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写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5-12-12裘明法
裘明法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032-02
为了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语文新课标仍把识字、写字作为教学的重点。在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阶段目标中,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并能按笔顺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在语文中、高年级写字教学阶段目标中,又提出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等美育方面的要求。
我从事教学多年,很关注学生的写字。每当看到有些学生写字坐姿不端正,有的同学握笔姿势不正确,心里感到不是滋味;当批改作业时,发现有些学生的字歪歪扭扭的,心中很是沉重;当看到街头小巷出现的形形色色的错别字,心里更是感到写好字是一种社会责任。重视写字教学,作为教师责无旁贷。
汉字的书写,我认为至少要遵循三个基本要求:
第一,学写字和教写字,都必须符合汉字的字形形成与构造规律。汉字源于象形而成于构形。“形”是汉字的魂。汉字的魂体现在它的构字规律之中,这个规律并不是一笔一画的,而是用“部件”按照构字规律组合而成的。因此,写字的第一位要求是写正确。
第二,学写字和教写字的对象主要是儿童,因此,写字教学必须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是整体认识在先,局部掌握在后,一般是从直观的总体形象切入。所以,必须为儿童建立一个“类型”概念,写字之前先要判断字的整体结构类型,即所谓“字型”,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有利于用“心”将部件合理布局,把字写端正,写好。
第三,在入学初期,由于儿童手部小肌肉尚未发达,运用硬笔书写不宜过多,否则违反儿童生理特点,不仅增加“学业负担”,损伤身体,而且被动养成错误的握笔姿势,造成终生字形不顺不美,写字速度不快的遗憾。字要写正确、写好,关键在于“用心”。“用心”是一个“悟”的过程,悟其“形体及其类型”,悟其“落笔、运笔和收笔”,悟是“感觉”。所以,小学生习字不在多,而在悟,在于引导小学生细心琢磨写字的体会和感觉。
那么,究竟如何进行写字教学呢?我作了以下探究:
一、识写结合,把好三关
心理研究表明,识字时只识不写,字形难以记住,而认读以后及时书写,使视觉分析器和动觉分析器协同工作,字形在头脑里留下的印象就更深刻。识字与写字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1.把好识记关
生字的识记方法很多,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识记。同时又要积极引导,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和方法。“结果”与过程两者要并驾齐驱,不能偏废。例如“禾”字,有的按笔顺死记,有的是记先一撇,下面一个“木”字,有的则相反,“木”字上头加一撇等。结果却相同,都达到了记住这个字的目的。但方法有优劣,过程有差异。其中第二种最好,不但符合笔顺规则,而且把认识的“木”字迁移过来当做部首整体来记。按这样的识记过程和方法,写出来的字既正确,又规范。
2.把好“看”字关
一看字型特点。包括结构、部件,有无特殊或应引起注意的笔画等。我曾对学生的书写作过调查,结果发现不少学生对汉字某些部件是混淆不清的。
如,教写“戍”字,可拿“戌”作比较,先请学生看清这两个字的区别在哪里。通过细看分辨,学生会明白:“戌”,戊中有一横;“戍”,戊中是一点。然后再让学生讨论思考:“戍”由哪几个部件组成?左边和右边各有什么部件?学生自己经过研究,不难发现“戍”字的“戊”中这一点刚好构成左边像个“人”的部件,右边是“戈”。教师这时可作解释诱导:“戈”是古代一种兵器。那么,人背着武器是在干什么呢?守卫,学生不难回答。此时还可让学生想想驻在北京的部队,为什么叫卫戍部队。至此,“戍”字的“戊”里面为什么一定是一点的道理,学生还会不明白吗?写时还会搞错吗?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学会了正确的书写,而且养成了探索研究问题的习惯,对他们独立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看间架分布。主要指汉字的多种基本结构在田字格中的细化分布。有些学生写出的字“头重脚轻根底浅”,总是不太美观,原因是字的间架结构没有注意。一个间架结构不好的字,就像一座结构错位的房子,怎么看都不美。为此,对初学写字的学生,教师可给他们列一张表,如上下结构字:
要求学生们每写一个字就想想用什么结构。如果拿不定主意可以和同学进行讨论,再动笔写。通过步步观察,细细思考,学生头脑中就会重视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大致轮廓,做到“胸中有数”。写起来也就有格可依、有架可搭,不会随意涂写了。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的“房子”会漂亮起来。
3.把好写字关
(1)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小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朱作仁教授曾作过观察、调查:大约有90%以上的小学生写字姿势均达不到“三个一”的标准要求。这种情况难免令人担忧。
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所以,从学生入学的那一天起,握笔的那一刻起,教师就要严格把好写字姿势这一关。并教育学生懂得如果写字姿势不正确,长此下去会造成斜背、驼背、近视眼等不良后果。
(2)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①重视基本笔画的运笔指导。由于小学生的摹仿能力较强,教师要进行直观教学,加强示范。基本笔画的训练应一丝不苟,让学生懂得笔画的位置和形状并体会起笔、行笔和收笔,以及运笔的轻重、缓急和提按,从而把每个基本笔画写得规范、顺利。
②定准独体字的主笔和次笔。所谓主笔,通常指在横竖中线上或靠近横竖中线的关键笔画。先从整体入手,找准主笔。大多独体字有一两个主要笔画。如“木”字的主笔是“竖”,如果“竖”写歪了,那么“木”的主心也就不稳了。所以,教学重点便是让学生认准并定准主笔,摆布好次笔,做到疏而不空,重心平稳。
二、创设情境,培养美感
1.挖掘文字历史,感受文字的美
中国文字源于“象形”,而“象形”与绘画分不开,这使中国文字的创造一开始就具有了美与艺术的意味,同时折射出了一种传统的光辉灿烂的文明。这就使中国人在几千年间经常用一种审美的态度去看待文字的书写。在中国文字的创造中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
象形字是用模拟事物形象的方法造出的字。象形字的写字教学,可采用字理教学法进行教学。这一教学法可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画来分析字形、理清字理,可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联想,引导学生感悟汉字的美。如在教写“月”时,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将“月”的形体与篆文的“月”、楷书的“月”并置。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字符“月”与生活中月亮是一脉相通的,他们看着图中的那轮银色的弯月,手写着由月亮演变而来的“月”字,内心充满了发现新联系的喜悦。在此基础上,可趁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描绘出月亮朦胧、秀美的形象,这样一来,抽象的字符“月”,逐渐被学生头脑中鲜明、生动的“月”所取代,“月”的审美意味会越来越深,而且学生今后只要一想到月亮的外形,就很容易联想起“月”字的写法。
2.插上想像翅膀,大胆表现文字的美
在学生基本掌握一些汉字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处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地展开联想与想像。如教写“水”字,教师可先介绍一下“水”字的演变过程。再可围绕“水”这自然景物,引导学生想像,或者把它具体到奔涌不息的长江黄河、浩瀚苍茫的大海,让学生感受到动人心魄的力量,或者把它具体到山间潺潺的溪流、汩汩的清泉,体验到水的清纯活泼;也可化为瀑布、露珠,让学生领会到水的淋漓酣畅。在这样的品味中,自然界中水的万千情态,深入学生心灵,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美感,从而激发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着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文字世界。
3.临摹入手,欣赏文字的美
写字应从描仿入手,处理好摹与临的关系。在临摹中,应让学生掌握汉字偏旁变形的规律和笔画变化的规律。如“妈”字中的“女”字的横,与独体字女中的“横”的比较和变化。又如“茂”“代”等这类字,都有“横”和“斜钩”交叉的笔画,写时横要向上倾斜,斜钩往下拽。这些笔画的变化是为了让汉字看上去布局合理,美观大方,就像中国园林讲究曲径通幽、错落有致的美。
拿教写“树”字来说,首先,可让学生注意观察,独体的“木”字,与作为偏旁时的“木”字,最后一笔的变化。其次,说说如果把“树”字中的“木”字的点写成捺会怎样?学生观察思考后会回答“不好看”。这看似简单的变化,蕴含着汉字千年演变的美和人类审美习惯的形成。教师常于细微处入手,锲而不舍,在写字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从汉字的每一笔变化入手,观察汉字的构造美,时间长了,学生当然会受到美的浸润。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从写字中领悟汉字造字的美,欣赏组合变化的美。这种写字过程中欣赏美的教育,可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我们一定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和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得既规范又美观,从而达到写字教学之目的。
(责任编辑 刘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