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015-12-10李和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7期
关键词:现象培养策略

李和平

摘要:目前,我们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分析和研究还很薄弱,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必要对学生的种种学习态度做持续的、系统化的观察和评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同学和教师的沟通和交流不断实现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态度不仅指学生对待学习的方式及其学习表现,还包括学生与人相处的态度和对待自身发展的态度。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全面发展,课程改革的成效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关键词: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现象;原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231-02

每个时代的教育都有自己的思想主题。21世纪的基础教育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尤其关注少年儿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育涵养。应试教育的残留,还影响着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的情感需要和态度的变化,教师关注的实在太少。

一、现象

1.“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很不好,我要找班主任,让班主任和他的家长好好谈谈。”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与否,决定着他(她)的学业的好坏。我们大多数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关心程度远远不够。我们习焉不察的看法是,科任教师过度重视学生的知识水平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在面对那些学习态度较差的学生时,自然会想到这个班的班主任,认为他们没把工作做好,抑或该孩子的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大多数的科任教师都不会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作为自己的教学工作内容,更谈不上对学生学习态度进行系统的培养。而事实上,学生对一门学科的态度积极与否,与这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该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学生的学业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

2.“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好,因为他(她)学习特别扎实、勤奋,上课认真听讲,经常不会就问,每天都认真完成作业……”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教师对好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语言。事实上,我们对学生学习态度的理解和研究还很薄弱。不难看出,以上评估学生学习态度的语言,给人一种笼统的、不明确的、甚至不可靠的感觉。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真实事件相比较,这种感觉就显而易见了。平时,我们经常遇到那些勤勤肯肯、埋头苦学的孩子,他们往往经不起测试。一进行考试,准是不理想。这种“勤奋的态度”,其实不见得有多好。平时课堂上,有些学生目不转睛地端端坐40分钟,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看起来态度够好了。但事实告诉我们,这样的学生,一节课下来,能弄懂的东西并不多,这样的态度也不能说好。平时经常发现一些学生“不懂就问”,自己丝毫不去动脑,抑或动脑很不够,更谈不上探究和钻研了。这对孩子们的学习没有多大帮助,反而会助长其懒惰性、依赖性,这样的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不能算好。我们当老师的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具体分析和研究过于表面化、笼统化。与学习态度的重要性相比,还远远不够。而这种肤浅、笼统的判断和评价,无论对我们教师理解学生、研究教法,还是帮助学生发展,特别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估和指导,难以产生有效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展开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3.凭一两次直觉或者观察,就轻易下结论。这个学生性格傲慢、脾气很坏,学习也不好,与老师发生冲突,要么软抵抗,软硬不吃。而我们把这种偶发的教育事件,轻易地下结论为,该生就是一个“无药可救”的“双差生”。事实上,这种认识的根源,在于教师不清楚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估需要可持续、系统化的观察。而我们初次接触这样的“问题生”,就已经形成了这样偏颇的“第一印象”。这种评估,就是一两次直觉再加上自己的主观判断形成的,这是不可取的。平时遇到这些“问题生”,针对他们这种“不作为”的态度,我们不妨做多层面的追问。因此在对“问题生”的学习态度展开评估时必须对该学生的情况进行客观的了解,评估结果必须建立在大量的事实依据上。

二、原因

分析以上现象的原因,我们教师的主观误区则是主要的。

误区一:态度是偶尔得到的,并不需要每天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把它纳入自己的工作职责。针对这种普遍认识,美国心理学家克伯屈指出了一个我们都能认识到,但又经常被大家忽视的客观事实,这就是“共时性学习”的理念。克伯屈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成是由三种学习同步进行的,这三种学习分别为正学习、副学习以及附学习。其中,正学习是指学习某项特定的技能,副学习是指学习其他有关知识,而附学习是指学生在发生学习行为时的态度、思想和情感等。

这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个特定的事物会产生三个方面的反应。此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施加的作用对学生造成三种影響。克伯屈认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学生的正学习和副学习,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和情感却很少进行专门的教育。然而实际上,各种理想各种态度都有其自身的生活史。每一种都像事实、知识或技能一样,是实实在在培养起来的。”因此,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育思维,从三个方面同时入手,从而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误区二:态度是学习过程中自动产生的,无需专门培养。事实告诉我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一定会使学生形成一种态度。因此,我们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培养。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态度不在考试范围内,自然也就排斥在了教师的注意范围外了。考试固然是衡量学生学习和教师工作的手段,但至今考试仍然只侧重于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被排斥在了考试的关注范围之外。针对这种思维误区,教师必须重新建立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认识,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这需要教师密切的关注、计划和培养;“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和教是“共时性学习法”,是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外,不能仅凭对学生一次或两次的观察就对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妄下定论,需要我们进行可持续的、系统化的观察才能发现其规律,把握其科学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这需要家长、班主任以及各个任课老师的共同努力。

三、策略

我们知道,第八次课程改革对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但它们之间都有一个共通点:明确学生该以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待这门学科,并且如何在该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将这种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出来。但我们必须清楚,学生的学习态度不仅仅是对学科知识的态度。因此,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的研究和分析,构建出一个完善的评估体系。上世纪80年代,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在《社会心理学》中将态度定义为:“态度是对任何一个特定事物、观念或人都带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的持久系统。”根据这一理论,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对涉及到的人和事形成的认知情感、行为方式等都属于学习态度。所以,我们必须对学习态度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孤立的,必然会与老师和同学产生各种交流关系,这样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所以学习活动实际上分为求知、交往和自我发展这三个方面,因此学习态度也就分为求知态度、交往态度和自我发展态度。

求知态度。根据对象的不同将求知态度分为对待知识的态度和对待学习方式的态度。由于知识自身存在多样性和层次性,每个人对知识都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他们的兴趣爱好也有所不同。我们要引导学生不断探究深层次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此外,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常见的学习方式有阅读、听课、讨论、社会实践等,每种學习方式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学生只有掌握了所有的学习方式,才能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

交往态度。交往态度主要分为对老师的态度和对同学的态度。(1)对教师的态度:平时不乏这样的事例,有些学生喜欢上某一门学科的原因,是代课教师长得漂亮、帅气、态度和蔼、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反例也有,因为一两次批评,有些学生一反常态,不喜欢这位老师,从而不喜欢上他(她)的课。无论是这二者之中的哪一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都会产生不良影响。(2)与同学交往时的态度:我们在平时教学中采用参与式合作学习时,每个小组总有个别学生唯唯诺诺,惟别人是从,自己没一点质疑和主见,原因是,人家比他学习好,能言善辩。你想方设法激励、引导、启发他,他也只能发表一点肤浅的看法,谈不出个所以然来。这就是学生平时学习态度不积极造成的结果。

自我发展的态度。包括对自我的总体评价,对自我智能的评价。我们不难发现,平时课堂上让学生互相评价或作自我评价,有的学生总有谦恭之词,总会说自己某方面不如别人,别人(特别是学习好的学生)无论什么方面都比自己强。平时也不难听到,学生如此自我评价:我没有他人的英语天赋、没有人家的数学天才、没有别人的音乐天赋等。当然,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未免断言过早。而这一切,根源还是来自我们教师或家长平时的极端评价。(1)对自我作为学习者的态度:我们要在平时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形成一系列作为学习者的积极态度,如“我会学……”、“我能考好……”、“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我的事我做主”等。(2)对自我发展的期望:我们应该鼓励每个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这样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所以我们可引导学生对自己设立一个具体的期望值,即使承受一定压力,也会驱使自己实现这个愿望和期望。这样,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也可以随之形成。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能够认真看待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情绪,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使学生的思想、态度、价值观得到健康的成长,使其生命涵养得到丰厚的积淀。

猜你喜欢

现象培养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