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融入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5-12-10张振林

科教导刊 2015年32期
关键词:两型社会孝感市武汉

张振林

摘 要 城市圈建设和地方高校发展存在着紧密互动关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地方高校在促进人口的市民化、产业结构升级改造、城市文化品位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也对区域内高校提出新要求。湖北工程学院地处在融入武汉城市圈的探索与实践中,围绕建设孝感市六大基地,坚持办学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精准对接地方;加强校地合作,为城市圈建设提供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武汉城市圈 融入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11.006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Local Colleges into the

City Circle "Two-oriented Society" Building

ZHANG Zhenlin

(Office of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Xiaogan, Hubei 432000)

Abstract City circl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 is a close interaction betwee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the engine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citizen popul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promo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urban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Wuhan city circle "two-oriented Society" construction, but also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region.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is located i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to the Wuhan city circle in Xiaogan six bases around the building, adhere to orientation, applied talents; exert discipline superiority, precision docking place;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chool, the city circle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personnel, intelligence and technical support.

Key words local college; Wuhan city circle; integration; practice

2007年,经国务院同意,武汉城市圈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试验区成立以后,武汉城市圈实施了科技、教育、文化等“九个联合体”建设行动;2008年,教育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两个计划的实施,旨在为湖北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孝感市是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正在打造“湖北的苏州”,作为地处孝感市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湖北工程学院立足孝感,放眼“1+8”武汉城市圈,充分发挥自身人才与智力优势,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融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探索自身发展之路。

1 城市圈建设与高等教育发展的互动关系

(1)人口市民化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促进人的社会化,《学记》有言“建国军民、教学为先”“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德国的凯兴斯坦纳明确提出:“国家一切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便是造就公民。”①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人口市民化趋势明显,而公民的社会化及人口素质的提高,主要靠教育来实现。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极大地促进了人口市民化,《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355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7.5%。②尽管如此,与美国、英国等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任务艰巨,加之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要求,客观上要求提高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为城市圈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反过来,城市圈的快速发展,也将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大学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条件。

(2)产业结构升级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我国三大城市圈相比,武汉城市圈特别是周边城市的现代化功能远未完善,产业结构升级的任务艰巨。以孝感市为例,201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354.72亿元,三大产业结构为18.6:49.1:32.3,第一产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51,第三产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4,第二产业中支撑发展的大项目、大产业还不够多,经济转型升级压力较大。大学是城市圈内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地方高校在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高素质人才聚集等方面具有优势,应该为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应用型人才支持、技术和智力服务;同时,城市圈的这种发展要求,对区域内的大学,是重要的发展机遇。

(3)城市品位的提高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发展城市圈的重要目的是促进经济的繁荣,城镇功能的完善,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把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要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核心是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大学是最传统、最核心的学习型组织,是都市文化品位的核心要素之一。与国际和国内城市圈的快速发展要求和目标相比,武汉城市圈内的高等教育力量和人才数量长期居全国前列,比较优势突出,地方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其思想库、文化源的重要作用,为构筑学习型城市、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作贡献。

2 地方高校在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的新使命

(1)进一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据统计,武汉城市圈主导产业主要是钢铁、化工、纺织、轻工、食品、医药、电子等,目前,武汉城市圈技能人才总数为263.0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94.61万人,分别占城市圈常住人口(2998.93万人)的8.77%和3.15%,比例较低。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需要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也就是既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应用性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转化、应用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要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牢固确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坚持以生为本,改革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完善教学评价;坚持面向区域需求建设学科,强调专业对接产业,建设“双能力型”教师队伍;突出产学研用结合,建立多方参与的治理结构。

(2)进一步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高等学校的现代使命还在于推动、引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进步,所谓大学依托地方而生,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求发展。调研指出,武汉城市圈的科技资源储备和科技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于我国各大城市群第3位。但是,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实力未能与其科技实力匹配,原因在于科技成果没有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进步在武汉城市圈建设中贡献率较低。③因此,地方高校要积极主动地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推动“科研机构实体化、科研成果产业化、科研管理学术化、科研经费社会化”。最为重要的是要授予科研团队研发成果的使用权、经营权和处置权,深化科研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改革,支持科研人员创新企业。

(3)加强对地方人文资源的挖掘、传承、发扬和创新。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有史以来的总积淀,代表着这个国家民族的性格,区域文化则是一定区域在历史发展过程的总结,是本区域的标志,社会无论如何发展,都不能将文化丢掉。在城市圈的建设过程中更要注重打好区域文化这张牌,大学作为文化的重要衍生和传播基地,研究、传播和推广传统文化责无旁贷。地方高校要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师生自觉践行先进的文化理念、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带动社会的文明进步,使广大师生的新思想、新观念、新行为渗透和辐射社会的各个领域;启动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在满足师生员工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校园文化品质的同时,努力成为引领区域文化发展的“辐射源”,不断提高文化实践力。

3 湖北工程需要融入武汉城市圈的探索与实践

(1)适应需要,坚持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最主要的职能是人才培养,作为地方高校来说,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发展,最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为此,湖北工程学院一是结合办学历史和自身实际,坚持地方性、应用型、教学型的办学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即强调学生在掌握较为系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本领。二是积极推进“一主两翼多层次开放办学”办学模式改革。在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与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合作,全程培养硕士研究生70余名;坚持办好教师教育专业,实施“国培计划”,累计为省内32个县市(区)培训1200余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固定学程和灵活学制相结合、理论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积极拓展成人职业教育服务领域,完成各类非学历培训近万人次。

(2)发挥优势,精准对接,深度融入地方。高校主动融入地方发展,除了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外,还要抓住学科专业建设这个关键,带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培养特色和优势。湖北工程学院围绕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布局,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坚持“优先发展工学,在理学、农学方面形成比较优势,促进其他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如孝感市作为建筑之乡,常年活跃在外的建筑大军有数十万人,其培训提高空间很大;光电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拥有像华中光电这样的一批光电子企业,为实现产学研结合提供了基础;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产业提供了条件;农业基础较好,有农产品深加工的优势和需要。基于这样的判断,湖北工程学院依托优势学科,以学科专业为载体,深度融入地方。

(3)校地一体,强化研发,为城市圈建设提供智力技术支持。孝感市在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过程中,提出建立工业协作配套基地、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商贸物流集散基地、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人力资源培训基地、科技成果转化等六大基地。2010年,湖北工程学院与孝感市签署《校地合作共同发展框架协议书》,率先在省内建立校地合作、开展教育改革试验、实现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经过努力,学校在支持孝感市建设六大基地方面取得成效。如深化太子米、银杏、板栗、红栀子、珍珠花、米酒、麻糖等特色农产品的改良、加工、保鲜等技术研究,建成孝感市农副产品生产、深加工的技术研发和服务中心;以“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及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成为规划、建设孝感市 “两山、三湖、五个一”的重要力量,打造了村镇规划与设计服务地方品牌;加强与武汉城市圈内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用人基地和毕业生人才信息库,为城市圈输送优秀毕业生;加大“湖北省孝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力度,通过挖掘、开发和推广孝文化资源,推进孝感市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打造孝感市和武汉城市圈深厚的人文底蕴。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2009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D20090032)

注释

① 张秀雄.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施[M].台北:师大书苑发行,1998:3.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07-30)[2015-08-07]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 201507/t20150730_196698.html.

③ 吕东升,张世华,肖玉明等.增强城市耦合度 提升核心竞争力——关于武汉城市圈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J].政策,2010(11):13.

猜你喜欢

两型社会孝感市武汉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孝感市:出台《孝感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
湖北省孝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图书馆治理
孝感市水产局举办“渔稻综合种养”特色培训班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视角下的长株潭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