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一种爱的方式,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2015-12-12王倩倩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4期
关键词:自理事情学会

王倩倩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110-0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我们应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

记得曾看到过一则新闻《13岁神童肄业回家》:某某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为了培养孩子妈妈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只让孩子看书,终于孩子13岁时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这让周围的人都感到非常的惊奇,并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正在大家为这位母亲的伟大成功赞叹不已时,孩子肄业回家了。原因是无法生活自理、不懂得与人交往。这是一个悲哀的例子,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眼下,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家家户户的条件也越来越好,一味地只要求孩子把书读好,至于其他的事情都由家长包办,孩子要什么有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特别是一些爷爷奶奶,爱孙心切,就更加溺爱了。难得看见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那我们该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呢?

一、改变观念,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基础

我们幼儿园中有部分家长觉得孩子太小,认为替孩子包办很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这是一个误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从小做起,逐步培养。

我们幼儿园开设了家长开放日,家长助教,让家长们多走进幼儿园,多看看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在家由于你们的溺爱,可能他吃饭需要你们喂,吃鸡蛋需要你们剥壳,但在幼儿园他完全可以自理,所以请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

在家长会上,我们教师也会举一些例子,让家长们意识到,不是只有关心孩子的健康、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如何让孩子更加聪明,才是对孩子有益的。其实,培养孩子学会自理是所有一切的保障,才是最有益的。毕竟家长们不能照顾孩子一辈子,孩子们将来都是要面对独立生活的,如果不能独立生活,那其他的一切都形同虚设。

二、把握契机,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捷径

孩子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待新奇的事往往都有探究的欲望。而此时,我们应支持并鼓励孩子,同样在生活自理方面也是如此。有一天早上,我3岁大的儿子走进洗手间,看见我正在刷牙。于是,他就嚷嚷着:“我也要刷牙”。这时,我便给了儿子一个杯子和一支牙刷,他学着我的样子也刷起了牙,这是他第一次刷牙,虽然他弄湿衣服,弄洒了水,但是从他的神情中,我看出他很高兴,为自己能独立刷牙而高兴。从那天以后,儿子天天早上起来会要求自己刷牙,而且衣服也不会弄湿了,水也不会弄洒了。这样,我既让儿子养成了刷牙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儿子的自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支持鼓励孩子的自理要求,这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好时机。

我们幼儿园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开展了“勤洗小手,我健康”的活动,在每个教室的墙上挂了一张健康表,鼓励幼儿饭前便后,或是在外玩游戏后能独立洗手,每天发一枚健康勋章,贴到健康表上,这一活动很快就吸引住了孩子,使得原先很邋遢的幼儿也变得干净起来。

三、营造氛围,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方法

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一种惰性,当然幼儿也不例外。为了能使幼儿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我们幼儿园中要求每个孩子能做到玩好玩具能放好,用完杯子和毛巾能挂好等等。同时,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开展了不同的主题活动,小班的主题是:我学会了穿衣服;中班的主题是:我学会了叠被子;大班的主题是:我学会了洗手帕。开展这些主题活动,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整个幼儿园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投入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队伍中,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立能力。

四、指导方法,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保障

当然,孩子们愿意投入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队伍中,除了在上述主题活动中,在日常生活中也尽量让幼儿自己多动手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园由老师指导正确方法,在家由父母积极地配合。同时,我们也要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发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及时地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只有家园共育,才能真正使幼儿具备自理的能力,塑造幼儿优秀的品质。

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期是一个重要的开发期,所以我们不要忽视这段的培养,抓住这一关键期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爱孩子,我们绝不能宠,而是应该更多地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对待他们。我们需要爱心、耐心和恒心。唯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才能使他们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责任编辑 陈 利)

猜你喜欢

自理事情学会
笑到生活不能自理
自立当从“自理”始
自我护理的概念及其理论是什么?
学会尊重
自我护理的概念及其理论是什么?
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