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播音员是否需要个性化风格
2015-12-13吴淑娟
吴淑娟
鹤岗电视台,黑龙江鹤岗 154100
新闻播音员是否需要个性化风格
吴淑娟
鹤岗电视台,黑龙江鹤岗 154100
本文就新闻播音员是否需要个性化风格这一问题入手,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确定新闻播音员个性化风格是建立在明确自身定位、拥有丰富和灵动的内心感受以及人性化的表达方式基础之上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新闻播音员如何运用这几种方式达到有效的信息传播效果。
新闻播音;个性化风格;定位;丰富的内心世界;人性化
毋庸置疑,新闻播音员是不能带有任何个人化倾向的职业,播音员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媒体对外发布信息的传播者。播音员是不能随便篡改和随意表达新闻稿件的内容,他要完全忠实于新闻内容。这一点和主持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个主持人他可以根据栏目风格说出符合自己性格和语言的话语,他甚至可以和编导商榷某些语言是否符合自己的特点并做适当的修改。播音员不可能具备这样的自由,这一职业的特点就是要完全服务于你所要表达的稿件,并且遵循稿件的内容进行适度的播音技巧的调整。这样说来,新闻播音员是否就只能做传声筒,而失去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了呢?回答是否定的,相对于语言的表达来说,无论多么规范的表达都不能脱离个性化的风格。赵忠祥、罗京、邢质斌、海霞、李修平,他们都是以自身特有的风格标志被观众认知并喜爱。而他们自身所形成的风格特质并没有影响他们对新闻内容的准确理解和表达。
1 个性化风格的前提是要明确自身定位
央视的《新闻联播》节目,几十年都是一些老面孔,播音风格一成不变,刻板而保守,很长一段时间舆论要求充实新人,为《新闻联播》改头换面。这种情况恰恰说明,观众在收看一档节目时,并不只是接收最新的信息,更希望在感官上获得新鲜愉悦的经历体验。人们并不讨厌老人、老面孔。在美国,麦克·华莱士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个名字代表了硬新闻、调查新闻,代表了不回避、不退让和咄咄逼人的提问。有媒体评论说,华莱士和他的《60分钟》把电视访谈节目变成了“握紧拳头的艺术形式”,因为他向来以尖锐的问题让他节目的来宾招架不住,他先后主持过800多个独家调查性新闻报道。麦克·华莱士是美国《新闻60分》真正意义上的主播,他在新闻主播的位置上工作了38年,堪称美国历史上最牛的新闻主播。华莱士之所以能工作如此之久仍达到如此高的声誉,是和他的主播地位分不开的,这在中国的《新闻联播》里是不可能产生这样的人物。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主播可以确定新闻播出的内容,确定新闻的导向,而播音员是不可能具备这样的权利的。如果不是语病上的问题,新闻播音员是无权修改任何一个字的。因为你代表的是国家媒体,这里是不能有任何个人好恶并且掺杂个人判断。当一批深受观众喜爱的新闻播音员海霞、康辉、李梓萌等加盟《新闻联播》后,他们凭借着自身年轻充满时尚活力的新时代播音员的形象,确实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二十年后,他们会不会面临老一代优秀播音员的尴尬呢。这要取决播音员自身是否愿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改变,而不是抱着自己固有的风格一成不变。
2 个性化风格源于内心世界的灵动与丰富
受众会要求主持人在节目整体的把控和主持风格上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很少有人会对播音员有这样的要求。早期播音员对自身修养还是有要求的,但在地市级台,会挑选一些形象漂亮的人做播音员,当时流行的一句话是,有的播音员就是“绣花枕头”,好看,但是没什么内涵。一个人的内涵对播音员有多大的影响,应该说影响很大,一个对人生抱有积极状态的人,有着正确的世界观的播音员传递给观众的是正面积极的形象,而一个消极悲观,爱抱怨的人,传递给他人的也必定是无法言说的哀愁。一位博学多才知识面广的人,他在观察社会、体验社会的过程中会比较理性客观,传递给他人的信息状态也必将是理性客观,具有可靠的信任度的。央视新闻播音员海霞、贺红梅、彭坤在处理新闻稿件时,不仅仅是文字,而是和看不见的受众有一种心灵上的交流,这种交流源于心中装着受众,能体验受众对某一事件的接受心理。而体验是一种亲身经历的状态,作为播音员是有局限性的,不可能去亲身经历某些事物,但是可以感同深受。如果看到天空会联想到天空的风云际会、变幻莫测带给人类无穷尽得想象。看到一朵花会联想到颜色的过渡与融合,会联想到春夏秋冬甚至人的一生。在感同深受的同时,内心的丰富与灵动还来源于对历史、文学、哲学等类书籍的涉猎。一个有兴趣阅读的人,一定是对这个世界有着探索精神的人,了解世界万物,了解人类的发展都是拓展视野,丰富心灵的最好的营养。
3 个性化风格源于人性化的表达
进入21世纪,新闻播音的表达已经逐渐消除革命腔,高亢、激昂的播音状态已经被娓娓道来的讲述所替代。人们劳作一天之后,不想回到家里时,还有人在教训自己。新闻播音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争议颇多,经历了港台腔、方言的争论后,国家开始规范普通话,做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过普通话等级这一关。普通话过关了,观众的接受程度随之受到考验。如何与观众交流又成为一大课题,主持人可以逗、侃,新闻播音员怎样表达才能被观众所接纳呢?人性化的表达应该是新闻播音追求的最终目标。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是一档民生节目,播音员景昕、修琳是这档节目当之无愧的灵魂人物,观众对他们的认可与喜爱可见一斑。节目的导向是亲民、为民,一切以服务受众为主,大事小情、天气冷暖都挂在播音员的嘴上,受众遇到西瓜卖不出去的难事会找《新闻夜航》,受众家里遇到为难遭灾的事也会找《新闻夜航》,播音员景昕会替受众尝尝西瓜好不好吃,然后告诉观众能不能帮帮这位农民。遇到事了,栏目记者会帮你解决,主持人也不忘提醒受众以后遇到这事该怎么办。播音员不是高高在上的明星,仿佛你的邻居、你的同学、你的朋友。栏目人性化的节目风格与播音员人性化的表达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新闻夜航》的铁杆粉丝。央视的《新闻联播》节目是国家发布政令的最高媒体,几年前在国家领导人出席重要活动时还沿袭着高昂的播音风格,但是近几年我们会发现播音员的语调开始慢慢下调,依然是正襟危坐,但绝不是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受众平等的交流,“告知”新闻事件,成为央视新闻播音风格明显的转变。人性化的播音方式成为新闻节目的主流。
新闻播音担负着传播新闻信息的功能,如何把新闻事件以最好的表达方式传达给受众,是新闻播音员要下功夫学习和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个性化风格的形成看似是简单的外部表现,其实更需要播音员在日常工作中长时间的打磨与不断锤炼内功,最终才能呈现出完美自然的既规范又不失个性的表达方式。
[1]陈京升.电视播音与主持[M].
G21
A
1674-6708(2015)143-0164-01
吴淑娟,社教中心主任,主任播音员(副高级)(鹤岗地区播音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