉴定采用恒星科技公司生产的HX细菌鉴定分析仪,药敏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订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折点判定。应用细菌耐药性监测网软件WHONET 5.5和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鲍曼不动杆菌总分离率 从2012年第1季度至2013年第4季度,我院细菌室共分离出各类细菌6 526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1 089株,总分离率为16.7%,各季度鲍曼不动杆菌总分离率在12.5% ~19.5%之间,详见表1。自2012年第3季度以来我院细菌及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数量均明显提高,这可能与各临床科室按照《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要求提高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有关。
2.2 鲍曼不动杆菌来源分布 1 089株鲍曼不动杆菌中800株来自痰液标本,占总数的73.5%,其次为分泌物、尿液、血液,见表2。
表1 2012—2013年各季度鲍曼不动杆菌的总分离率
2.3 鲍曼不动杆菌科室分布 鲍曼不动杆菌的科室分布以重症医学科、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呼吸内科、神经外科为主,分别占 36.5%、19.7%、20.4%、7.2%,见表3。
2.4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 我院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9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见表4。结果显示,该菌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率;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两年来耐药率始终低于8%;其次,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也较低,最高只有17.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基本维持在30% ~60%之间。
3 讨论
鲍曼不动杆菌因其分离率高、耐药率高而被冠名为“革兰阴性杆菌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非发酵菌的分离率中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位居第2位,而在不动杆菌属中分离率最高[3]。本次研究显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总分离率为16.7%;痰液标本是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的主要标本种类,占总标本数的73.5%,与相关报道一致[4-5],提示呼吸道感染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主要途径;科室分布主要集中在重症医学科、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呼吸内科、神经外科等,这可能与以上科室患者病程长、基础疾病多、长期反复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反复使用纤支镜、呼吸机等有关。
药敏结果显示,我院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两年来耐药率始终低于10%,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我院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产生β-内酰胺酶,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改变自身青霉素结合蛋白,主动外排系统增强等[6-7]。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主要是由β-内酰胺酶引起,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与头孢哌酮联合使用,不仅可以抑制β-内酰胺酶,而且能不可逆地与细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相结合,体外实验还证实采用抑菌浓度的舒巴坦可使鲍曼不动杆菌的菌体变形,并造成菌体胞壁的缺失,因此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
表2 2012—2013年各季度鲍曼不动杆菌的来源分布/n(%)
表3 2012—2013年各季度鲍曼不动杆菌的科室分布/n(%)
表4 2012—2013年各季度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药敏结果还显示,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也较低,两年来耐药率在3.4% ~17.9%,阿米卡星可作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药物之一,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8]。阿米卡星是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但该药存在一定的耳毒性及肾毒性,用药过程中应注意采用个体化给药方案。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与多种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胞溶解和死亡,且其对β-内酰胺酶稳定,曾被公认为临床上对鲍曼不动杆菌最有效的治疗药物之一[9]。而本研究结果显示,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对我院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并不是很理想,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2.1% ~77.5%,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42.3% ~75.3%,这一数据明显高于近期文献报道[10-11]。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主要是产生了碳青霉烯酶,多数为OXA型β-内酰胺酶[12]。可能由于近年来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其耐药菌株的比例增高,同时与耐药菌株在医院环境中定植及在病房内播散有关。
综上所述,我们应加强医院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规范洗手制度,注意易感人群的消毒隔离,严格医疗器械及医疗区域的消毒措施;同时增强患者个人免疫力,减少人工气道及气管插管等侵袭性操作的使用时间及频率,从而降低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和传播。同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发现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应及时做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种类及剂量。在药敏结果出来之前,经验选用耐药率较低的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
[1]习慧明,徐英春,朱德妹,等.2010年中国CHINET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12(2):98 -104.
[2]朱小燕,张 敏,王四利,等.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2012,27(9):788 -790.
[3]黄 强,熊劲芝,黄红卫,等.2006~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调查及耐药趋势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15(2):54 -56.
[4]张丽华,张润梅.413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2):224 -225.
[5]李桂梅.97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8):122 -124.
[6]韩福强,张国庆,邵丽萍.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现状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0):1106-1107.
[7]杨仲花,胡 玫,刘 凤,等.鲍曼不动杆菌241株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5):518 -519.
[8]李整社,李 瑶.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趋势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1953 -1955.
[9]丁毅伟,赵强元,郝秀红,等.2007-2011年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特征及耐药谱变迁[J].转化医学杂志,2013,2(3):167-169.
[10]黄宏耀,晏文强,谢明水.随州市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796 -797.
[11]张远超,喻 莉,何贵元,等.ICU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56 -157.
[12]李怀云.老年危重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细菌耐药性及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12):2091 -2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