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要有点“情趣”
2015-12-11仲玉梅
仲玉梅
南朝的姚最在《续画品·沉粲》中写道:“笔迹调媚,专工绮罗,屏障所图,颇有情趣。”美人图的创作要“颇有情趣”,记叙类文章的写作亦是如此。写人记事或写景状物时,不仅要做到描写具体形象,更要表达出唯我独有的真实情调或趣味。文章写出了情趣,就自然能吸引阅读者“动之以情”并“入乎其中”,从而与写作者产生情感共振或心灵共鸣。
不妨先来欣赏一组饱含情趣的记叙描写类语句:
①一双赤脚在山地的大雪中跋涉,那是父亲;一把斧头舞出清寒的月色在猫头鹰的啼叫里荷薪而归,那是父亲;一支青蒿逼开一条莽阔大江,那是父亲……父亲哦,即使我手中的笔使得如你手中那根肉红的扁担一样得心应手,面对故乡苍凉的山影里渐渐凋谢的白发,我又能写些什么呢?(刘鸿伏《父亲》)
②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
③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
④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一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余秋雨《听听那冷雨》)
⑤九月的果园像一个生过孩子的少妇,宁静、幸福,而慵懒。我们还给葡萄喷一次波尔多液。哦,下了果子,就不管了?人,总不能这样无情无义吧。十月,我们有别的农活。我们要去割稻子。葡萄,你愿意怎么长,就怎么长着吧。(汪曾祺《葡萄月令》)
以上这些语句所寓含的情趣大致有父子亲情(例①)、爱情(例②)、乡土情(例③)、家国情(例④)、自然情怀(例⑤)等。除此,值得抒写的情趣还包括友情、师生情、人生感怀、文化(文学)情结、生命个体的常情(喜怒哀乐爱恶欲)等。
情趣可以直接抒写,但若能借助“具象”(具体的人、事、景、物)来间接寄寓,会更显含蓄蕴藉,耐人寻味。下面,结合实例具体谈谈在记叙类文章写作中抒写情趣的几点做法。
一、直接抒写,酣畅淋漓
直接抒写,可以使情趣表达得朴实真切,震撼人心。而不同叙述人称的灵活选用,则更有利于抒情的主观性、个性化。
例如,张承志在散文《雪中六盘》中用“我感谢六盘山”一个短句开门见山,以第一人称独白的方式直接表达了自己对六盘山的深厚情谊。这样的开头给读者留下了“为何感谢”的悬念,吸引读者情不自禁地阅读下文。
再如,散文《青菜》中有这样一段话:“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你用朴素的光辉照耀我。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会,与人何等艰难,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馨。”该段以第二人称对话的方式把“可爱的青菜”呼之于眼前,热烈的赞美之情也拉近了读者和青菜的情感距离。
和第一、第二人称相比,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使情趣的抒写更自由。比如,里克特的散文《两条路》中这样写道:“高耸的教堂钟楼鸣钟了,钟声使他回忆起儿时双亲对他这浪子的疼爱,他想起了发蒙时父母的教诲,想起了父母为他的幸福所做的祈祷。强烈的羞愧和悲伤使他不敢再多看一眼父亲居留的天堂。老人的眼睛黯然失神,泪珠儿泫然坠下……”这段话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展开了丰富联想,“他”在无尽的回忆中表达了对青春无法挽回的绝望之情。
二、找准“寄情点”,通过细节描写间接抒写
(一)借助具象(某个物象、某处场景或风景)抒写
古诗词常常借助一些独特的意象表情达意,散文的写作也可以借鉴这种写法。像上文所列举的饱含情趣的一组语句,大都借助具象抒情:例①选用的是“父亲”生活中的“斧头”“清蒿”“蓑笠”“红薯酒”等物象,例②特写了“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例④描写了故国的“雨”,例⑤写的是可爱的“葡萄”;而例③的作者刘亮程在离开村庄时还没来得及和“草”“土墙”“房子”等意象告别,而今这些已成了他“今生今世的证据”,他过去的欢笑与记忆、现在的追思与遗憾都在其中了!
再如,“狭窄街道旁边的一块空地上,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张锐锋的《在被时间决定的讲述》里的这句话选用了“石磨”“玉米”这两个富有抒情色彩的典型意象,“讲述”了古老村庄那简单平凡而又淳朴神奇的生活情趣。
“一枝一叶总关情”,借助具象能使文章情趣的表达更丰盈、更充沛。
(二)借助具体事件(细节)寄寓
有时,寓情于事比托物抒情、借景抒情更能彰显情感魅力。生活中总有层出不穷的故事发生,写作中就要选取这些典型事件中的典型细节来表达种种真情真意。
例如,梁晓声在《温馨》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后来我又一次将母亲接到了北京,而母亲正病着。邻居告诉我,每天我去上班,母亲必站在阳台上,脸贴着玻璃望我,直到无法望见为止。我不信,有天在外边抬头一看,老母亲果然在那样望我。母亲弥留之际,我企图嘴对着嘴,将她喉间的痰吸出来。母亲忽然苏醒了,以为她的儿子在吻别她。母亲的双手,一下子紧紧搂住了我的头。搂得那么紧那么紧。于是我将脸乖乖地偎向母亲的脸,闭上眼睛,任泪水默默地流。”这段话描写了“母亲”“脸贴着玻璃望我”和“一下子紧紧搂住了我的头”这两个细节,真的不只是让“我”的心,还让所有读者的心,一同“悲伤得都快要碎了”;而“所以并没碎,是有温馨粘住了啊”!
再如,杨文学在《鹅殇》中这样写道:“在我的印象里,白鹅最高兴的时候是母亲的生日。这天,母亲总是带着白鹅早早站在胡同的深处,母亲在引颈张望,白鹅也在引颈张望……只要胡同里出现人影,母亲就会一脸笑容,白鹅就会‘嘎嘎地叫着……当它跑到我身边的时候,翅膀一下子就抖起来,努力伸长嘴巴向我靠近。母亲说:“三儿。”它立刻就安静下来。白鹅迈着方步,走在前面,我和母亲在它的后面走进小巷。”这段话主要写了白鹅的“引颈”“嘎嘎”叫、抖翅膀、伸嘴巴、迈方步等典型细节,看似在写白鹅的高兴,其实是以鹅衬人:母亲是用平常多少个与白鹅相伴的孤单日子才换来此刻儿女团圆的欢乐呀!“悲欣交加”尽在其中了!
“道是无情却有情”,不动声色的叙述或描写,能客观地把特定的情境再现于读者眼前,读者的自然“入境”,胜过作者的“旁敲侧击”;读者被感动得和文章主体对象一同哭了、笑了,作者寓情于事的写作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巧妙引用,增添情趣
引用,不只适用于议论类文章的写作;记叙类文章中善于借用他人之言,更有利于丰富情趣的表达,往往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例如,汪曾祺在小说《侯银匠》的结尾这样写道:“侯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錾在银簪子上的。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侯银匠和唐诗作者张继深夜不眠的原因是迥然不同的,但他们不眠的心境是相同的——千年不变的是寂寞!看似文不对题的引用,实则巧妙抒写了侯银匠在女儿出嫁后的难言孤苦!
再如,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引用了蔡老师教作者儿时的那首小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也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几十年后,作者不但能背诵,而且记得老师当年读诗的音容笑貌。由此看来,一片真情在小诗:老师爱生之情蕴含在诗中,学生爱师之情荡漾在诗中!
说者无意,用者有情。在记叙类文章的写作中,恰当地引用一些诗句或名言警句,除了可以使情趣饱满外,还能起到揭示主旨、渲染气氛的作用。
总之,情趣的抒写不能“为文造情”,而应“为情造文”。写作时要以“情脉”为“文脉”,要“深文隐义,余味曲笔”:“情脉”唯有婉转曲折才能使行文摇曳多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