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岭市方山景区的植物规划与配置

2015-12-12段聚佳

绿色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方山杜鹃山顶

段聚佳,林 静

(1.浙江省温岭市泽国农林技术推广站,浙江 温岭317521;2.浙江省温岭市风景旅游管理局,浙江 温岭317500)

1 方山景区现状分析

1.1 地理位置、区域概况

方山景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大溪镇辖区内,距大溪镇约20 km,东经112°,北纬27°50″,为台州、温州交界处。方山是温岭与乐清(属温州辖区)的界山,方山景区为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

1.2 自然状况

1.2.1 地质地貌

方山是典型的复活破火山口构造,主要岩性是一套中生代晚侏罗世第Ⅱ旋回的酸性火山碎屑岩,同位素年龄为121百万年。它由凝灰质砂岩、流纹质含角砾玻屑熔结凝灰岩及流纹质凝灰岩等岩石组成。

1.2.2 气象水文

方山景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适宜,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水资源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17.3℃,最热为7月,气温在27.2~28℃之间,绝对最高气温36.9℃;最冷是1月,气温在6.2~6.7℃之间,绝对最低气温-6.6℃,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672.8 mm,平均降雨天数为169.2 d,有两个相对雨季和相对旱期,其中3~6月和9月是雨季,7~8月和10月至次年2月是两个相对旱期。平均年蒸发量为1 292 mm,其中夏秋两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冬春两季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偏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南偏东风。

1.2.3 土壤植被

风景区内土壤属凝灰岩风化物的红壤,呈酸性;缓坡地、平地、沟谷土层较深厚、质地较粘,保水保肥性强,平均有机含量2.05%。山地陡坡多为侵蚀型红壤,土层较薄。

方山植被区系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具有物种多样、景观丰富的特点。其中,方山顶上遍布矮小、偏冠、斜干长势稳定的马尾松树林和杜鹃、野菊等四季开花的灌木和草本植物。

2 方山顶总体规划和方山顶植物规划

本次规划主要由方山顶周边自然峭壁形成的边界作为方山顶景区规划的范围,约为700亩。

2.1 方山顶总体规划

方山顶风景游览区域根据景源植物分布特征,共划分出七大景区:云霄梵音(香花植物园)、古岩花韵(岩生花卉园)、奇峰云水(山谷植物区)、茶园晓雾(茶园)、水花涤荡(水生植物区)、五色草甸(高山花卉园)、杜鹃闹艳(杜鹃花区)。

2.2 方山顶植物规划

方山顶的植物景观具有明显的地域环境特征,其形态、种类充分反映了岩体土壤、水土气候等自然条件。方山顶原生植被为适应山顶风大、土层薄、雨水少的山顶特点,均为低矮的灌木丛的草甸景观,具有荒野的趣味和苍劲,与缓缓起伏的大面积岩石相映成趣。现植物规划上主要配置适应方山顶气候环境的低矮灌木为重点。以杜鹃花科植物为主体效果,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具特色的专类景观区,丰富植物景观的类型和观赏时间。实现“一季夺目、四季皆景”的植物总体效果。

3 方山景区植物群落配置

3.1 云霄梵音(香花植物园)

云霄梵音是以云霄寺为主体建筑的区域,位于方山顶西面,为了与佛文化的主题契合,在花草配置上运用了佛教五树六花中的三花(文殊兰、荷花、地涌金莲)以及佛教圣洁之花睡莲;在树木配置上采用丁香、银杏替代佛教五树六花中的菩提树(智慧树),七叶树替代婆罗树(佛祖圆寂于双树之下);吉祥草(释迦摩尼以吉祥草为座);紫竹、观音柳等。

可配置的植物,第一层:桂花、香樟、罗汉松、毛竹、紫竹、桧柏、龙柏、红楠、南京椴、糯米椴、七叶树、银杏、白玉兰、朴树、柿树、马尾松;第二层:栀子花、观音柳、丁香、结香、腊梅、箬竹、南天竺;第三层:、睡莲、地涌金莲、文殊兰、玉簪、菊花、芸香、吉祥草、百里香。

3.2 古岩花韵(岩生花卉园)

古岩花韵处于方山顶的中心火山岩保护区边缘地带,山顶温差较大、风力强劲。在植物配置上应选择植株矮小、根系发达的岩生植物,模仿高山植物和岩石生境景观,采用自然布局的方式将植物与岩石有机结合,发展成岩石园[1]。

可配置的植物,第一层:宽叶仙女木、平枝旬子、铺地柏、砂地柏、金老梅、扁担杆、欧李;第二层:石竹、射干、虎耳草、百里香、石蒜、鹿葱、忽地笑、换锦花、白头翁、石松、米口袋、八宝、土三七、费菜、垂盆草、瓦松、卷柏、银粉背蕨、石韦、野黄菊、小红菊、紫花野菊。

3.3 奇峰云水(山谷植物区)

奇峰云水现状形态为方山顶最长的一条沟壑,密林地带,土壤相对比较肥沃,适合植物生长,植物配置上分乔木、小乔木、灌木、草本,模拟自然形成稳定群落。上层为松科和禾本科;第二层主要为蔷薇科梅属落叶小乔木桃树的变型,花色艳丽,开花繁茂,开花期早,是园林中重要的早春观花灌木;第三层以蔷薇科灌木为主;第四层以草药为主。

可配置的植物,第一层:马尾松、红哺鸡竹、乌哺鸡竹;第二层:桃、蟠桃、寿星桃、白碧桃、碧桃、红碧桃、花碧桃、绛桃、紫叶桃、垂枝桃、紫叶李、梅;第三层:毛樱桃、八仙花、蝴蝶花、木槿、郁李、麦李、仙女木、倭竹;第四层:菊、菖蒲、活血丹、何首乌、射干。

3.4 茶园晓雾(茶园)

茶园晓雾配置上选择为山茶科植物为主,生境上均适宜在海拔200 m以上生长。下层为常绿灌木,上层乔木落叶与常绿相间,冬季落叶时在垂直结构上形成疏密对比,乔灌搭配增加空间层次。可配置的植物,第一层:木荷;第二层:浙江红花油茶、尾尖山茶、山茶花、茶梅、油茶、厚皮香、紫茎。

3.5 水花涤荡(水生植物区)

在淡水生态系统中,水生植被是整个水生生物群落的重要组分[2],水花涤荡即方山顶上天湖和下天湖的两个水库,岸边较为平阔。从浅水区至深水区分别引入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从而营造出群落结构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

可配置的植物,挺水植物:苹、小香蒲、石菖蒲、金钱蒲、鱼腥草、花叶鱼腥草、三白草、睡菜、薄荷、灯心草、千屈菜、黄花鸢尾、花菖蒲、红蓼;浮水植物:槐叶萍、水蕹、蕹菜、荇菜、睡莲、萍蓬草、水鳖、水禾;沉水植物:苦草、龙舌草、金鱼藻、狸藻。

3.6 五色草甸(高山花卉园)

五色草甸以杜鹃为主基调,保留部分原生植被莎草和芒萁,配置其它各种花草,对部分长势旺盛莎草和芒萁做好清理工作,并以石头埋入土中做为割断,保护局部区域的草花生长不被侵蚀,穿插一、二年生花卉、宿根、球根花卉形成红、黄、紫、粉、白等各种色调,花期从2月到11月,皆有花可赏。

可配置的植物,第一层:百里香;第二层:翠菊、波斯菊、蛇目菊、硫华菊、凤仙花、紫花地丁、牵牛;宿根、石蒜、忽地笑、换锦花、鹿葱、长筒石蒜、中国水仙、鸢尾、马蔺、德国鸢尾、蝴蝶花、白头翁、白三叶、丛生福禄考、喇叭水仙、雪滴花、雪钟花、蓝钟花、萱草、黄花菜、射干、石竹、须苞石竹、剪秋箩、石碱花、耧斗菜、美女樱、蜀葵、萎陵菜。

3.7 杜鹃闹艳(杜鹃花区)

植物基本上属于杜鹃花科的乡土小灌木,配置于路边、石隙在3~5月花期间形成花团锦簇,繁花似锦的视觉感官效果,期间点缀百合科的紫萼,花期在6~7月,使整片花海的花期延迟了到了7月。中层小乔木选择常绿与落叶相间,上层乔木选择落叶树种,在高度上形成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的天际轮廓线。

可配置的植物。第一层:马尾松、复羽叶栾树、臭椿、合欢、山合欢;第二层:乌饭树、马醉木、大叶石斑木、马银花、鹿角杜鹃、云锦杜鹃、杂种杜鹃:花期主要在冬、春季。石岩杜鹃、毛白杜鹃、映山红、毛白杜鹃、羊踯躅、毛果南烛、满山红、米饭花;第三层:紫萼。

4 结语

植物景观设计要师法自然,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在设计中同时具备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 、实用性[3]。方山景区的植物配置设计上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理念,以乡土树种为主,植物配置在垂直空间上乔、灌、草结合;季相上具有春季观花、夏季观叶、秋季观果、冬季观干的特色;针叶树、阔叶树、竹类植物科学配置的群落配置。与此同时充分挖掘方山景区的文化底蕴,使当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为游客带来别样的体验。

[1]李明胜 .岩生植物造景研究——以上海辰山植物园岩石园植物配置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22):9480~9481.

[2]雷泽湘,徐德兰 .王备新,等 .沉水和浮叶植物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太湖为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36~139.

[3]苏雪痕 .优秀的植物景观要具备“四性”[N].中国花卉报,2006-08-02(10).

猜你喜欢

方山杜鹃山顶
云上杜鹃
山顶站不了几个人
杜鹃红
在山顶
如方山
杜鹃
此人是否到过山顶
解读《方山子传》中五个问句
一方水土养一方好茶 方山紫雾茶
秋千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