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化学中考题 启迪教学智慧

2015-12-10杨锡琴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6期
关键词:教学智慧中考题初中化学

杨锡琴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考试题中图像图表题、实验探究题等题型的解题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各种能力及答题技巧培养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初中化学;中考题;教学智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251-02

初中化学是初中学生最后开启的一门功课,因为化学的思维方法特殊,思维视角与众不同,较其他理科不易于学生接受,有很多学生学习化学感到困难,在中考中拿不到高分,因此作为一线的化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教学中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用机智的教学智慧引领学生学习。历年来,中考化学试题题目众多,一味盲目训练,不讲方法,只会让学生在题海中无法自拔,面对中考试题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动脑思考,整合各类资源,深入研究,抽象出思维方法、解题技巧,利用教学智慧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下面笔者就一些中考题的解析浅谈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图像图表题启示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读图、读表能力的培养

河北中考理综试卷每年都会有许多的图像图表题,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设置图形和图表来考查学生对学过知识的理解,比如对标志的认识、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的理解、溶解度的理解、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分类、物质的性质等内容,请看下面这几道图像图表题。

(2012河北) 7.图2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这道题考查了反应物生成物的判断以及反应类型,甚至B、D选项还涉及到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内容,常见题型是表格信息题,可2012年题型摇身一变成了图像信息题,颇有新意,别具一格。

(2013河北) 6.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

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

这道题考查的是溶液的相关知识,常见题型为图像或图示信息题,而2013年却变成了表格题,这两年题型变化体现了图像与图表题的相互变形。

(2013河北) 7.把等质量的X、Y、Z、M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同体积、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再把X加入到Z(NO3)2溶液中,M加入到YNO3溶液中。反应关系如下图所示。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Z>X>M>Y B.X>Z>M>Y

C.X>Z>Y>M D.Y>M>Z>X

这道题的新意何在?通过图像中纵坐标物质质量的变化来判断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之间是否发生了反应,貌似计算却不是计算,突出了传统题型图表化。因此,无论是图像题还是图表题,都是将数据处理与化学问题融为一体,信息量大,涉及到信息寻找、选择、加工、整理、重组、应用等。比如说表格题就要注意表内数据的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各项数据,分析所列各项的含义,积极关联化学知识才能成功解题。图像题首先要认清横、纵坐标的意义,其次分析变化趋势,上升、下降、不变的原因,特别关注出现拐点的意义,学会把图像图表的变化和化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实际上这些题目考查的知识都很简单,但是以图表的形式呈现,与其说考查的是知识,不如说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图、读表能力。果然,2014河北推断题又考察了学生的读图能力,给物质的信息时突破了往年的常规题型,利用图示展示物质性质之间的内涵关系,不拘一格,非常新颖,学生只有读懂AB和DE图示关系才能做出推断题。原题如下:3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图2所示的是A、B、D、E的相关信息(重叠部分表示两种物质的共同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物质E的用途之一为 。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通过这几道题的分析发现每一年图表图像题都在创新,因此教师应该积极研究此类题型,改变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尝试应用图表分析解决化学问题,表述自己的思路与思维的结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识表识图的能力,更能通过这个过程训练、优化学生的思维策略。

二、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答题技巧等的能力培养

我们来看2014年的实验探究题,原题如下:35.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做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 ,证明有水生成。(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蠟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 ,析出了氢氧化钙。同学们又用图20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 。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图21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 。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答一条即可)。

这道题整合性很强,确实能考察出学生的能力。首先说它的综合性,穿插了第一单元蜡烛的燃烧、第七单元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然饶以及充分燃烧的条件、第九单元氢氧化钙的溶液加热后蒸发水或是升温后溶解度减少都会析出晶体的知识点、第六单元碳和一氧化碳均能还原氧化铜,但实验之间有干扰问题所以引出棉花的作用,化学上的干扰问题是难点,也就相当于数学上的难题具有多种情况,而且在化学上还互相有影响,所以更难,最后还考察了CO还原CuO的实验顺序,防止生成物被氧化的问题。其次当实验情景和实验素材都已改变时,必须要求学生在拥有原来知识的基础上具有应变的答题能力,学会变通答题,所以我们教师一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但是这个教学目标是最难达成的,路途之遥远,我们还在路上,但我们会坚持不懈的去追求。对教学中的一些规律性、推理性、结论性的知识结论,我们还要及时的进行总结归纳。

以上是结合部分中考试题,浅谈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与启示,希望抛砖引玉能启迪同行们的教学智慧,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文章非常粗浅,肯定有不妥之处,还恳请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教学智慧中考题初中化学
一道中考题的多种解法
从一道中考题的三种解法说起
由一道中考题引出的规律
一道中考题的拓展及推广
“互联网+教育”理念下教学智慧影响因素分析
彰显教学智慧,打造高效阅读课堂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