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安全教育课程模块化教学体系设计
2015-12-11吕唯唯李忠新左建华何旭
吕唯唯 李忠新 左建华 何旭
摘要:实验室是人、财、物高度密集的场所,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高校安全事故易发生的重点场所。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点是预防事故发生,讨论如何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本文以机械与车辆学院为实施对象,设计了模块化安全教学培训课程。该模块化课程体系具有多层次、专业化、多样化和全程化等特点,课程形式灵活,内容丰富,为研究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提供一条新思路。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安全教育;安全课程;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150-02
在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社会对高校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近年来国内高校教育事业国际化的脚步逐渐加快,然而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发展远滞后于整体教育的发展速度。几乎所有理工科学生都需要在实验室接受实验课程学习和相关仪器操作培训,围绕实验室开展的相关工作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为预防和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通过分析实验室安全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难点,探讨现有安全教学体系现状,针对不同研究对象的特点,提出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以加强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和安全技能。
一、实验室安全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难点
高校实验室研究工作涉及各个领域,实验仪器种类和实验手段各有侧重,这使得高校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应具有多层次、专业化等特点。国外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主要侧重实验仪器的安全操作、如何避免实验过程中的伤害以及紧急处理内容,规定制定的细节缜密、操作性和实用性强[1-3]。目前国内各高校在实验室安全教育方面也开展了许多工作。北京理工大学开设安全教育选修课,对新入校本科生进行消防培训,指导学生亲身进行防火、灭火的训练。北京大学广泛征求各院系和实验室相关人员和教师的意见,建立了全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体系[4]。尽管如此,受宣传方式和教育资源的限制,国内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教育仍落后于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5-7],安全管理教育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8]如下。
1.普遍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教育工作的不重视,安全教育工作仍停留在书本上,没有引起工作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关注。
2.现有安全管理教育课程体系不成熟,面向不同专业、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对象,课程内容不具有专业化、层次化的特点。
3.安全管理教育形式单一,局限于发放安全手册和讲座等传统形式,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对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有效的安全管理教育体系迫在眉睫,如何面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掌握安全防护、防护措施和紧急事故处理应对技能,降低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率,成为高校综合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课题[9-12]。
二、模块化安全教学体系
以我校机械与车辆学院为例,针对机械与车辆学院各级实验室实践教学任务繁重,具有面向专业广、仪器设备种类繁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特点,建立模块化安全教育体系如上页图1所示,该安全教育体系具有模块化、全程化、层次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一)模块化
该安全教育体系可按照内容、研究对象、专业等形式拆分成不同模块,根据培训目的和授课对象的不同调整授课内容。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使用事故应力处理模块和环保教育模块,对学生重点进行事故应急措施和安全技能培训;对高年级学生,采用安全教育的专业化模块,针对高年级学生需要进入各个专业实验室使用仪器进行学习,重点侧重指导他们对仪器的安全操作等内容。
(二)全程化、全员化
安全教育始终贯穿教学、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同时,进人实验室的人员包括教师、学生、实验室其他工作人员,有时也包括参与实验的校外人员,涉及人员多而广,所有涉及人员都要接受必要的实验室安全教育。
(三)多层次、专业化
学院实验室涉及的学科众多、专业性强,层次不同的实验室人员更替频繁,甚至有部分风险性高的创新性实验。安全教育课程应能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制定不同的安全管理条例,比如机械工程专业,专业实验室内的数控机床较多,需要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首先进行设备安全操作指导,防火、防电等事故预防措施,以及紧急状况的处理技能;动力能源与传动专业,常用到油液等材料,需要培训学生安全处理实验废料等。安全教育不仅涵盖专业实验,还包罗人身安全救护知识等。因此还设置了安全救护模块的课程,请医护人员现场指导学生如何处理人身伤害等。
(四)多样化
学校主要通过分发安全知识手册以及课堂授课等传统方式对学生和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根据调查发现,学生更偏向于实战演习和观看视频等学习方式,对比传统的课堂理论授课和宣传资料发放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甚至认为传统的方式流于形式化,实用性不高。为此,本课程体系引入多样化的教育方式,通过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学生安全主题小品晚会、安全技能比赛等,加强安全实战演习训练,通过培训学生使用灭火器、危险逃生技巧,模拟火灾现场人员疏散,烫伤、烧伤事故急救处理技能等实战演习;指导实验室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佩戴,水、电设施的安全操作等,提高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互动性,增强学生的安全管理意识,自救能力和应急事故处理能力。
三、结论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的安全是保证人才培养顺利实施的根本,建立成熟的安全管理教育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和实验人员、教师的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增强全体师生和工作人员的紧急事故处理能力,以预防和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对人员、国家财产的伤害,为高校师生营造一个稳定、安全、和谐的科研环境和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芳,李滨,宋瑛琳.国外高校实验教学经验及启示[J].实验室科学,2012,(05):1-3.
[2]阮慧,项晓慧,李五一.美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0):4-7.
[3]郑春龙,李五一.中外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教材建设的比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181-184.
[4]黄凯.北京大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8):1-4.
[5]刘照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4):112-114.
[6]張明,穆建平,范卓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5-7.
[7]刘林涛,田慧珍.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改革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212-214.
[8]李书安.试论高校安全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S4):82-85.
[9]毛磊,童仕唐,龚佩,等.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0):223-225.
[10]曹润花,孟剑靖.创新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140-141.
[11]曾路生,周震峰,李俊良,等.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措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5):243-245.
[12]杨毅.浅谈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