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的应用
2015-12-11严中祥
严中祥
21世纪的课堂上,PPT已经渐渐取代了以往的黑板成了学生课堂上关注的焦点。在科学课堂上,尤其是优质课或是公开课的课堂,PPT似乎成为科学老师们最爱加以“装修”的地方。但是在知识更新换代如此之快的今天,如果仅仅局限于使用现代化教学资源中的一种,似乎有点赶不上潮流的感觉。其他的一些技术手段似乎也应该更多地走进课堂,服务于课堂。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谈一谈视频教学在课堂上的应用。
一、视频教学的发起
一节好的科学课应该是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不是简单地实验、记录,而是让学生体验整个科学探究过程。《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责任。笔者认为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不是在一条条的科学死概念下形成的,而是在“观察——提问——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这样一个探究循环过程中慢慢养成的。
想要完成这样一个探究过程其实并不容易,往往问题就出现在观察上。由于场地和时间的关系,学生没有办法去观察到更好地素材。以我校科学校本课程《物质的变化》一课为例,要想让学生去观察尽可能多的物质变化过程,指望学生慢慢去看似乎不太可能,这个时候老师在课前对素材的选取和后期加工就显得相当的重要。这也是笔者赞同以视频的方式导入在科学课上是可行的原因。
二、如何利用视频来教学
笔者所说的视频教学里的视频不是在网上随便找,或是在生活中随意的选取,或是找几个学生简单地拍摄,而是选取可用的视频素材进行非线性编辑后的成果。这些素材可以是网络上的,也可以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实验现象,利用他们去制作一个符合课堂、符合学生学情的视频资源。
(一)观察类视频在引入课堂中的应用
前面笔者也说过,观察的结果往往会影响到学生对探究的欲望,影响到一节科学课的成败。《物质的变化》一课涉及了许多的物质变化知识和实验,学生观察现象需要实验,学生探究物质变化也需要实验,学生验证自己假设同样也需要实验。然而一节课也就40分钟,这时候就是视频教学放光发热的时候。
我在课前选取了六个实验:水加热沸腾冒“白气”;纸片的燃烧;酸碱在指示剂下的混合;黄豆绿豆的混合;折纸飞机和小石块和稀盐酸的混合。显而易见,这里面的物质变化包含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我设计这六个实验的初衷就是让学生发现物质变化的本质,从而认清物质的变化。但是如果让学生一个个去尝试这些实验,时间上是不允许的,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观察现象上,似乎也是不值得的,但是课前的视频准备却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在课前利用了家用摄像机对六个实验进行了录制,对选取了好的素材进行了后期的处理。在我录制的过程中,六个实验依次做的话要花掉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而做好的视频资源的时间只有1分钟。尤其是水沸腾的实验,时间慢,而在视频里却可以加速播放,省去了大量的无用时间。试想一下在生命科学板块,观察植物生长或是种子发芽,基本在课堂上无法实现,但现在通过后期视频的剪辑却很容易就实现啦。
(二)演示类视频在实验过程中的应用
这里的演示类视频和观察类实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物质的变化》第二课时,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去寻找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证据——新物质。其中有一个环节是需要学生去体验化学变化过程中会有发热的现象。把生石灰与清水混合会发出大量的热,这个热量能够把生鸡蛋煮熟。学生肯定会对这个实验感兴趣,但是这样一来会带来两个问题:时间不够和安全隐患。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视频资源也能很好地利用。我们可以利用flash制作可爱动画结合实验现象向学生展示生鸡蛋煮熟的过程。这样一来学生不用冒着安全隐患去了解到发热的现象发生,同时也缩短课堂时间,也没有磨灭学生的兴趣。
(三)说教类视频在结论讲解过程中的应用
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假设,实验……最终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每个实验小组都会得到自己的实验结论。笔者在这里认为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抽象出现像背后隐藏的事物的特点,这是孩子们所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如何才能让孩子有成功的喜悦呢?他们的不同结论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呢?这个时候需要用一个说教类的视频,让学生恍然大悟,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
笔者认为,他们只要完成了探究就是很了不起的,值得表扬的。《物质的变化》一课中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物质变化现象,进行着分类。有按照颜色分类的,也有按照气泡分类的,也有按照新物质分类的。他们之中的结论也却和现在的正确答案大相径庭,但是还是要给参与到完整探究过程的学生点赞。
结束语
视频教学在科学课堂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综合性的。视频教学的背后同样有老师的付出、学生的参与,更有科学老师对现代化教学资源的一种合理运用。笔者认为像后期的视频编辑、flash、PS等技术手段应该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这对参与到完整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帮他们节约时间加深理解,掌握学习规律,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涟水县徐集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