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5-12-12莫国秀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4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农村小学培养

莫国秀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我们语文教师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要做好布置学生课前自学、鼓励学生自己讨论和优化课堂反馈、评价等工作。在自学过程中,主要培养小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领悟、自己去体验的良好习惯。只有在自由的读书环境下小学生才能自主,也只有在自主的前提下,学生学习的创新个性才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 农村小学 自学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071-02

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也就是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是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形成的,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养成自学习惯。因此,教师要具有“把学生当天才来欣赏,当天才来培养”;教育学生“认识自我,建构自我,超越自我奉献自我”的教育理念,努力为学生创设“自学”机会,让学生积极地争取成功、体验成功,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农村孩子自学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前提。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沉浸在活动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马克思说:“自由是创造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广阔的自由天地,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展他们的主体精神,敢于并善于打破常规,注重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此,应十分注重营造学生学习语文的环境氛围,确立“大语文”观。

例如,教学《蜜蜂引路》一文时,我把课题板书,让学生读准音,再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疑问,学生热情高涨,大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经过集体梳理,归纳出两个重点问题:“蜜蜂能引路吗?列宁通过谁找到养蜂人?”此时,我由衷地表扬学生:“你们都能自己确立学习目标,真了不起啊!”孩子们都咧开嘴笑了。老师的肯定和信任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质疑问题习惯的形成,学生渐渐善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得以很好的提高。布鲁纳说:“学生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即使是教师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也应该首先肯定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让学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启迪学生可贵的创新思维。

二、自读自悟,是培养农村孩子自学能力的关键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方法,倡导自主性学习,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有趣、成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学习的自觉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将预设与生成统一到教学目标的完成上,统一到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积蓄情感力量。

例如,在教学《可爱的草塘》一文,课文用“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一样”来描写草塘之大,用“近处的是鲜绿色,远一点儿的是墨绿色,再远一点的是翠绿色”“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来描写草塘的静态美;用“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来描写草塘的动态美。在教学法中,为了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草塘美景,我采用多种的朗读方式使学生领悟到作者第一次见到一望无垠的充满勃勃生机的草塘时,内心的激动,并对草塘产生的喜爱之情。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充分地被调动起来,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也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自主地欣赏了语言的魅力。

又如,我在教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范读诗歌以后,就让学生自学,弄懂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我在黑板上出基础题,让学生自己做,我扫视学生做题的情况,边看边表扬那些字写得好的学生、做题正确的学生,指导愁眉苦脸的学生做题,小声提醒东张西望不认真自学的学生,等大部分学生做好以后,让做题正确的学生去黑板上写出答案,享受一下自学成功的喜悦。然后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商量如何模仿写诗,也来当小诗人。在合作学习的时候,我看到有个小组的同学在对一个同学竖大拇指,就走到她身边,看看她写的诗,真的很不错,我马上叫她站起来,把自己的诗歌读给全班同学听,她高兴地站起来,大声朗读起来。

三、教给方法,是培养农村孩子自学能力的秘诀

未来学家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己钻研问题,缺乏预见能力的人。学习方法,是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培养农村孩子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学习与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积极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探索、大胆交流,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自我。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就是要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质疑”,激起学生心中探索问题的波澜。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学没有学生的自读自悟,就谈不上合作,所以教师必须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的同时,为合作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在教学《一个小山村的故事》第一课时,我出示一幅山村美景图后问:“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山村?”

生1:“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

师:“你观察能力真强。”

生2:“这是一个鸟语花香的小山村。”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特别喜欢你。”

生3:“这是一个绿树成荫的小山村。”

师:“我发现同学们真会说,个个都很聪明,有信心学懂课文吗?”

生(齐):“有!”

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每一次精彩的发言,每一个细小问题的解决都可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成功感和自豪感;来自老师的每一句肯定的话语,每一个欣赏的表情,每一次赞扬的态度都会让学生感到幸福和快乐。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多挖掘可以让学生成功的点滴,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来自成功的喜悦。因为,这种快乐和成功的情绪感受会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源泉,让他更有勇气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四、养成习惯,是培养农村孩子自学能力的法宝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只有学生养成了自学习惯,在自学中学会自主提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提出问题,引起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激烈争论。只有这样,他们的热情才会被点燃,学习欲望才会更强烈。

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学生提出“课文作者是谁?他与鲁迅有什么关系?”“鲁迅写文章时为什么要用笔名?”“鲁迅是个怎样的人?”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我在教学《白鹅》一文时,这篇课文的肢体是白鹅高傲的性格与对我们一家人的贡献,从而引出作者及读者对这种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围绕这一主题我选择了《松鼠》《晴蜓》《夜莺》等几篇文章给学生课外阅读,激发了学生关爱动物、热爱生灵的情感,这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主题有了整体把握,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

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就能够独立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吴金城.试论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48).

[2]李渊凤.如何让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语文[J].大江周刊:论坛,2013,(03).

[3]刘金芬.试论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J].中小学电教,2010,(11).

(责任编辑 刘 馨)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农村小学培养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