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野外工作方法概述
2015-12-11张庆海
张庆海
摘 要:目前全国各地已陆续开展1/5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工作,野外调查作为1/5万地质灾害调查的主要工作手段,野外工作方法将直接影响整个调查成果质量及工作效率。该文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对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具体内容、调查方式、野外调查前期准备工作及资料整理进行阐述,重点对野外实地调查的具体工作方法及调查要点进行了概述,总结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的野外调查要点,对人类工程活动调查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述,并对野外调查经验进行了總结。
关键词:地质灾害 野外调查 工作方法 工程活动
中图分类号:X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a)-0220-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及全球气候变化,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呈加剧趋势,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各县市亟需进行更为系统详实的地质灾害调查,为地方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实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程提供基础依据。“十二五”规划期间全国大部分县(市)已陆续开展了1/5万地质灾害调查工作。野外调查作为1/5万地质灾害调查的主要工作手段,如何在野外高效、准确的进行调查,取得野外一手资料显得尤为重要,野外工作方法将直接影响整个调查成果质量及工作效率。该研究者将根据该单位承担的江西省1/5万地质灾害调查项目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地质灾害调查野外工作方法进行探讨。
1 野外调查工作方法
1/5万地质灾害调查不仅要对已发的地质灾害点及隐患点进行全面调查,同时需要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全面调查,并进行地质灾害区划与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为了高效完成以上工作任务,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为:资料收集、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勘查、测绘、综合研究、信息系统建设、成果报告编写[1]。野外调查作为整个项目工作的核心,决定着项目成果质量的好坏,为后续综合研究及成果报告编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 野外调查内容及调查方式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点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移民搬迁点及安置点,居民点、矿山、水利水电工程设施、交通干线等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及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以及核实、指导地质灾害隐患群测群防工作等。
野外调查采用穿越法与追索法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2],专业调查为主及群众报险的方式展开调查。调查工作开展应以乡镇为工作单元,分调查小组同时展开野外调查。调查组应充分依托当地国土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逐村、逐组、逐居民点、逐点展开调查,并辅以必要的穿线调查。
1.2 野外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提高野外工作效率,避免遗漏地质灾害点,在进行野外调查前,各调查小组要先对拟调查区域的资料进行全面梳理,提前安排好调查线路。调查小组需要对已有灾点、移民搬迁点、遥感解译点等信息进行预习,并根据已有灾害点坐标信息,把需要复核的调查点投影到1/5万野外工作手图中。同时调查人员需要查阅区域地质图资料,基本掌握拟调查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信息,并大致在手图中勾绘出地层分界线及构造信息。调查人员要明确每一天的调查范围,全面掌握调查区的基础地理、地质、地质灾害、人类工程活动等基础信息。根据已掌握的资料信息,调查人员提前掌控好调查点密度,在典型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区适当布置一些控制性调点,用于区域控制调查。提前准备好野外调查所需的工具及调查资料,并提前与当地村委会取得联系,协商好相关调查事项。
1.3 野外实地调查
野外实地调查时要积极发挥村委会的协调作用,调查小组先从村委会了解行政村面积、人口、自然村数量以及地质灾害等基本信息,并做好记录,然后根据事前安排的调查路线展开调查,调查全程应由村委会专人陪同带路。技术人员要按照手图中标注的地质灾害点及村委会上报的地质灾害点逐一进行实地核实调查,同时对于依山建房的居民点全部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其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同时调查人员应结合遥感解译结果,对室内解译结果进行野外实地验证,并及时总结验证效果,完善遥感解译标志,提高解译准确率,并把解译成果始终贯穿于整个调查过程中,提高野外调查工作效率。技术人员在调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准确地判定调查点种类,细致观测调查点特征,并填写相应的调查表格,同时采用手持GPS结合1/5万地形手图记录调查点坐标位置,拍摄照片,并做好野外记录[3]。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等。各灾种野外调查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滑坡主要主调查滑坡体形态规模及物质组成和结构形成等特征,确定其控滑结构面,并对其成因、危害情况及防治情况进行调查;崩塌主要对危岩体及崩塌堆积体进行调查,尤其对危岩体的岩土体结构类型及斜坡结构类型进行调查;泥石流主要对其堆积区、流通区、物源区的形态特征及物质组成进行调查,主要采用沿沟向上追索进行调查;不稳定斜坡主要以可能引起破坏的因素进行调查,重点调查斜坡结构类型及斜坡形态特征;地面塌陷调查主要以收集资料为主,对于岩溶地面塌陷以调查塌陷特征、岩溶发育、分布规律,土层结构及厚度,地下水位埋深及开采现状为主要任务,而采空地面塌陷重点调查塌陷特征、地下采掘工程、采空区及周围的地质环境条件。各灾种野外调查时应该根据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详细调查,不得遗漏其主要要素。
人类工程活动主要包括切坡建房、交通建设、水利水电设施、矿产开发等,野外主要调查其对原有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内容包括:工程切坡情况、斜坡结构类型、地质环境、工程建设情况、堆积物情况等信息,并分析工程建设是否可能诱发地质灾害或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可能性。
技术人员野外应该根据调查点分布情况,及时布置一定量的地质环境条件调查点,用于区域地质环境控制,满足调查精度要求。地质环境点尽量布置于地貌分界、地层岩层分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重要基础设施分布区等典型代表性地段,起到区域上的控制作用。野外调查时,调查人员需做好详细的沿途观测记录。
1.4 野外资料整理
调查组完成一天的调查任务后,要及时对野外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做到当天调查资料当天整理完成。主要对各类调查表格进行整理完善,加工平、剖面图,整理照片,清绘手图,调查点投上實际材料图,同时需要对当天的调查线路进行总结,形成文字材料。各调查小组之间需要完成原始资料的自检、互检,并填写质量检查卡,发现问题及时修改,保证野外调查成果质量。项目组要及时对调查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掌控调查工作进度。
2 结语
1/5万地质灾害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工作[4],野外调查作为地质灾害调查项目的主要工作手段,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调查成果质量,野外工作方法极其重要。野外实施阶段,应先对已有资料进行系统梳理,完成调查前期准备工作。调查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当地政府部门及村委会的协调关系,认真仔细的对每一个灾害点进行调查,掌握各类地质灾害的调查要点,按照追索法与穿越法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对整个调查区进行控制调查。调查期间及时对已调查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不断总结调查经验。主要野外调查经验有以下几点:
(1)1/5万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工作方法的重点是明确调查任务及调查内容,及时与地方政府及村委会协调,做到调查前对调查资料全面预习,调查中仔细观测各调查要素并及时记录,调查后对原始资料及时整理加工。
(2)野外调查过程中要注意各类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重点注意斜坡结构类型及斜坡控制性结构面,着重关注近几年新形成的人工边坡。对于规模较大的地质灾害点需要详细的调查,查明灾害各要素特征。
(3)野外应着重调查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地段,查清工程建设规模及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或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可能性,对工程建设活动提出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4)根据实地调查情况,有针对性的给当地村民提出合理的防灾减灾措施,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强化村民的防灾意识。
该文探讨的1/5万地质灾害调查野外工作方法,是该研究者根据项目经验总结而来,可能存在一些不足的方面,有待于广大地质灾害工作者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中国地质调查局.DD2008-02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S].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DZ/T 0261-2014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3] 王瑞苹等.江西省武宁县1/5万地质灾害调查设计书[R].江西省赣西地质调查大队,2014.
[4] 张茂省,孙传尧,黄玉华,等.延安市宝塔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示范[J] .西北地质,2007,40(2):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