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的生意经
2015-12-13吴安宁
文/吴安宁
章太炎的生意经
文/吴安宁
国学大师章太炎在20世纪30年代,随便都能拿出两三万银元来买房,估计羡煞了不少人。倘若你以为章太炎一直过得很富裕,那就错了。
他早年闹革命,穷得一塌糊涂,最困顿的日子在日本一天只吃一个面饼。民国建立后,他和汤国梨女士在上海结为伉俪,蔡元培为之证婚,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革命人士均与会庆贺。当时办婚事,男方需要送“四色聘礼”,章太炎没钱,只好把袁世凯授给他的勋章也作聘礼,凑齐了“四色”。
革命成功,章太炎总算有了“家室”。但他不仅“家”是租的,连家具都是借来的,全部财产,就是孙中山、黄兴、蔡元培等老友送的贺礼,大约7000元。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个朋友对他说钱多了不好携带,不如存入银行。章太炎觉得有道理,就委托其去办理。那人拿回一张存单给章太炎,几天后,汤国梨发现只有3500元。
自己穷不打紧,连累家人遭罪就不妥了。民国初建,不少人投机钻营,章太炎想自己好歹是个名人,孙中山、袁世凯都得给他几分面子,弄点钱应该不难。思前想后,他就兴冲冲到北京去要钱,胡适曾记录了此事:当时内阁总理熊希龄的秘书陈汉第与章太炎关系不错。某天,章太炎去找陈,说要借600万外债,修建某项目,请袁总统批准。陈汉第很奇怪,问:“你要这么多钱干啥?”章太炎天真烂漫,说:“我当你是朋友,你不要告诉别人,这600万借款,我可得60万回扣。”陈汉第愣了半晌,说此事估计不成。第二天章太炎又来了,找到财政总长梁士诒,胃口小了很多,说只要10万。梁士诒不同意,说最多1万。章太炎骂了一通,才拿钱走人。
胡适以羡慕的笔调叙述:“章太炎一下发达了。”可章太炎的此举实在荒谬,一时被传为笑柄。
弄到钱后,章太炎的生活状况大为改观,但他根本不知道钱该怎么花。他以为一件东西就是一个价,一张钞票用一次。买东西也从来不问价格,买啥都是拿出同样面额的钞票,人家说不够,就再给一张。如吩咐下人买一包烟,给5元;女儿要做大衣,给5元;出门坐一趟黄包车,给5元;看中了一本书,给5元;连族人修祖祠找他赞助,也给5元,引得来人骂其小气。
章太炎的好日子没过多久,二次革命的时候,他被袁世凯骗到了北京,被软禁了两年多。不过在软禁期间,袁世凯还给他发了“工资”,每月500元。
民国初期,章太炎手上虽然没存款,但也不怎么缺钱,没了就找政界大佬要,袁世凯、黎元洪等人都当他是“国师”“顾问”级别的高人,每月都送上津贴或者补助。
到了20世纪20年代,北洋分裂,国内一片动荡。章太炎从政府部门捞不到钱了,就应江苏教育会之邀,在上海讲国学,收入大不如以前。
章家一家人住在上海,开销不小。章太炎不仅没固定的收入,对生活问题又全不放在心上,汤国梨常出门张罗钱财,有时甚至去当铺典押。某段时间,章家经济实在为难,汤国梨无奈,建议丈夫卖字换钱。可章太炎既不登广告,写的又是小篆,富商巨贾们不认识,所以他的“生意”很清淡。
1929年中秋,房东上门收租,说积欠房租20个月,倘若不缴清,请搬家走人。汤国梨气得直掉眼泪,就写了一封信,托人拿去见章太炎的好友董康。董康是民国著名法学家、大律师,得知章家落魄于斯,不甚狐悲,当即就写了两张庄票(钱庄的银票),一张付积欠,一张寻好点的住所。有了好友的资助,章家才得以迁入同孚路同福里25号。
或许是因为夫人发了火,穷困潦倒的章太炎才觉得有必要认真赚银子了。他走的路子可跟鲁迅、胡适、郁达夫等晚辈出书拿稿费不一样,而是专门写寿序、墓志,要价奇高。
1928年6月,黎元洪因脑溢血病逝于天津,黎家后人到上海找章太炎写墓志铭。章太炎狮子口一张,要价上万。黎家还真给了。当时媒体称为“晚清以来,润格最高的谀墓”。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张学良巨资求诗人陈三立撰墓志,陈三立断然拒绝。张学良转求于章太炎,章欣然提笔,给钱就写字。章太炎的发财门路一开,日进斗金,不仅达官贵人,连一般富户也寻上门来。
对章太炎的行径,许多人表示不理解,譬如陈独秀就批评:“晚年的章太炎,给军阀官僚写墓志、寿序一类的东西,一篇文章要成千甚至上万元的润资,变得庸俗了。”连鲁迅对恩师的这种举动也颇有微词。
20世纪20年代末期,在上海的章太炎与青帮大佬杜月笙还发生了交集。章太炎的侄儿住在上海法租界,与人发生房屋纠纷,请章帮忙。章听说杜月笙在法租界只手遮天,便写了一封信。不料杜月笙不仅排难解纷,还专程登门拜访。临告辞时,杜月笙悄悄将2000元的庄票压在茶杯底下。此事让章太炎很受感动,觉得杜月笙有豪侠之风。此后杜月笙每月派人给章太炎送钱,两人从此交好—此事让梁启超实在看不惯,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称章被“诱奸”了。1931年,杜月笙家祠落成时,遍求当代名人的墨宝,首先就想到了章太炎,传闻开出了上万元的天价润笔。
有如此名气,肯这样捞钱,能不发达吗?
(汪壁江摘自《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