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法的新疆城乡发展差异研究
2015-12-12崔登峰姜朋朋
崔登峰 姜朋朋 许 芳
(1,2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1石河子大学兵团屯垦戍边研究中心,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基于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法的新疆城乡发展差异研究
1崔登峰2姜朋朋2许 芳
(1,2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1石河子大学兵团屯垦戍边研究中心,新疆 石河子 832003)
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的总目标,而城乡统筹发展问题是实现该目标最为有效的途径,也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发展理念。文章采取基尼系数法和泰尔指数法两种方法,以新疆各地区城乡人口数据和人均GDP为基本指标,对新疆城乡统筹发展的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997-2013年期间,新疆城乡发展差异基尼系数值和泰尔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且二者总体上均小于全国水平;1997-2012年新疆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呈浮动的趋势,泰尔指数下降了大概7.2%,表明新疆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略有好转,城乡发展不平衡性呈缩小趋势,南、北疆间差异值对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总体不断增大,但北疆内部的差异是影响区域内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基于此,从五个方面提出缩小新疆城乡发展差距的对策。
新疆;城乡差异;锡尔系数;基尼系数;影响因素
新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资源类型丰富,幅员辽阔,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享受到的公共服务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高,但与此同时由于历史、资源禀赋、发展侧重等不同,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日益突出。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来看,2012年新疆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7921元、6394元,两者相差11527元;而2013年新疆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9874元、7296元,两者相差12578元,绝对收入差距呈持续扩大趋势[1];从教育投入来看,2013年新疆城乡职业高中教育、普通高中、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比为261∶23∶0.75∶1.33,城乡投入不均等导致农村教育水平远落后于城镇;从公共卫生医疗方面来看,2013年城镇人均床位数为农村的1.8倍,城镇人均卫生人员数为农村的2.34倍,城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也远超农村[2]。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新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保证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的关键因素,是切实落实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时期核心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新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要途径,因此,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对新疆的繁荣和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城乡差距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较多采用基尼系数法,也有部分学者采用锡尔系数法,但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不多。本文以新疆城乡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优选锡尔系数法,并结合基尼系数法综合分析,通过两种方法相互佐证,以保证城乡统筹差异测量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此外,由于泰尔指数除了反应差异的大小及其变化趋势外,还能对其表达式进行分解,有助于反映城乡统筹发展差异与城乡统筹发展极化之间的联系。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又称基尼集中率,在几何图形上它所计算的就是洛伦兹曲线与绝对平均线所包围的面积。其计算方法有很多种,如万分法、等分法、曲线回归法、差值法等。等分法要求人口比重(或家户比重)必须等分,收入比重必须按单调非递减顺序排列。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k是新疆区域内子区域的个数;yi是第i个子区域的城镇人均GDP,yj同理;f(yi)是第i个子区域的城镇人口占整个区域城镇人口的比例,f(yj)同理;μ是所有子区域加权城镇人均GDP,即胡祖光进一步对基尼系数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提出一种计算城乡合一基尼系数的简易公式:[3]
即:基尼系数等于收入五分法中收入最高的20%的人群的收入百分比与收入最低的20%的收入百分比之差。此公式用于计算中国及世界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计算简易且结果误差较小。本文主要采用这种方法。基尼系数的值介于0-1之间,数值越小,差异越小,反之越大。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为“高度平均”,0.2-0.3为“相对平均”,0.3-0.4为“比较合理”,0.4-0.5为“差异较大”,0.5以上为“差异严重”。
2.泰尔指数法。泰尔指数最早是由Theil于1967年研究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时首先提出来的。锡尔指数法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方法,因为泰尔指数法具备一些优良特性,如收入所有者无关性原则、相对收入原则、庇古—戴尔顿转移原则、可分解性原则。以泰尔指数表示的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总水平等于各个国家收入份额与人口份额之比的对数的加权总和,权数为各国的收入份额。如果将国家换成区域,则可以用它来研究区域之间的差异。并且泰尔指数可以直接将区域间的总差异分解为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两部分,从而为观察和揭示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各自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以及各自在总差异中重要性及其影响提供了方便。以公式表示为:
式中:yi为i县市GDP,Y为全区GDP,Pi为县市人口,P为全区总人口,Pi/P为人口权重。
运用泰尔指数分析新疆城乡发展的差异化程度,将新疆的总体差异分解为南疆经济圈和北疆经济圈两大区域,分别分析两大区域间的差异(IBR)和两大区域内部的差异(IWR),其总体差异是这两者之和。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式中:yi为第i区域的GDP,yij为i区域中第j区(县)的GDP,y为全区GDP总额,Pi为i区域总人口数,yij为i区域第j区(县)总人口数,P为全区总人口数。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差异程度:泰尔指数如果接近0,表明分配越接近均等,差异化程度较小;泰尔指数值越大,表明收入不均等,差异化程度越大。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主要以1997-2013年新疆城乡居民收入数据(包括各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各区城镇和农村人口等)为基础进行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新疆统计信息网站、新疆各辖区统计局网站和1998-2014年《新疆统计年鉴》等。由于北屯市、阿拉尔市和图木舒克市设
立不久,各项数据缺失,统计难度大,故本文对这些地区不做分析。另外,2010年统计年鉴中有关各区人口的统计,在各区城镇和农村人口的数据统计上存在遗漏,无城镇和农村人口划分,而只有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因此,本文采用非农业人口数和农业人口数来代替计算各区的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
二、新疆城乡发展差异的基尼系数分解
(一)基尼系数计算
运用基尼系数的基本原理评价城乡发展差异时,主要用城乡人口比例和城乡人均收入比例两个指标进行分析。根据1998-2013年新疆统计年鉴指标,按年度分解计算基尼系数。现以2012年数据为例,通过计算发现2012年新疆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农村人均纯收入的2.80倍,因此,可以认为新疆居民的最低收入组在农村,而最高收入组在城镇。按照五分法中收入最高的20%计算,新疆城镇居民中收入较高的45.48%(2012年新疆城镇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43.98%,45.48%=20%/43.98%)是全区城乡居民中20%收入最高的居民,由此得出该组人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972.05元。同理,得出新疆农村中35.7%(新疆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6.02%①数据由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计算所得。,35.7%=20%/56.02%)收入最低的农民也就是全区城乡居民中20%收入最低的居民,该组人口在2012年人均纯收入为1556.49元。同样根据五分法算出2012年全区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为10307.89元。根据计算出的最高、最低收入组的人均收入及全区人均收入的数据,就可以测算出这两个收入组的收入分别占全区总收入的百分比:
同理,本文分别计算了新疆1997-2012年的基尼系数。如表1、图1(数据见附表1)。
表1 1997-2011年新疆地区城乡基尼系数与锡尔系数值
图1 1997-2012年新疆地区城乡基尼系数值
(二)基尼系数分析
在国际上,通常将0.4的基尼系数作为收入公平警戒线,在衡量全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时,可以将警戒线上限定为0.5,实际工作中可按0.45操作[3]。从图1中可知,17年来新疆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呈波动的趋势近似“M”型,分别于2002年和2009年出现两次波峰。从1997年至2002年,基尼系数从0.4635上升至0.5050,达到近15年来的最大值,该年份新疆收入较低的20%居民仅占有全部收入的3.58%,而收入较高的20%居民却占有全部收入的54.08%,由此可见居民收入差距之大。数据显示,从2002年至2004
年,基尼系数从0.5050降低至0.4531;此后基尼系数开始回升,至2009年达到0.4861,从2010年开始,基尼系数又开始下降,并呈持续下降趋势,2012年基尼系数值为研究时限中最小值0.4155,大幅低于2002年的0.5050,但仍大于收入公平警戒线0.45,依然存在较大风险。
从以上分析可知,虽然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对口支援”战略,但头两年缩小城乡差距的效果并不明显,之后随着国家具体优惠措施、扶持导向项目落地,以及国家三农政策改变,比如取消农业税、加大农业补贴、新农村建设等,新疆城乡发展差距快速缩小,但随后政策钝化效应出现,又出现了反弹现象;而随着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新疆城乡发展速度和质量都显著提高,城乡发展差距也快速缩小。
表2 1997-2013年新疆地区城乡发展水平差异的泰尔指数
三、新疆城乡发展差异的泰尔指数分解
根据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历史、现状和收集数据的难易程度,并综合考虑地理区位划分法,把新疆划分为南、北疆两大经济圈。北疆经济圈包括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五家渠市、北屯市、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州直属县(市)、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该区域拥有新疆经济最为活跃的几个中心城市;南疆经济圈包括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该经济区拥有浓厚的民族宗教特色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其经济发展水平排在全区的最后几位,尤其是几个民族自治州(县)与新疆其他地区和全国的经济差距很大。以南、北疆两大区域作为分析研究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两个单元,研究它们之间的差异,能很好地反映新疆经济的地域性差异;研究同一经济圈的内部差异,能揭示区域内之间的差异。
(一)新疆城乡发展总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根据前面所列的泰尔指数的公式和新疆1998-2014年统计数据,分年度计算出1997-2013年各年度的泰尔指数,按两大经济圈分别汇总,并进一步分解出两大区域间的差异和两大区域内部的差异。以2013年为例,总差异I=组间差异(IBR)+组内差异(IWR)=0.0372+0.0989=0.1361,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新疆的总体城乡发展水平差异呈波动的趋势,泰尔指数从1997年的0.1465下降到2002年的0.1414,接着增加到2008年的0.2207,最后呈下降趋势。总体来看,1997-2013年,泰尔指数下降了大概7.2%,表明
新疆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略有好转,城乡的发展不平衡性呈缩小趋势。
(二)新疆南、北疆区域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1.南、北疆区域间差异分析。在分解总体差异后,本文将地区间差异(IBR)进行细分,分解为南疆经济圈和北疆经济圈两大区域分别对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进行计算,并了解他们变动的情况,计算结果见表3和图2。
表3 南北疆两大区域间城乡发展水平差异的泰尔指数分解
图2 1997-2011年南北疆两大区域间城乡发展水平差异的泰尔指数分解
从1997-2013年两大区域间的差距来看,总体上区域间的泰尔指数从1997年的0.0289增至2013年的0.0372,增长28.7%,说明南、北疆区域间的发展差异逐年增大。2003年,北疆间差异值达到0.1163,南疆间差异值为-0.0699,为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同时总体区域间差异值为0.0464,最为显著,说明北疆城乡发展对新疆城乡发展起主导作用。仔细对比发现,北疆间差异值的变化对区域间差异值的变动影响较大一些,贡献率通常超过了50%。由此可以判断:南、北疆间差异值对地区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差异的影响总体不断增大,但是北疆间差异的变动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2.南、北疆区域内差异分析。区域内部差异(IWR)可以分解为南疆经济圈和北疆经济圈内部各个地区和城市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根据前述泰尔指数的计算结果,按两大经济圈所属区域分别分解,结果如表4和图3所示。
表4 南北疆两大区域内城乡发展水平差异的泰尔指数分解
图3 1997-2011年南北疆两大区域内城乡发展水平差异的泰尔指数
从表4和图3可以看出,北疆内部的差异是影响区域内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2008年,北疆内差异值最高,达到了0.1458,南疆内差异值为0.0485,总体区域内的差异值为0.1943。仔细对比数据发现,北疆内部差异对区域内部泰尔指数的贡献率较高,2008年,北疆内差异值为0.1458,对区域内差异值的贡献率达到75.04%,南疆内差异值对区域内部泰尔指数的贡献则较少,仅达到24.96%。从表3可知,南疆间差异值较小。可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平衡性的关键。
北疆内差异的泰尔指数与各年份的区域内差异值最为接近,并且从图3中可以明显看出,它们两者的变化趋势也基本相同,进一步说明了北疆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差异对总体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差异的影响显著。其源于北疆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的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昌吉市是北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其经济总量占北疆的65%,而人口却只占北疆总人口的43%,是北疆均衡发展的中流砥柱。作为新疆经济最活跃和资源充足的北疆,由于经济地位突出,经济总量和人均量与南疆相比都存在明显的差别,因此,必然会对总体经济发展差异性产生更大影响。南疆区域内部泰尔指数变化趋势不明显,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变化较小,这可能与南疆地处偏远,其经济中心多集中于库尔勒等少数地区,发展严重不均衡,贫富差距大,经济落后且各项政策执行不到位有关。
图4 基尼系数值和锡尔系数值的比较
四、基尼系数值和泰尔指数值的比较分析
如表1和图4所示,1997-2011年新疆城乡发展差异基尼系数值和泰尔指数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这证明了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新疆城乡发展差异的测量较为一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二者计算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南、北疆的区域间差异是新疆城乡发展差异的主要构成部分。原因可能是,自1955年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始,北疆一直都是重点投资对象,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都较高。新疆“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乌昌都市区为核心,着力构建“一核两轴多组群”的城镇发展格局,应该以兰新铁路西段、连霍高速、312国道所组成的综合交通廊道作为北疆城镇发展主轴,构建天山北坡城市群,建成中国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4]。
总体来说,北疆地区,不管是从资金支持、制度依托和人才引进方面都要远高于南疆地区。自2010年喀什被批准设立为经济特区之后,众多内地发达地区对口援助南疆,这种单一路线会有所改观,然而,细微的变化暂时还不能改变新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偏低和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化明显的实际情况。
五、缩小新疆城乡发展差距的建议
(一)建立新疆城乡统筹发展机制
首先,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尤其是南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其次,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增强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最终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最后,建立与完善大、中、小城市布局科学合理,功能协调的城市体系,加快发展城镇和重点中心镇建设,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协调发展[5]。
(二)加快新疆城乡发展制度创新
一是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直至逐步取消,实行按照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制度,放宽农村户口迁移到城市的限制,以公民身份逐步代替户籍身份。二是改革劳动就业制度,使劳动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够自由流动,公平、公正地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三是积极
推进农地制度创新,促使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转移,为农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奠定基础[6]。四是加强人才强区战略,加大对新疆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推进农村免费职业教育与技能、技术培训,调整高校和中专学校的城乡学生区域比,抓好农村专门人才的培养与教育。
(三)分步骤分层次推进新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实现新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该在经济总量和人文基础有差别的情况下分层次、有取舍地分步推进,主要可分成两步走。第一步,大力提高南疆地区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对口支援”、“访汇聚”机制创新,深入农村基层,了解把握农村需求及城乡差距症结,排出优先序,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减小城乡差距和南北疆差距;第二步,统筹全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打破城乡界限,实现新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加快完善新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首先,建立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等保障体系。其次,新疆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增加对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力度,并对农村地区社会保障部门的从业人员加强管理和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最后,要重点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加大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五)对新疆南北疆区域经济差异进行调控
一方面,政府应建立经济运行监测机制,对南北疆经济发展动态跟进掌握,及时发现南北疆城乡差异变化,充分利用国家与新疆侧重发展南疆政策,积极培育增长极及优势产业,把不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的因素控制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政府应大力扶持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并制定更加优惠的税收等政策,从而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率,最终达到缩小新疆城乡差距的目的。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新疆统计信息网http://www.xjtj.gov.cn,2013-2-27.
[2]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新疆调查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7):453-459.
[3]胡祖光.基尼系数和统计数据——以浙江省为例[J].统计研究,2005,(7):34-36.
[4]宋葛龙.中国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路径研究[J].辽宁:辽宁大学,2012.3-4
[5]郭翔宇.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4,(5):12-13.
[6]高岗仓.新疆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与对策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3):1-5
(责任编辑:管 仲)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4BJY204);兵团社科基金项目(11BTQN08)。
崔登峰(1978-),男,河南平顶山人,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农业经济、营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