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创新与“高精尖”升级——北京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必由之路

2015-12-13申建军王金波

北京观察 2015年1期
关键词:高精尖中心科技

文 申建军 王金波

作者 申建军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市政协科技委员会主任作者王金波系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委会干部

把首都建设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不只是北京市自己的任务,是国家的发展战略,也是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跳出北京看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任务,才能全面实现和实施这一宏大的任务和战略构想。2014年,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成为首都北京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古老而年轻的北京,在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下,传统产业得以“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得以突破或领跑世界,“高精尖”经济结构正逐步建立。

创新要素聚集

从国际通行的理念和标准来看,科技创新中心有哪些主要标准呢?

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在目前还是一个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并无统一和权威的标准。但从国际认可的程度上看,一般把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日本东京、德国慕尼黑、加拿大多伦多等看作较为成熟的世界科技创新中心城市。

先看纽约:在2011年的经济总量是26300亿美元,在全球城市排名第2,全球创新能力排名第4,有哥伦比亚大学等79所大学,有以IT产业群为主的“硅巷”,即聚集在从曼哈顿下城区到特里贝卡区等地所组成的虚拟创新园区,有威瑞森、辉瑞、TUMBIR等公司,在生物科技、软件开发及网络服务和科技金融业方面具有领先水平。

再看巴黎,在2011年的经济总量是6581亿美元,全球排名第5,全球创新能力排名第3,有法国技术学院等300多所“大学校”和其他科研机构,拥有近法国一半的实验室。有拉迪方斯高科技园区及标志、施耐德、圣戈班等公司,在汽车、化工、医药及信息技术等方面领先。

东京的情况是在2011年的经济总量为2990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一,全球创新能力排名22,有东京大学等190多所大学,有筑波科技城及索尼、佳能、丰田等公司,有124家企业的人均研发投入达到人均1.35万欧元,占销售收入的平均比重为3.36%,这124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占世界研发投入1000强企业的12.4%,在电子、汽车、生物科技等方面领先。

从以上创新中心城市共同特点看,实际上不外是与科技创新有关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金融、中介和市场的聚集和突出综合作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政产学研金介用”这几个方面要素的聚集区的形成。西方的理论界也是这样认为的,如美国著名科技类杂志《连线》在2000年第一次提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概念时,认为构成这一中心的要素有4个:地区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培训熟练工作人员或创造新技术的能力;能产出专业知识和技术,促进经济稳定的老牌公司和跨国公司及其影响力;公众创办新企业的积极性;获得风险投资以确保好创意成功进入市场的可能性。

以全面创新作引领

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国情是正在从“跟跑者”向“并行者”甚至“领跑者”迈进,但与发达国家和城市相比较,在高端经济结构和市场方面目前还不占优势。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至少要成为创新型城市。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提出的创新型城市试点办法中提出的要求,构成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条件是: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在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发明专利多。而且在创新投入、企业创新、成果转化、高新产业、科技惠民及创新环境等方面都有具体指标要求。

综合国际通行标准和我国国情,特别是首都要治理“城市病”和建成世界一流宜居城市的市情,北京市在向建设国家科技中心方向迈进的过程中要以以下几方面为基本目标:

夜灯璀璨的中关村广场

一是实现产业结构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的转型升级,大幅提升高新技术及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二是进一步增强中央和地方高校、科研院在当地科技创新中的源头作用。三是进一步发挥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创新要素聚集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四是拥有一批在世界市场上有影响力的骨干科技企业和活跃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五是集聚一大批多样化高层次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六是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与科技金融产业。七是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八是营造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创新文化氛围。

还可以从国际通行的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收益三方面看建设国家创新中心的目标,那就是:

在创新能力方面,专利数和科技公司指数还要大幅跃升,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重要名列世界先进城市前茅;在创新环境方面,金融公司、文化公司、政府公共服务及跨国公司联系度等指标也要大步推进;在创新收益方面,高技术产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及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要在世界先进城市中名列前茅,单位GDP能耗降到世界城市平均值以下。

总的说,首都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就是要以全面创新驱动作引领,使经济结构向“高精尖”方向转型升级,围绕科技产业链重构创新链。以高端、高效、高辐射、微消耗的产业特征改造和推进总体经济进步,以“政产学研金介用”等创新链要素的再集聚和发力引领国家科技进步的潮流,集首都及周边地区各方面力量共同追赶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创新的大趋势。

向“高精尖”升级

北京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途径,大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实现经济结构向“高精尖”方向全面升级。中关村示范区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的重要载体,有必要扩大其空间范围和政策覆盖范围,实现“一个园区,更多中心”,使示范区的产业结构向全市推广。同时细化和落实“641”产业布局(6大优势产业集群、4个潜力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高端化),以优先布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科技领域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新的产业结构。此外,在疏解非核心功能布局的同时,以“腾龙换鸟”的方法重新布局“高精尖”的产业格局,在整体城市功能上突出以科技创新为龙头并做好服务。

二是突出创新驱动,增强科技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支撑作用。近年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全市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一直在上升,到2013年,仅中关村示范区对全市GDP的总量贡献率就达到21.7%。但要看到2013年中关村研发经费投入仅为1.5%,按国际通用的衡量企业创新能力标准,还处在中等偏下水平。所以,加大研发投入以增强科技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支撑作用还有很大空间。目前需要尽快着手的不是扩大现有科技产业的规模,而是提升其生产效率和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企业内部要加大投入。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促其率先升级,然后带动整体结构的创新升级。

三是优化首都科技创新资源环境。促进科技创新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资源、金融资源和市场资源。在人才资源方面,要为创新创业人群服务,鼓励他们在首都发展并为其创造条件,特别是在吸引国际创新人才方面要加大力度。在金融资源方面,以“天使基金”及创业板、新三板、新四板等活跃的金融渠道为创新创业铺路,解决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的融资难问题。还可支持建立民营的科技银行、科技担保和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机构。加快“科技创新券”等政策的推出和实施。在市场资源方面,主要是要在首都建立世界科技成果交易平台,以科技创新特区的方式,加快科技成果市场国际化。在国内要加强科技成果的示范应用与推广以及建立科研项目的竞争机制等。

四是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集全市之力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目前着手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建设好创新服务平台。

首先要建造新型的科技服务业。这是提升首都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方向。应当将科技情报、物流、培训、会展、交易及科技基金、风险投资、商业融资等多方面原有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划入科技服务的大类进行统筹规划。在明年将要出台的“十三五”规划中,要突出科技服务业在首都整体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其次要打造创新条件平台,深化原有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促进实验条件,仪器设备、科技成果和人才培训等创新资源的互联共享,引入专业服务机构及促进产业联盟建设等实现协同创新。

五是要设立统一的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指挥中心。北京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目前仍存在多头管理,政策、资金、项目分散的情况。这种情况亟待改善。建议学习深圳市已建立的创新委员会,将发展改革、科技、经济、科技园区等各部门和方面的管理整合起来,实现一个平台为科技创新服务。

此外,建议以科学的顶层设计将建设首都科技创新的任务与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任务统一起来。科技创新需要协同,区域的协同是非常重要的。协同创新主要在于创新链的扩展与合理的分工协作,要认真筹划,统一部署,整合力量,扬长避短,协力创新。所以,把首都建设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不只是北京市自己的任务,是国家的发展战略,也是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跳出北京看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任务,才能全面实现和实施这一宏大的任务和战略构想。

猜你喜欢

高精尖中心科技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先定中心后搭配
北京时尚控股“高精尖”产品登陆“上海滩”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探索高校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模式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