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及实践

2015-12-11苏长满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高职教育

苏长满

摘要:根据建筑设备工程技术行业的现状和学生生源实际,在深入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工学结合、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通过加强实践实训和持续不断的课程改革,建立完善了专业课程体系,制订了以专业群为基础的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155-02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建筑设备工程技术迅速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增。同时,各高校相继开办了此类专业,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量新型设备的应用和越来越完善的市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校的不断扩招,对口单招和单独招生等不同的招生方式的共同影响,造成高职进校生的基础知识水平逐渐降低,给教学质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针对当前的就业情况、用人单位的要求和生源现状,制订了以专业群为基础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了几点具体工作。

一、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和学生现状,转变教育观念,提高高职理论水平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高职毕业生应适应现实的生产环境,并能够在实践一线的技术工作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准确及时地了解社会的现状和需求,掌握本专业发展的动态,是高职教育的首要工作。经常性的教师外出考察调研积累了大量的本行业的就业和技术发展信息,通过学校持续不断地聘请知名职教专家做专题报告,丰富和提高了教师的认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开办已有十多年,培养了数百名毕业生,他们大多工作在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领域,长期的工作实践和工作体会,反馈了很多宝贵的意见。通过调研和学习,明晰了本专业的现状,统一了教师的思想,认为高职毕业生应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应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进校生的现状则要求我们对现有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进。

二、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习基地和实训室建设

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和模拟的职业环境中,通过对已有知识、技能、态度的巩固和对新知识的认知,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由于近年来扩招等因素的影响,入学新生的基础知识较以往学生有所下降,带来在专业课学习中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有所降低。对毕业生的信息分析发现,刚毕业的学生感到进入工作岗位要适应一段时间,甚至要重新培训,这就要求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应加强。而且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的是毕业生的沟通协调能力欠缺,综合素质需要培养和提高。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学校加强了实训室建设,先后建起了建筑设备实训中心、制冷维修实训室、空调安装实训室、给排水实训室、安装工程造价实训室等十多个专业实训室,供学生在校内学习和掌握必要的设备安装施工技能。并通过实训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有了这些硬件做支撑,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学时的落实。

三、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践实训较少,学生在企业“适应期”较长等问题。在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由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组成的专业顾问委员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制订和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设置,共同研讨专业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为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就业取向,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共为一个专业群,设置了“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平台课”,“专业方向平台课”和“专业拓展平台课”。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制订并完善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们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学时和教学目标,邀请校内外专家座谈,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及反映到课程改革中去。传统的教学方式被打破,多年来通过对新的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工学结合,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专业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专业课程体系得到完善。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出版了十余套相关的教材,二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一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目前正在进行空调工程技术课程的国家级资源库建设。这些成果促进了课程体系建设。

四、专业课工学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专业课学习是高职专业学习的重点,在专业课学时安排中,不仅有理论教学,还有现场实训教学部分。将原来先学理论,后集中实训的教学方式,改为边学边做,教学做一体,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中的分组实训增加了学生间的相互配合和沟通,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为完成项目配合交流,为学生提供了综合素质培养的平台。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一段时间后,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为期6周的施工安装实习,即学生以一个现场工人的身份,到生产一线进行实际施工安装训练。将学生在校内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拿到施工现场,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巩固。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五、以就业为导向,开设企业班,合理安排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为使学生尽早融入生产一线实际,通过把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引进来,成立以企业名称冠名的“扬建班”、“天勤班”和“正通班”等企业班级,在这样的班级中,引入企业文化,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授课,企业教师不但讲授工程技术,还讲授现场的沟通协调和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班的学生优先安排去企业实习和工作,成绩优异的学生还可取得企业颁发的奖学金。顶岗实习是在全部在校理论教学课程学习后进行的一次实际训练,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是以一个技术员的身份到生产一线去锻炼提高。近年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逐年提高,在招聘中一般要求具备实际工作经验,为此,在时间安排上,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让学生在联系实习单位和在实习单位工作的同时,联系工作单位,最好能够在工作单位实习,这样,供需双方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学生得到了实际锻炼,用人单位考察了学生。从近几年的实习情况分析,有好多学生就是在毕业实习时被用人单位录用。

毕业设计是使学生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和全面掌握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筑设备安装工程就是将设计施工图变成实际工程的过程,首先应当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一定的设计能力。本专业的毕业设计的题目均来源于工程实际,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设计过程要求独立完成,图纸应采用计算制图,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CAD制图能力,为将来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设备运行管理等工作打下了良好好基础。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分别安排了7周和15周。

六、合理设置选修课,增加学生知识面

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学科互相渗透,建筑设备工程技术行业的新技术层出不穷,在选修课的设置上,我们从当今就业情况出发,从许多课程中遴选出了建筑设备自动控制、暖通空调新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燃气供应工程等8门课作为本专业的专业限选课,要求学生完成168学时的内容。同时,为学生开设了文学欣赏、大学美育等素质教育选修课,由学生在其中选修到少5门,至少完成120学时的学习。

七、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尚应加强的几点措施

1.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主要通过引进人才和培养相结合的手段,在近两年提高教师队伍中的高级职称比例。为了使课堂教学更贴合实际,每年聘请在生产一线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3名任专业课或选修课的教师。每年选派1~2名教师到生产一线参加一定时间的实际锻炼。每年选派1~2名教师赴国内外进行访问学者项目。

2.进一步加强实训室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科研水平,继续加大实训室建设,完善各种实训设备。现已着手建设江苏省建筑设备共享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3.逐步开放实训室,提高学生的实训动手能力。实训室对学生开放,使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更多地接触实际,更深入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还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实践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或独立完成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完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和建立课程网页,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这些资源,随时更新内容,让学生获取更多更全面的知识。现今正积极参与的国家资源库建设,将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整合汇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规划,要实现培养目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继续学习高职理论,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建立以来,对教学设施的不断投入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人才培养方案做了多次修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高速发展,高职教育的不断实践与创新,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进行课程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及时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信息,充分发挥实习基地和实训室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得到锻炼,成为建筑设备工程行业的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滕业方.基于专业群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3,(17):13-15.

[2]叶曲伟,等.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139-141.

[3]陈贤清.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0,(1):33-36.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高职教育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