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联大的师生关系

2015-12-11史沁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9期
关键词:教育质量西南联大师生关系

史沁

摘要:师生关系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学生人格的发展,对人的一生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西南联大的师生关系一直是史学家和教育学家们津津乐道的题材。联大师生在南渡征途上患难与共,在日常生活中亦师亦友,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在家国危难之时维系大学精神,这种师生关系典范值得当今大学校园师生倾力传承。

关键词:西南联大;师生关系;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209-02

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个特殊存在,它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组成。从1937年11月1日长沙临时大学开学到抗战胜利后复员北上,西南联大的师生在这八年的艰苦治学、教学、求学期间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这种建立在家国危难之时的师生关系历久弥新,引人深思。

一、患难与共

漫漫求学路,莘莘学子心。从抗战爆发到抵达云南,联大师生可谓历经重重磨难。家国兴亡之际他们理智思考,保存文脉,毅然南渡;风餐露宿之时他们互相做伴,用学习的热情克服旅途的艰辛;缺衣少食的日子里,他们互相扶持、同甘共苦。卢沟桥事变一经爆发,对局势敏感的北大教授们就开始思考中国学术界该何去何从。随着日本人愈发对清华园、南开大学实施毁灭性的轰炸,中国大学有史以来最危难的时刻到了。此时若再不往南方寻找庇佑之地,恐怕中国的文化脉络将惨遭阻截。但当时不少北大教授决心留在北平,“总期四十年辛苦经营之学校,不致成为无人顾视之堕甑。”当时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的教授中名家大师的人不在少数。拿当时的清华校长来说,民国四年留学归国,担任清华学堂教务长,清华大学留美学生监督处监督等职。梅贻琦民国二十年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开始在清华执行其办学理念——“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南渡。此等理念不可不谓为联大南渡中的最初的人文关怀。于是,联大师生的“学术长征”由此展开。战争的恶劣环境加上通向“彩云之南”的路途艰辛给师生造成了生活上的种种不便。但联大的老师们勇敢地选择和学生一起“走下去”,有了大师的陪伴,联大的这次学术长征顿时有了精神动力。当时联大学生向长清在后来的个人日记中记载:“联大老师参加步行团的有十位之多。我已记忆不清,只是从李珍焕同志赠给兆志同志的一张保存了四十余年之久的照片里才充分肯定他们是:闻一多、曾昭抡、袁复礼、黄子坚、许维惧、李嘉言、李继侗、毛应斗、郭海峰、吴征镒。”穿着军装、草鞋,背着水壶、油纸伞,这样的求学之路在现在学生看来肯定苦不堪言。但一路上师生却传递着“以苦为乐”、“安贫乐道”的士人精神。著名诗人闻一多在长征路上不忘采集民间歌谣,研究不同民族的语言,他经常坐在公路边,和学生们一起议论国事,谈学问,谈所见所闻,带领学生对当地风土人情进行写生。化学家曾昭轮先生以身作则,几乎成为了学生的一员。湘黔滇旅行团的学生唐敖庆回忆:“每天早晨,当我们披着星光走了二三十里路时,天才放亮。这时远远看见曾昭抡教授已经坐在路边的公里纪念碑上写日记了。等我们赶上来后,他又和我们一起赶路。曾先生每天都如此。”尽管没有教室、宿舍、设备,连书籍也为数不多,联大师生却写下了一本本日记、观察心得和画作,翻看学生的旅行日记,有的文辞优美,有的幽默风趣。若你崇敬的大师们和你一起旅行,在路上亲切地教导你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何苦之有?就像梅校长说的,大学之道是“从游论”,古有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今有联大师生绝檄南迁。

学习知识的过程比知识本身更具价值,联大的老师们以身作则,以情动人,在无声中传递给学生这样一种信念:无论时间、地点、环境如何,学习是一种感知世界、理解生活的过程,绝不是高坐庙堂装模作样地摇头晃脑。可是现在很多老师都忽略了这一点,特别在高校里,他们忙于对学生进行机械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很多学生可能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然而他们却缺少了学习过程中兴趣、能力等的培养。

二、亦师亦友

教师与学生不仅存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关系,还存在感性的情感关系,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友谊关系,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完整的人格有着重要意义。在云南生活学习的岁月里,联大师生身居陋室,还要常常“跑警报”,他们相濡以沫、平等交往,是情感融洽、亦师亦友关系的典范。历经艰难,梅贻琦和联大常委们期盼的步行团终于平安到达昆明,从此大家哀乐与共,患难八年。梅贻琦曾在日记中描述了自己居住条件的尴尬:“屋中瓦顶未加承尘,数日来,灰沙、杂屑、干草、乱叶,每次风起,便由瓦缝千百细隙簌簌落下,桌椅床盆无论拂拭若干次,一回首间,便由满布一层,汤里饭里随吃随落。”教授的生活尚且如此,失去家庭资助的学生就更加艰苦了。然而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民族,如此执着于它的山河大地和传统文化,如此视尊严高于生命,将培育后代视如自身的延续。身处西南联大,仿佛身处一个大家庭,处处充满了自由、包容的氛围。由于经常“跑警报”,学生上课的时候其实是不多的,与老师的交流很多都是在生活中。老师和学生完全像一家人,随时听他教诲,什么问题都谈,书本上的,社会上的,生活上的,情感上的。姚秀彦说:“联大的老师,现在很难让后人体会。现代的大学,无论台湾也好,哪里也好,设备是非常好,高楼大厦,新的设备,行政效率也高,但是没我们那时候的情调。”学生与教员一起兼职、教中学,聚集在一起吃饭,成立新诗社。师生相濡以沫的情感,共度艰辛的乐趣,这是一种骨子里的文化、骨子里的风雅。物理学家李政道一生视老师吴大猷为父亲。李政道说:“吴先生,当时可以说是一九四五年一直到现在,五十五年,我们从师生关系到很深厚的朋友感情。”“弦诵在山城,情弥切”,联大师生不止是生活上的朋友,更是文化上的“知音”。教有教法,学有学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却又如此密切不可分割。教师的最高层次是成为广义上的教师,而非狭义上的职业教师。即,在学生眼里,作为一个独立人格与他们进行平等交往,而不是带着教师的标签。

三、严格要求

联大教师的人格魅力、满腹经纶让学生折服,在教学方式上,他们“言为士范,行为士则”,老师的教授方法从不墨守成规,一方面他们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他们对待学生又异常严厉。老师上课各出奇招,但却完全遵循了“启发式教学”的理念,老师教得活,学生学得活。摩擦力学专家郑林庆回忆说:“比如,有一道题应该怎么做?先不给学生讲,让你们想,他也在那儿想。看了半天,画了一条线,这条线一画下来,问题立刻就清楚了。所以你就跟着他想,他不告诉你怎么想。他画出那条线,你立刻就悟到:哎呀!我就没有想到画这根线。他为什么就能想到画这根线?就是几分钟的时间,是几堂课教不出来的东西。”教授中有一个怪人叫陈有鼎,进场跑去听别的教授上课,坐在后面打瞌睡,没想到过一会儿他站起来说道:“你讲错了。”联大教师将自由与怀疑精神的种子播撒进学生心中,所以在联大,没有谁一定代表真理,没有谁永远无法出头,大家都“仰之弥高,钻之弥深”,这种对知识本身的纯粹的敬畏促使教师在治学上反复斟酌、一丝不苟,这也是教师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任的表现。朱自清教授的兄长朱物华很注意学生缺席问题,多次对学生强调,按照教务通则的规定缺席超过3次,就不能参加考试,并说:“假如你缺课太多,你将不及格。”陈省身回忆联大生活时说:“学生有成就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鼓励。我尊敬学生,我希望他有一天比我好。我不是摆架子,学生不用功,我骂他,批评学生,所以我有好多学生。”可见,联大教授的严格要求是建立在与学生的互相尊敬上的,只有尊敬学生的人格,真心为学生的发展身体力行,才能培养真正的人才。

四、精神导师

西南联大出现在我国近代政治、文化革新的关键点,它的教学氛围与当时知识分子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一方面,西南联大的教师们大都经历过中国传统文化的严格训练。正因为对传统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理解,他们才能将民族气节与日常教学融会贯通。闻一多讲诗,刘文典讲《红楼梦》,潘光旦讲优生学,吴晗讲形势。每讲到山河之痛,国破家亡,台上痛哭失声,台下群情激愤,学生们的心田向精深的导师敞开。曾为联大学生的邹承鲁先生回忆母校时说:“在艰苦条件之下坚持做学问,是西南联大最重要的学风。西南联大很艰苦,但是还有实验课,你必须上,管理得很严。学生是跟老师学的。老师都那样,那学生就照干了。”当说起国难,先生回答:“科学救国。”生活在现在这个“科学技术决定生产力”的时代,听到邹承鲁先生谈到联大对他一生的影响,简直是振聋发聩。另一方面,联大179位教授中,有156位留过学,他们及时把握住了西方大学制度的核心,特别是独立、自由的学术思想。西南联大被称作战时中国的“民主堡垒”,跟它自由的氛围是分不开的。除了办学思想自由、学生听课自由、教材选用自由、学术方式自由以外,联大教师希望学生真正理解的,是精神上的自由。我们为人处世或者研究经世之学,要冲破世俗与世故的单纯,才可能解放自己的精神,释放出人的智慧,从而得到一个宏大的世界。

五、结语

西南联大在国家危难时期铸就的师生关系典范带给我们无限的启示。第一,和平年代物资充裕,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但仍然要有民族危机感,领土争端、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等都是社会不安定因素,而高校师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和希望,只有荣辱与共、同舟共济才能保证民族兴旺繁荣;第二,高校师生关系冷漠疏离司空见惯,老师不关注学生,学生不搭理老师,师生之间甚至形同陌路。联大师生启示我们,教育者自身修养和情感投入至关重要,而受教育者尊师重道、感恩之心的培养不可忽视;第三,目前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层出不穷,伪造、篡改、剽窃等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这是对教师道德形象的极大亵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教师道德水准的严格要求,教师须以身作则,为学生积累精神财富。

致谢:本文写作过程一直受到周勇老师指导,特向周老师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教育质量西南联大师生关系
西南联大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二)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由西南联大想到的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
怎样运用多媒体教好英语
对职业教育发展中“软实力”的思考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