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区建设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2015-12-12刘艺卓黄昕炎徐锐钊
刘艺卓 黄昕炎 徐锐钊
(1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北京100125;2中信集团,北京100027)
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区建设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1刘艺卓1黄昕炎2徐锐钊
(1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北京100125;2中信集团,北京100027)
文章系统分析了澳大利亚农业生产、贸易、关税政策和自贸区建设情况,详细阐述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区(以下简称中澳自贸区)农业谈判结果,采用GTAP模型定量分析自贸区建设对中国宏观经济和各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自贸区对双方经济增长和整体福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澳方受益更多;植物纤维、其他谷物、猪肉、果蔬、油籽、植物油和食糖等产业将受益于自贸区;国内主粮生产将受到挑战,羊毛产业将遭受较大冲击。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农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促进中国农业和农产品贸易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中澳自贸区;农业;影响
中澳自贸区谈判于2005年4月正式启动,至2015年6月中澳自贸协定正式签署,历经10年。中澳自贸协定是中国与发达农业国家签署的第一个全面自贸协定,澳大利亚是世界农业强国,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农业问题一直是中澳自贸区中的难点问题,中澳自贸区的建设必将对中国农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分析澳大利亚农产品关税情况和中澳农产品贸易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中澳自贸区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以期为有效应对自贸区产生的影响和今后类似自贸区农业谈判提供政策支持。
一、澳大利亚农业生产、贸易和关税政策情况
(一)农业生产情况
澳大利亚农牧业用地4.4亿公顷,占国土面积58%,其中,80%以上是天然草场。耕地面积2600万公顷,占农业用地的5.9%。小麦是澳大利亚主要种植作物,主产区在西澳大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南澳大利亚州、维多利亚州和昆士兰州。2014年小麦产量2400万吨,比上年下降11.1%,居世界第六位。大麦是澳大利亚第二大谷物,2014年产量为760万吨,比上年大幅下降20.8%。其主产区在南澳洲,面积和产量均占澳大利亚大麦面积和总产量的40%左右。甘蔗也是澳大利亚重要农作物,2014年食糖总产量440万吨,比上年增长3.5%。主产区在昆士兰州东南部,占全国种植面积的90%。澳大利亚是南半球主要的产棉国和皮棉出口大国,主要产区是新南威尔士州,约占全国产量的70%。2014棉花产量45.8
万吨,比上年下降48.8%(详见表1)。
澳大利亚是世界畜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主要是养羊业和养牛业,羊毛、牛羊肉和乳制品等畜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2014年羊毛产量约35万吨,居世界首位,占世界羊毛总产量的四分之一;牛肉产量177.5万吨,比上年增长10.6%,居世界第六位;奶粉1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农产品贸易情况
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其生产的75%左右的初级农产品和25%的加工农产品用于出口,其中大米、牛肉和乳制品出口量占其产量的60%左右,小麦、大麦和食糖均超过70%,棉花和羊毛出口占95%以上。
澳大利亚的小麦、棉花和牛肉出口量均居世界前三位。2014年小麦出口1750万吨,比上年下降10.3%,主要出口市场为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越南等亚洲国家;棉花出口62.5万吨,比上年下降24.5%,主要出口市场为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日本和韩国等;牛肉出口177.5万吨,比上年增长16%,主要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日本和韩国。
近年来,中澳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中方始终处于逆差地位(见表2)。2014年贸易额达84.4亿美元,中方逆差66.3亿美元。澳大利亚是中国第五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地[3]。2014年中国自澳进口农产品75.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2.2%,前五位进口产品为畜产品、棉麻丝、粮食、油籽和饮品类,合计占中国自澳进口农产品总额的93.3%,其中畜产品(一半以上是羊毛)所占比重最大,超过50%。
(三)农产品关税情况
1.总体关税水平相对较低。2012年,澳大利亚的简单平均实施关税税率仅为2.7%,其中非农产品的平均关税率为2.9%,农产品的平均税率为1.2%,所有商品的进口关税均低于50%[1]。农产品零关税税目占全部农产品税目的77%,仅0.1%的农产品关税超过5%。其中,棉花产品全部零关税;乳制品关税水平最高,为28%;其他农产品的最高关税水平均不超过5%(见表3)。
表1 2014年澳大利亚主要农作物产量及出口量 单位:万吨、%
表2 2014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主要农产品情况 单位:亿美元、%
表3 澳大利亚分类产品关税水平 单位:%
2.绝大部分进口产品适用从价税。只有奶酪、生物柴油、果汁、饮料、酒类、烟草、石油和部分化学产品适用从量税。
3.对个别国家实施特别税率。澳大利亚的进
口关税分为特别税率和一般税率,对个别特殊的国家和地区实施优惠的特别税率。特别税率包括:对包括库克群岛、斐济、所罗门群岛等在内的13个南太平洋岛国和地区的关税低于一般税率;对包括阿富汗、安哥拉、孟加拉共和国等在内的最不发达的国家和东帝汶实行零关税;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关税低于一般税率但高于南太岛国税率。
此外,作为农业强国,近年来澳大利亚积极推进多双边贸易谈判,主张实施贸易自由化。目前,澳大利亚已经与中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等重要贸易伙伴签署自贸协定,同时,澳大利亚还积极参与了TPP谈判[2]。
(四)双方农产品降税情况
根据“协定”,澳方所有农产品最终将对中方实现零关税(见表5);中方农产品最终实现零关税的税目占农产品总税目的96.5%,零关税覆盖的贸易额占比约70%。就具体产品而言,中方将大米、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棉花、油菜籽、食用植物油(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棕榈油、葵花油和棉籽油)、食糖和毛条采取例外不降税处理;对羊毛设置国别配额,基期配额量3万吨,年增5%,8年内最终配额量4.4万吨,配额内降税至零,配额外不予降税;牛肉10年降税至零,设置数量触发的特殊保障机制,基期触发量为17万吨,年增3%,最终触发量23.4万吨;全脂奶粉12年降税至零,实行置数量触发的特殊保障机制,基期触发量为1.75万吨,年增5%,最终触发量3.4万吨;其他农产品最终对澳降税至零(见表4)。
表4 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区中方货物贸易降税模式 单位:个、%
表5 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区澳方货物贸易降税模式 单位:个、%
二、实施中澳自贸协定对中国农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模拟方案
本研究以普渡大学开发的GTAP 9数据库作为模型模拟的基础,该版数据库主要以各国2011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细分了140个国家和地区,57个产业部门。为观察中澳自贸区对各部门的影响,本文在产业选择过程中保留了57个部门的原始细分。将140个国家和地区划分为13组,其中,中国、澳大利亚、韩国、新西兰、日本、印度、加拿大、美国、阿根廷、巴西10个国家各位1
组,将东盟10国和欧盟27国划归2组,将其他国家划分为1组。
根据中澳自贸协定降税模式,由于澳方全部产品实现零关税,而中国对稻谷、小麦、糖料、棉麻、加工大米、饮料烟草、纸制品及出版业等产品采取了例外处理,因此,本研究将上述产品的关税维持原有税率不变,其他自澳进口的农产品关税设置为零。
(二)模拟结果及分析
1.中澳自贸区对双方经济增长和整体福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澳方受益更多。由于中国和澳大利亚均属于市场高度开放的国家[4],因此,成立自贸区降低关税对贸易的整体拉动作用有限,相对于基期,两国的净出口分别下降3.6亿美元和1.3亿美元。但由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两国的经济发展均会从中受益,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收入也会提高。模型结果显示,相对于基期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增速将分别提高0.04个百分点和0.25个百分点。相比较而言,澳大利亚的经济增长在自贸区中受益更多。由于中国主要出口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而澳大利亚出口的是农产品等土地密集型和矿产品等资源密集型产品,因此,自贸区的建立有效增加了两国国内产品的供给水平,物价水平基本稳定,中国较基期升高0.03个百分点,而澳大利亚升高0.23个百分点。得益于经济增长、要素收入提高以及物价指数的相对稳定,澳大利亚整体福利获益较大,将增加12.6亿美元,相对于基期中国整体福利将增加4.6亿美元(见表6)。
2.受需求增加和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植物纤维、其他谷物、猪肉、果蔬、油籽、植物油和食糖等产业将受益于中澳自贸区。由于中澳自贸区通过贸易间接优化了资源配置,使国内农产品价格下降,除植物纤维价格略涨外,其他谷物、猪肉、果蔬、油籽、植物油和食糖的价格分别比基期下降了0.05%、0.09%、0.07%、0.06%、0.02%和0.02%。价格的下降使得国内相关农产品的消费量分别较基期增长,其中植物纤维和果蔬消费量增加较多,约为1.6万吨和4.2万吨,其他谷物、油籽和植物油的消费也增加0.4万吨、0.6万吨、0.8万吨,食糖消费增加较少。消费增长拉动相关农产品产量也有所增加,其中果蔬增加4.8万吨,植物纤维、其他谷物和猪肉产量增加0.2万吨左右,油籽、植物油和食糖也略有增加。此外,受产量增加、价格下降和竞争力提升等因素影响,国内猪肉、植物油和食糖进口有所减少。油籽受植物油进口减少影响,进口增加1.3万吨左右。综合来看,虽然价格略微下降,但是在产量增长的拉动下,国内相关农产品的产值有所增加,其中果蔬增加4500万元左右,植物纤维、其他谷物的产值将增加3000万元左右(见表7)。
表6 中澳自贸区建立对各国宏观经济影响 单位:百万美元、%
表7 中澳自贸区中国主要受益农业产业相对基期变化情况 单位:%
3.国内主粮生产将受到挑战,羊毛产业将遭受较大冲击。中澳自贸区中方虽然对粮食实行了例外处理,但考虑到贸易导致了产业结构调整,粮食特别是小麦、水稻等口粮生产将受到自贸区间接的负面影响。模型结果显示,自贸区建立后,小麦和水稻价格每吨将下降46元和36元。受价格下降影响,产量将减少8.7万吨和4.8万吨。小麦和水稻是关系中国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粮食作物,其减产将给口粮绝对自给的战略目标带来较大的挑战,因此值得关注。除粮食外,中澳自贸
区也将给中国的羊毛产业造成较大的冲击。澳大利亚是羊毛生产大国,此次自贸区降税中,中国对澳增设羊毛国别配额,配额内实施零关税,这将使得中国羊毛进口进一步增加。模型结果显示,中澳自贸区将使得国内羊毛进口增加21万吨左右,价格也将下降2000元/吨,使得中国羊毛生产下降25%左右(见表8)。中国是羊毛消费大国,羊毛进口增加必将对国内相关产品形成替代。
表8 中澳自贸区中国主要受损农业产业变化情况 单位:吨、元/吨、万元
三、政策建议
中澳自贸区建成后,双方互相开放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将对中国的农业和农产品贸易造成一定影响,总体而言澳方获益大于中方,中国的粮食和羊毛产业将受到严重冲击。基于以上结论,针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和自贸区农业谈判可能面临的挑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稳步推进自贸区建设
近年来,为积极顺应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自贸区建设工作,早在十七大就明确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十八大再次提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要“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此外,目前,WTO多边谈判陷入僵局,自贸区作为WTO谈判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补充形式将日益受到各国重视。因此,中国政府应继续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但鉴于自贸区是一种长期制度安排,在具体建设实施中应根据中国自贸区战略布局、不同自贸区建设的复杂和急缓度、时机成熟度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稳步推进自贸区建设,确定自贸区建设的优先序,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以免对产业造成无可挽回的永久性损害。
(二)切实加强对农业的合理保护
美国、加拿大、韩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工业品市场已基本向全球开放,但仍对农业保留了高关税的保护水平。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农业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农产品关税水平低,农业问题尤为重要和敏感,面临着严峻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准入开放压力。加之中澳自贸区的建成对小麦、食糖和棉花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产出有一定冲击,因此,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业保护政策,重视和加强对有限政策空间的有效保护,使小规模生产者具有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
(三)建立产业补偿机制
自贸区对各产业的影响不尽相同,在给部分优势产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必将会对一些弱势产业产生一定的冲击。因此,应参照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做法,加强对自贸区产业损害程度的相关研究,制定对受贸易自由化冲击的领域、产业、企业和农民的贸易调整援助机制,尤其要研究出台对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支柱产业受贸易冲击的救助补偿办法,加大政府财政补偿资金支付力度,确保弱势地区、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少受冲击。
[1]胡伟.澳大利亚农业促进政策与措施研究[J].世界农业,2006,(11):47-50
[2]胡信国.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D].辽宁大学,2013.
[3]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4]董琴.中澳自贸区实质性协议的签订及其影响[J].对外经贸实务,2015,(1):21-24.
(责任编辑:管 仲)
刘艺卓(1980-),女,山东淄博人,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自贸区谈判和农产品贸易;黄昕炎(1976-),男,北京人,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产品市场信息;通讯作者:徐锐钊(1980-),男,山东淄博人,博士,中信集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产品贸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