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鬼+””是个什么?
2015-12-13姚思宇
NES记者/姚思宇
“互联“网鬼+””是个什么?
NES记者/姚思宇
一杯咖啡可以影响股市的涨跌,你信吗?
我信!互联网时代,没有什么不可能!
5月7日,中关村创业大街上的一家咖啡馆异常热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现身,为互联网创业打气。翌日,沪深两市扭转了连续3天的跌势,抬头上扬。毋庸置疑,领涨的均是互联网企业或含有“互联网+”概念的个股。
“互联网+”已然成为眼下最嚣张的词汇,任何企业、任何人只要与之搭边,必受万众追捧和敬仰。逢人聊天,你不提“互联网+”都不好意思开口;公司开会谈发展、搞创新,若不提“互联网+”,就根本不叫创新,决议就不能被通过;写篇文章,不带有“互联网+”的字眼根本就没人阅读……
总之,这是一个被“互联网+”充斥着的时代。
那么,问题来了,“互联网+”究竟是个什么“鬼”?为何有如此大的威力?
登上政府工作报告的“互联网+”
根据百度百科,“互联网+”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于扬(易观国际集团董事长兼CEO)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的发言。当时,他提出移动互联网的本质,离不开“互联网+”。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一种化学公式。
如果说于扬给这一化学公式起了个名字,那么将这个名字传扬四海的人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莫属。今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在随后的答记者问中,当被问到关于网购、电子商务相关问题时,李克强总理回答道:“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
至此,“互联网+”可谓是一举登顶,成为眼下最流行、最IN、最潮的词汇。
原本一个简单的词汇,一旦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那么意义可就大有不同了,新华社此前发表评论认为,“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互联网+”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本质上是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分配中的优化和继承作用,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当前,互联网正在加速与传统行业融合,“互联网+零售”、“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成果已经显现,而“互联网+汽车”以及“互联网+家装”等新的“碰撞”正在进行。
一大波“互联网+”正在袭来
没错,“互联网+”正在以你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速度侵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丝缝隙里,不管你欢迎或是不欢迎,它都带着强烈地、坚决地信念扑面而来。
经历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我们的生活已然有了飞跃式发展。在通讯上,我们终于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实时通讯。而如今“互联网+”再一次将通讯升级,跨越时间和空间实现延时通讯。人们通过APP可以传输语音、图片、视频等,而接收者无须实时在线查收,可根据情况随时查看,还可上传云端(网络虚拟平台)将文件永久保存。
在交通上,汽车、高铁、飞机、轮船就足以满足人们出行需要了吗?当然还远远不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人们的出行变得越发便利,网上预订、选座位,刷二维码上车、退改签,从Uber到滴滴、快的。过去是我们等车,现在是车等我们;过去的我们出行要赶车次,现在的我们出行可随时查阅航程信息,随时修改出行计划。必须承认,我们正在享受着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新的出行体验。
有了互联网,人们花钱的方式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我们存钱取钱、缴纳水电煤气等各种费用,必须到银行排队或者在ATM机前排队,还得时刻防着被人抢劫。如今,上述种种均可通过互联网完成。银联及其他相关机构也制定了标准和多项政策对互联网金融予以鼓励和支持。
事实上,“互联网+”的渗透远不止于此,什么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购物等早已成为“烂大街”的“新鲜词汇”了。眼下,“互联网+”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腾讯控股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曾表示,工业互联网正在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渗透,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而农业互联网也在从电子商务等网络销售环节向生产领域渗透,为农业带来新的机遇,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
从出身讲到走红,又列举了“互联网+”的种种表现形式。仔细分析,眼下我国的“互联网+”无外乎两种,一种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互联网+”,他所强调的重点是资产+技术,其着眼点主要有二:一是互联网+工业,有点工业4.0的意味,想要通过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产模式,进而转变中国经济结构;二是刺激消费,旨在推动电子商务改造流通模式,从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另一种则是互联网公司提出的“互联网+”,它的特点是资产+服务。与传统盈利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不在销售环节获利,而是从购买的那一刻开始进入服务环节,然后从中获取更多持续的利润。
360公司创始人兼CEO周鸿祎将“互联网+”总结为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指导一个产品或一个行业去改变它的产品体验,看待用户的方式和它与用户的连接方式,改变它的商业模式,从而产生真正的资源重新配置,产生化学反应甚至是核反应的效果。
那么如何能够产生这些效果?
其实,互联网无论+什么,都离不开“互联网”三个字,那么互联网的本质又是什么?——连接。
在过去,互联网一直不受重视,甚至被看作是在“忽悠”,而2000年发生在股市上的互联网企业集体崩盘也证实了当时人们的看法。那时网易公司创始人丁磊的那句“网聚人的力量”被看作是给行业和自己打气,如今看来却是道出了互联网的真谛——网络之所以力大无比,是因为它可以将一切连接在一起。
这里提到的“连接”,可以是人与人、人与系统,更可以是系统与系统。人与人的连接是最基本的连接,人们对于此类连接的需求即是跨越空间、时间的实时及延时通讯,眼下的微信等各种APP都完全满足人们的这一诉求。人与系统则体现为搜索引擎、导航等的使用,人们通过输入指令获取系统的反馈和帮助。而系统与系统的连接则成为眼下人们努力开发的重点,也是连接的最高境界。
周鸿祎认为,未来的连接有两大趋势,一是“IOE(Internet of Everything)”,这主要是面对服务业而言,例如上门洗车、网上订餐等;二是“IOT(Internet of Things)”,就是将所有物理器件变成智能设备,使它们和云端连接在一起,那意味着你所看到的任何东西都能够被智能化、无线化、移动化、云端化。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系统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人们总说特斯拉颠覆了汽车行业,并不是因为它非汽车生产企业造车,也不是因为它的营销模式、更不是因为它中控上那个大Pad,而是它改变了整车厂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过去人们买车,从将车开回家的那一刻起,你与车厂几乎不再有关系,当然,汽车召回是个例外。但特斯拉及以后更多的智能汽车则不然,你买到车的那一刻恰恰是你与整车厂建立连接的开始,从这一刻起,你的手机或电脑便与整车厂的服务器连接起来,整车厂可以提醒你何时保养车辆,可以提供导航服务,还可以标注出一些餐馆酒店,方便你的出行等。
不要盲目跟风“互联网+”
有人将“互联网+”看作是在互联网平台上加一个传统行业,换句话说即为传统行业加一双互联网的翅膀,以为如此便可带着传统行业翱翔。然而,事实果真如此简单吗?
“互联网+”是一种新思维,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将互联网思维总结为“专注、极致、口碑、快”,也有诸如生态思维、平台思维、免费思维、跨界思维等互联网思维的定义,无论是哪种,都是互联网企业在实践中通过积累大量案例和数据总结出的方法论。然而这些方法论是不是可以直接搬到传统行业予以使用,还要看配合以哪种产品运营、商业营销及用户服务模式。
“互联网+”也被当作渠道。互联网本身就是工具,它的诞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随性、方便、快捷。当互联网进入2.0时代,它成为营销和交易的新渠道。这一渠道的效率远远高于线下,于是越来越多的O2O(On Line to Off Line)兴起。然而必须注意的是,无论线上如何完美无缺的体验,最终都需要线下供货送货以完成最终的交易,所以如何建设“互联网+”这一渠道同样值得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审时度势。
“互联网+”还是一个平台。互联网正在向3.0时代迈进,即互联网+综合服务。电商平台、物流平台、社交平台、广告平台等应有尽有,从综合到垂直细分,本质依然是电商、社交、物流、营销等服务工具,而盈利模式则是赚取买家与卖家的服务费用。当平台越来越大,用户越来越多时,便可进一步跨界开辟更多服务,例如社交平台开发游戏,电商平台开发金融理财业务等。
“互联网+”是一个综合概念,是方法论,也是产品形态,是虚拟的,也是现实的。但“互联网+”绝不是万能的,传统行业黄袍加身未必就能飞上枝头变凤凰。转变思维、疏通渠道、打造平台,发挥互联网应用优势,结合自身行业特点,才是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