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维权帮扶站里的暖心事
2015-12-11流沙
流沙
“社区维权帮扶站快捷又不收费、而且认真负责,群众有矛盾都愿意到这里解决。作为社区帮扶站的工作人员,关键是要找到焦点,用法律做后盾。”雷家兵说,社区维权帮扶站虽小,但接触的都是一线的职工群众,能把职工群众的矛盾化解在基层,就是苦点累点也值得。
一个案例两面锦旗
2013年4月的一个下午,玉溪市红塔区凤凰街道泷水塘社区维权帮扶站来了两拨客人。他们虽然是一前一后,但共同的目的都是向维权帮扶站送来了锦旗。更为喜剧的,这两拨客人都是为了同一件事而来。
2013年4月,玉溪市红塔区泷水塘社区维权帮扶站的电话急促地响起。
这是泷水塘社区紫艺苑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吴金梅打来电话,电话里吴金梅说:“小区宜登物业公司的一名保洁员在浇花水时跌倒,送医院抢救后身亡。”
事故发生后,小区已经向派出所报案,但在派出所调解时,宜登物业公司的领导一直不露面,只派代表参加,并要求死者家属先安葬死者,宜登物业一次给予3到5万元的赔偿。
面对宜登物业给出的处理意见,死者家属感到难以接受,并提出50万元的赔偿要求。
接到这个电话之后,社区维权帮扶站及时和宜登物业联系,告诉宜登物业要正确面对问题,并表示要对事件进行跟踪关注。
维权帮扶站在对死者家属联系的过程中,死者家属也担心死者进入公司才一个星期的时间,并且没有签过劳动合同。死者家属决定不走司法程序,希望社区维权帮扶站能出面帮忙协调。
得知死者家属的态度后,社区帮扶站将情况上报凤凰街道和派出所。同时建议街道、派出所和社区帮扶站组成联合处置小组,以此来应对可能出现的状况。
在此后2天的时间里,联合处置小组组织宜登物业和死者家属进行了6次调解,但因为双方的赔偿差距过大,调解陷入了僵局。
就在这时候,死者家属情绪变得极不稳定。死者家属扬言,如果宜登物业达不到他们的诉求,他们就将死者的棺木抬到小区门口,把小区的门堵上。
如果用棺木堵住小区大门,这样将给小区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面对死者家属激动的情绪,社区维权帮扶站一方面安抚家属的情绪,一方面加大了与宜登物业的协调力度。
当双方的情绪稳定之后,社区维权帮扶站组织了第7次调解,在这次调解中,双方都表示愿意在原来的基础上作出让步,宜登物业同意把原来5万元的补偿款增加到19万元。
事情终于得到圆满的解决,面对社区维权帮扶站认真负责的态度,紫艺苑小区和死者家属先后送来了致谢的锦旗,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用法律作后盾
“实际上,泷水塘社区维权帮扶站的经验,离不开红塔区总工会的‘方向标。”泷水塘社区总支书记雷家兵说,红塔区总工会在维权帮扶方面提出了区、乡镇(街道)、社区三级工作体系和“四位一体”(困难帮扶、法律援助、农民工维权、劳动仲裁)的维权帮扶机制。
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职工群众,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2010年,泷水塘社区成立玉溪市第一个社区维权帮扶工作站。
社区维权帮扶站都是由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比较熟悉,容易查找纠纷产生的原因,处理矛盾纠纷非常方便、及时、快捷,真正做到了为政府分忧、为人民解愁,对促进当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维权帮扶站的成立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名叫小莉的女孩,在菜市场的豆浆店里打工,第一天上班时就被滚烫的豆浆烫伤。住进医院后,老板不管不问,小莉只得自己借钱交了住院费。
出院后,小莉找到这名豆浆店的老板,希望老板承担自己的医药费,但豆浆店的老板对此置之不理。
他认为,小莉第一天上班,没有为他创造任何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他知道小莉从农村来到城里打工,举目无亲,容易“打发”。这名豆浆店的老板想以此逃避责任。
小莉多次找这位老板要求解决,甚至请来了自己的亲戚朋友说情,可老板就是不为所动,并坚称,小莉烫伤是因为自己不小心造成,跟自己没有关系。社会阅历不多的小莉无计可施,只能干着急。
直到有一天,小莉在上街时看到了社区维权帮扶站,她怀着试试看的想法走了进去。
了解了小莉的遭遇,帮扶站的工作人员马上受理了案件。
是通过专业的律师来诉讼,还是先行协调,维权帮扶站的工作人员征求小莉的意见。如果走法律途径的方法,维权帮扶站可以将案件转交给红塔区总工会聘请的专业律师办理。
如果先行协调,由社区工作人员出面,有人地两熟的优势。同时,小莉的案件不算复杂,如通过协商,可以免去劳动关系认定、工伤和伤残等级鉴定、劳动仲裁等一系列繁琐程序,有助于她及早拿到赔偿金,协调不成之后还可以走法律途径。
听取维权帮扶站的工作人员分析之后,小莉选择了由维权帮扶站的工作人员出面协调。
维权帮扶站的工作人员找到豆浆店的老板,告诉他工人只要是因工作原因造成的伤害就属于工伤,依法应予以赔偿,老板不能以“工人自己不小心受伤”为由推托自己应负的法律责任,也不可能推卸得了。
老板自己也深知,面对这些劳动维权的“专业人士”,再用过去的“歪理”推托是行不通了,于是他又说,自己曾经是无业人员,家境困难,开办豆浆店是自谋生路,减轻政府负担、为社会做贡献,如今生意不好做,养家糊口都难,他实在没有钱赔偿。
一个看起来让人无法反驳的理由,却被维权帮扶站的工作人员轻易化解。他们告诉老板:“工会的工作不只是维权,还对困难职工群众进行帮扶,社区的每个困难职工家庭,工会都要为他们建立详细档案,定期实行救助。如果你的家庭成员符合条件,也可以申报纳入。但对工伤职工依法赔偿,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不能借家庭困难来推脱。”
接着,工作人员又劝他:“既然您也经历过失业和贫困,就应该更理解工人的不易,小莉在你这里烫伤,没有收入,还要承担昂贵的医疗开支,将来一生都可能受到影响……”
推心置腹的交流,让这名个体户老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支付了小莉的住院费之后,还给予小莉15000元的补偿。
“社区维权帮扶站快捷又不收费,而且认真负责,群众有矛盾都愿意到这里解决。作为社区帮扶站的工作人员,关键是要找到焦点,用法律做后盾。”雷家兵说,社区维权帮扶站虽小,但接触的都是一线的职工群众,能把职工群众的矛盾化解在基层,就是苦点累点也值得。
“不以善小而不为”,帮扶站为职工解决的看似都是一些小麻烦,但解决的纠纷多了,慢慢地,职工有问题都习惯找维权帮扶站寻求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