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

2015-12-11李慧王丽婕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自主学习能力高等教育

李慧 王丽婕

摘要: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本文详细分析其现状和主要原因,并从教师的角度、学生的角度、课堂环境及网络环境等多层面阐述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高等教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196-02

我国的高等教育自上个世纪末扩招以来,至今已发展十余年,逐渐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但是,2011年第十次全国高校学习改革与创新研究研讨会提出: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比如知识获得与应用能力、学习过程自我监控能力、学习资源管理与应用能力等都远低于欧美国家。因此,如何将高等教育的“量”的扩张和“质”的稳定和提高有机结合,是摆在我国教育部门面前的主要问题。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精辟地指出[1]:“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而是不会自寻信息的人。”由此可见,“学会学习”已经成为21世纪人们的一种生存状态,是适应知识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也促使高校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置立于高等教育的核心地位。

一、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正推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以大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大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大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总而言之,以上可归结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即学生顺利完成自主学习任务的各种信息品质的总和,其内涵如图1所示。

当今大学生所表现出的学习状态不容乐观,自身素质以及各方面能力不很理想。祁小梅等人对某高校大学生的学情进行调查,发现学习能力是影响学生诸多因素中最关键、最主要的因素[2]。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中学的应试教育中,学生的外部动机被激发了,可是内部动机被削弱了,这就使得上大学后对学习产生松懈思想。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缺少合适的学习方法,甚至没有去思考过价值观、人生观,更没想过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

2.大学与中学的学习模式完全不同,中学是以老师为主体,大学则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然而,部分大学生仍习惯于中学老师课堂教学的督促与指导、精讲与多练模式,在进入大学后,无法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独立完成作业,不能主动消化吸收教学内容,学习效果差。随着时间的推移,遗留问题越来越多,导致学生最终放弃学习。

3.多数大学生形成了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不知道“分析、思考、归纳、应用”是科学的学习规律,不懂得阅读大量参考书有助于教材内容的学习;无法理解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更不会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活动[3]。这不但阻碍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阻碍了他们自身的发展,与现代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要求格格不入,出现了“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一边是企业技术人才的缺乏影响到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现象。

4.教师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心理特点,大多数教师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缺少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关注,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相脱节,使得学生学习兴趣缺乏或下降。

5.当今社会是个“拼爹”的时代,有些大学生认为只要有个能干的爹,学习好不好对就业来说根本不成问题,这就导致对自身期望值较低的大学生,没有学习欲望,缺乏专业学习兴趣和热情,甚至存在厌学情绪,学习怠慢,不求上进,直接影响学习质量。

二、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与途径

1.从教师的角度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优化教学环境。在网络信息时代,教师的主要职能已转变为知识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不再是主要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呈现者,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地位。优化教学环境,必须首先转变教师的角色地位,将“课堂”改变为“学堂”,采用师生参与式、交互式和自主研讨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学术观点,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种科研项目,比如大学生创新项目、开放实验项目或者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充分激发大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2)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学法指导。以往的大学工科教学多注重学科知识体系,教学中某些课程内容难、繁且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在教学学时和教学内容上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例如减少总课时和理论学习,增加实验学时;删除繁难陈旧的内容,增加反映当前科技发展的新技术、新理论等内容。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认真研读,通过布置理论和技能作业,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思考、归纳和应用的学习规律,以及让学生掌握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方法。

2.从学生的角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确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大学生要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路上一个新的起点,应该认真地规划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路线,制定出长期、中期和近期的学习目标及详细计划。要从内心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正视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及时调整自己的消极心理,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2)转变学习理念,探索学习方法。从历届毕业生的调查统计出,大学生“适应期”的时间有长有短,长则两年,短则半年。这就要求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尽早地实现学习观念由依赖性向自主性转变,实习方式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学习内容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要制定学习目标、计划、时间和内容,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多多参加社团和课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拓宽自己的眼界。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探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比如对课程的学习策略就是预习、听讲和复习,并不断地对学习思路、学习方法进行创新。

3.在课堂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环境的教学中,改变传统的、一成不变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积极构建多维的、互动式的课堂教学体系,针对理论课、实践课等不同课程类别,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专题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激活课堂,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引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境之中,由被动接受状态变为主动学习状态,使其活跃起来。除了课堂上的讲授外,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过程的监控策略。比如,每次课后布置几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外作业,让学生们通过查阅图书馆或互联网等手段,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在下次课堂上做报告。通过这种类型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文字、音像和计算机网络信息等媒体资源进行学习,并借助于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辅助学习的一种能力[4]。网络技术不仅提供了形象直观的、界面友好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还提供了图文并茂的多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学习者建立起学习团体或学习小组,将课堂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自主学习有机结合,为群体活动提供服务,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仍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师必须指导他们如何在网络上找到和利用正确的信息,可以安排一些让学生网上查找资料的课后训练;其次,教师平时还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近况;再次,教师要督促学生杜绝沉迷于网络游戏,以及抵制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等,正确地利用互联网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三、结论

总之,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高校、教师、学生等各个层面进行相互配合。作为高校,要认识到本科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人”,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扎实基础、掌握技能”。作为教师,应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作为学生,要不断强化和改善后继学习,利用自我强化技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动态调节。

参考文献:

[1]张翠华,李京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28(3):122-129.

[2]王静琼,张卫,朱祖德.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培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29(1):196-199.

[3]马仲岭.本科教育应注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1,(4):90-91.

[4]王龙,李爱娟.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高教研究,2013,(5):208-209.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自主学习能力高等教育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