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遗产廊道的广西左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以花山申遗为例

2015-12-12方昌敢

广西民族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左江花山廊道

方昌敢

近年来,世界文化遗产正发挥其巨大的旅游吸引功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和投资者,世界文化遗产地也成了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在地方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各地也掀起了一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热潮。随着2015年湖南、湖北和贵州三省联合申报的土司遗址申报成功,我国的世界遗产已经达到48 处,位列世界第二位。其中包括31 处世界文化遗产,10 处世界自然遗产,4 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和3 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随着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不断扩大,国内学者对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关注也在不断地加深,而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遗产的文化价值等。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河流域(18 处)、长江流域(11 处)、珠江流域(3 处)等。随着旅游吸引功能的扩大,在旅游开发的背景下,世界文化遗产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在旅游的开发下,旅游物的原真性受到影响,二是一些原先没有得到保护的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申遗的成功给当地的经济特别是旅游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趋势下,2014年,广西首次以“左江花山岩画景观”的名称向国家文物局正式提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随后,国家文化局正式确定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列入2016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花山申遗一旦成功,将实现广西没有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对广西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将会起助推的作用。而对如何借助申遗的热潮,合理地保护和开发花山所处的左江流域的旅游资源,实现其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该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反哺”申遗工作,为成功申遗发挥推动作用进行深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遗产廊道

作为一种线性的人文文化景观类型,遗产廊道最先由美国学者提出,是最近才发展起来的保护历史遗产文化的新举措,对历史遗产文化的保护,其所涉及的范围是较大的,包括具有一定人文文化意义的人工运河、人造景观等,也包括联系单个或多个遗产点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及人文特征的通道。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遗产廊道能够实现遗产文化的保护、经济及人文生态保护的共赢,这也是其与文化线路的最大区别。[1]遗产廊道是一种在较大范围内保护历史文化的新举措,他将不同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及乡土景观通过连续的廊道的连接方法,进行整体的展演,实现旅游、生态保护和文化开发的有机融合,实现自然文化遗产与多种生态系统的互动发展。[2]

二、花山申遗进程

(一)花山岩画

在广西崇左境内左江流域宁明段高耸的崖壁上,绵延着一幅美丽而神奇的岩画——左江花山岩画,当地人简称为花山。花山壮语称之为“岜来”,意指大山上画有图画。花山岩画,作为壮族先民骆越人留下的重要文化遗产,其记录着距今2000 多年前骆越民族的祭祀场景、生产劳作、歌舞表演等,与周围的山崖、河流和台地共同构成了神秘而震撼的文化景观。作为分布于左江流域崖壁上大大小小的岩画,花山岩画可以分为两个概念,一是指花山岩画群,即左江岩画群;二是特指位于宁明县明江河岸的花山岩画。这里的岩画分布于左江和明江两岸高耸的崖壁上,分布范围广、遗产点多而且相对集中,在此区域内,共有岩画点83 个,岩画287 组,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岩画群;而当前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岩画是位于广西宁明县城中镇耀达村的明江东岸的左江岩画,该岩画在所有岩画点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保存最为完好、气势最为雄伟,也为其进行良好的旅游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而也是花山岩画群中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一处岩画。

花山岩画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壮族先民骆越人巫术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至今己有1800~2500年的历史。岩画图像主要采取平面塑造即投影单色平涂的方法进行绘制,现存各种图像约1900 多个,共111 组,画面以人物造型为主,反映骆越民族特别是壮族先民进行生产劳作的场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现状。同时岩画上还画有壮族特有的铜鼓铜面、生产用的刀、剑和野兽之类的图像。而对人物的绘画,则以人物模仿青蛙的动作为主,这为至今仍流传在广西壮族民间的舞蹈——蚂虫另舞提供了历史依据。岩画中对人物形象的描绘最大的有3 米,最小的也有20 厘米。画面色调为赭红色,线条粗犷,神态各异,形象逼真,场面热烈而富有诡秘色彩,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古骆越民族历史画卷,是岭南民族绘画艺术的精华及传承基础[3],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及旅游开发价值。

(二)花山申遗进程

花山申遗,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9年到2009年,第二阶段为2010年至今。第一阶段为单独申报阶段,主要由宁明县单独申报,申报的范围仅为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左江流域宁明段,2004年被国家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备选清单。2006年在国家对备选项目的重新摘选中,宁明花山再次进入2007年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备选清单。第二阶段为联合申报阶段。在这一阶段,崇左市政府于2012年整合多方力量,由宁明县和龙州县联合以“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名称申报,申报范围则包括宁明和龙州两县境内大大小小25 个岩画点。在2013年,经过多方努力,崇左市政府再次扩大花山申遗的范围,由宁明县、龙州县、崇左市江州区、扶绥县四县联合申报。这次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名称进行申报,申报范围则扩大到了包括四个县境内38 个岩画点。这38 个岩画点分为三个遗产区,第一个遗产区为宁明县境内的岩画点,第二个遗产区为龙州县境内的岩画点,第三个遗产区则为崇左市江州区和扶绥县境内的岩画点。此次联合申报,范围涉及花山岩画所在的山体及对面的泰迪台地,以及大约105 公里的左江、明江河段,申报面积达到了6621.6 公顷。2015年1月份,“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正式被确定为中国2016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向联合国申报列入2016年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一旦申遗成功,将填补我国没有岩画类世界遗产的空白,对全国及广西社会、经济、文化及旅游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三、遗产廊道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战略及体系构建

(一)遗产廊道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战略

遗产廊道对遗产保护的措施采取的是区域性的保护而非局部的保护,因此,对廊道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更加强调对遗产区域内多种多样的自然、人文及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与开发。对遗产廊道型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应对资源开发的模式进行整体性的战略思考,从而更好地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及规划开发。首先,对遗产廊道区域内的资源进行旅游开发,要重视对其文化内涵的提炼。文化是遗产廊道型旅游资源开发的精髓和灵魂,在开发规划中,注重对文化内涵提炼的同时,还要注重文化的历史延续性,这样才能彰显遗产本身的个性和魅力,才能增强遗产自身的文化吸引力和旅游吸引力,使古老的文化遗产实现当代的文化转向,在新时期新常态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其次,构建遗产廊道内各区域间的合作机制,履行规范化的制度。遗产廊道型旅游资源的分布归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域,在不同的行政区域或者旅游资源地内,努力使管理部门实现良好的合作,实现各行政区域之间的横向联合与发展合作,减少各方合作过程中的矛盾,降低合作开发的成本,增强各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完善、良好及高效的沟通机制。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除了管理部门要进行良好的沟通,实现政策有效实行外,还要积极鼓励旅游产业内各利益主体冲破地域、部门之间的界限,实现旅游资源在人力、物力、财力及信息流的有效共享,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的高效性。最后,建立完善的利益相关者利益共享机制。遗产廊道型旅游资源的开发,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地区之间及行政机构、管理部门之间如何在区域旅游合作与开发的过程中实现利益的共享与协调。而要使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都能获得利益,根本的方法就是要建立完善的利益共享机制。在共享机制的指导下,完善区域内各地政府、企业及居民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利益共享范围内各利益相关者在资源合作开发的过程中实现多赢的分配方式。

(二)构建遗产廊道旅游资源区域合作的开发体系

遗产廊道型旅游资源开发体系的构建,首先要以遗产廊道内的旅游资源作为开发的基础,以遗产归属地政府和旅游产业/行业作为开发的利益主体,以利益共享作为目标,从而实现各利益主体的多赢模式。依据这样的发展框架,我们可以构建出遗产廊道型旅游资源的开发体系,开发体系包括4 个部分,首先,作为开发基础的旅游资源,我们要分析其在遗产廊道内的空间分布及分布特征及行政归属,而这些旅游资源,就要包括其空间分布格局、自然风景景观、人文风景景观、旅游基础设施、开发效果评价等。其次,作为开发的主体,政府主要发挥组织及协调的作用,在合作与共赢的开发及发展原则下,政府主要组织成立协调机构、颁布资源及环境保护及开发相关条例、成立联合发展的基金组织、清除合作与开发中区域之间的障碍;而作为开发主要收益者的旅游行业或者旅游企业,更多的则要对市场环境进行评估、成立行业协会、设计及研发旅游产品、规划旅游线路、塑造旅游目的地及旅游吸引物形象、探索产品营销模式和企业之间的相互监督等等。最后,开发体系的最终环节,是为了实现利益的多方共享。在对旅游资源开发成果的利益共享中,包括遗产地及遗产旅游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及环境的保护效益等等。开发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图1 进行直观的展示。

图1 遗产廊道旅游资源开发体系框架

四、广西左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设计

(一)左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左江是珠江水系支流,发源于越南境内,流经广西崇左市的部分市县,由黑水河、桃城河、水口河、平而河、明江等河流汇聚而成,处于亚热带地区,是我国55 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壮族的摇篮,也是我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之一[4]。左江流经地带包括崇左市、凭祥市、龙州县、大新县、宁明县、扶绥县两市四县,而花山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则由其中的一市三县联合申报,申报的岩画点也在这一市三县的范围之内。花山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涵盖的地域隶属于左江流域。因此,基于遗产廊道的旅游资源开发对左江流域的旅游资源开发具有指导意义。而左江流域作为花山申遗遗产廊道的重要区域,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1、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

左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其地形地貌和桂林山水一样,也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此,左江沿岸的山水也自成风景,其惊艳程度不亚于桂林山水。左江沿岸群山连绵不绝,惟妙惟肖,特别是花山岩画,从远处看花山,犹如如来佛祖的头像注视着对面的村庄。该流域自然风光自成一派。左江两岸,奇峰峭壁,层峦叠嶂,景色优美。宁明县境内有明江两岸的山水田园,大新县境内有驰名中外的跨国瀑布——德天大瀑布和美丽的明仕田园风光,龙州县境内有飞流直下的响水瀑布,崇左市境内有被游人叹为奇观的石林景观,天等县境内有巧夺天工的百灵岩。该流域还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世界花坛中的珍稀物种金花茶,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叶猴等等。这些奇特而美丽的自然风光,成为左江流域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宝贵财富。

2、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

说起左江流域的历史人文资源,不得不提左江花山岩画。花山岩画共有109 处岩画,4050 个图像,岩画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反映了壮族先民的生产生活场景,为我们了解壮族的古老文化提供了历史的证据。在岩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赛龙舟、壮族的蚂虫另舞、铜鼓、劳动人民耕作的场景等等,通过花山岩画,可以了解壮族文化的深厚底蕴。除了花山岩画古老的文化景观外,该流域还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古迹,如宁明县境内的爱店起义纪念碑、凭祥市境内大小连城和友谊关、龙州境内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司令部和左江革命委员会旧地、大青山起义旧址等等,都具有人文景观的旅游开发价值和爱国主义的教育意义。

3、丰富的边境和红色旅游资源

左江流域有4 个县与越南接壤,拥有丰富的边境旅游资源,四县都具有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边境贸易发达。在边境贸易的集镇,游客可以领略到不同的风土人情,感受不一样的边境集市。除了边境旅游资源外,还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龙州县境内的红军革命旧址、凭祥境内的中越界碑等等。

4、多彩的民族旅游资源

左江流域主要是以壮族为世居民族,该流域90%以上的人口为壮族。壮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优秀的文化特别是歌圩文化被完好地保存下来。每年三月三的赶歌圩,成为热闹的民族节庆吸引着游客,同时,龙州的天琴、宁明的《走进花山》,已经成为重要的民族风情表演资源,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二)花山申遗背景下左江旅游资源开发新构想

左江流域利用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该区域内的旅游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花山申遗的背景下,借鉴遗产廊道型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发展的特点,从县域旅游合作开发的视角,在多县市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背景下,构建遗产廊道内县域旅游合作开发的模式,为申遗背景下的县域旅游合作开发提供新的尝试。花山申遗,从单县到多县的联合申报,加强了县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在申遗的前期、中期,特别是后期,县域之间的旅游资源开发更要采取合作的开发模式,才能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更好地“反哺”花山的申遗工作,实现花山申遗的成功。

(三)花山申遗背景下左江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设计

花山申遗,涉及多个县市,这和遗产廊道内所涉及的多个区域是一样的。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合作开发中,我们要对管理和运营的机制进行创新。首先,作为申遗和旅游发展的主体,各市县政府处于主导地位,旅游合作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及矛盾,还是主要由政府进行协调,必须设立完善的协调机制;其次,要成立旅游合作开发的协会或者联盟,以解决在合作开发中常见的各种问题;最后,要构建政府、行业及联盟的合作框架,以实现旅游合作开发的良性发展。合作框架如图2 所示。

图2 花山申遗背景下遗产廊道旅游资源合作开发模式框架

政府的主导地位。在旅游合作开发的过程中,政府要对遗产廊道内的旅游资源有充足的认识,特别对花山岩画的空间分布及文化内涵有充分的认识,在花山申遗热的烘托下,整合遗产廊道内的旅游资源,以历史文化为灵魂,通过旅游产品的设计,打破县域之间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界限,实现遗产廊道内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提升其文化内涵。与此同时,要加快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的交通是促进区域内旅游良性发展的有力保障。在完善县域旅游交通网络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旅游交通在区域间或者县域间的经济溢出效应,实现遗产廊道内区域和县域之间旅游交通的良好运行和良性发展。

发挥旅游部门、协会及企业的作用。旅游部门、旅游协会和旅游企业在旅游资源的合作开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旅游部门的工作主要是为旅游协会和企业提供服务;旅游协会要融入市场,在旅游市场探寻旅游合作开发的手段;而旅游企业则是进行旅游资源合作开发主要承担者。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形式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旅游资源的开发更是以市场为主体,运用市场充分发挥旅游企业的作用。各县域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何突破地域的限制,在政府主导的同时,发挥旅游企业整合旅游资源的优势,实现县域旅游资源的合作开发,将对花山遗产廊道内的资源发展起到更大的助推作用。在部门、协会和企业的相互沟通及作用下,实现县域间的旅游资源合作与开发,要充分实现企业和政府之间的相互沟通,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才能促进合作开发的发展,才能形成竞争良好的旅游市场发展环境。

发展旅游资源合作开发联盟的作用。在遗产廊道型旅游资源的合作开发中,要成立旅游合作开发的战略联盟。联盟作为企业和政府沟通的纽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样的,在花山申遗中,左江流域的6 个市县可以成立旅游资源合作开发的战略联盟,通过联盟,可以进行花山岩画的积极申遗、遗产廊道内文化资源的保护、实现信息资源及利益的共享、完善旅游合作开发中组织的协调等等[5]。在花山申遗过程中,特别是申遗的后期,要适时地整合遗产廊道中旅游资源,采取积极的促销手段、开发新的旅游线路、提升旅游区及各个县域的旅游形象和地方形象、提炼旅游符号、利用现代传媒对旅游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及旅游产品进行宣传和影响,而最终的目的,还是在于实现遗产廊道区内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共享,实现旅游资源合作开发的互惠互利发展,实现在旅游强大效力助推下的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及启示

遗产廊道型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实现跨地域、跨区域和跨县域的合作,对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各区域,不论是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及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的角度,还是对成果的利益共享的考量,都是不同区域间进行旅游资源合作开发的必然选择。从我国2015年获得的世界遗产来看,其主要也是由湖南、湖北及贵州三省联合申报,申报成功后,三省可以依托“世界遗产”这一称号来联合开发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实现区域内利益成果的共享。以一市三县联合申报的广西花山岩画,已经被确定为我国2016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无论申报是否成功,都会对广西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国与国之间、地区之间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广西花山岩画如果申报成功,将为广西联合湖北、湖南及贵州将侗族侗寨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很好的借鉴。同时作为遗产廊道旅游资源的开发,将对世界遗产的旅游资源联合开发提供新的开发模式,本研究将为未来我区、全国各区乃至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进而对申遗地的旅游资源进行跨县、跨区及跨国的合作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1]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M].Paris:UNESCOWHC,2002.

[2]Timothy D J.Tourism and Political Boundaries[M].London:Routledge,2001.

[3]吴能贞.花山岩画文化地位刍议[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1).

[4]蒋庆霖.左江流域旅游开发初探[J].广西民族研究,1992(1).

[5]李创新.遗产廊道型资源旅游合作开发模式研究——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9).

猜你喜欢

左江花山廊道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五花山”的由来
花山战鼓(壮族啵咧重奏)
木棉花英雄花
题花山寺壁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悠悠左江情
魅力左江
出神入画——全国知名画家走进花山作品选登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