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效益审计
2015-12-10陈喜辉
文/陈喜辉
论经济效益审计
文/陈喜辉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加强对经济效益审计的深入研究,是新形势下我国审计工作的客观发展需求和必然趋势。经济效益审计,从概念上来看是指审计机构、人员凭借既定的标准为基础,对被审计机构或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展开的针对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工作,客观上是一种监督机制。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经营运作效率是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目标。
经济效益审计;必然性;体系建设
20世纪40年代,经济效益审计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是对传统审计理论的重大突破,并且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之中,不断完善与成熟。目前,我国的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性,有条件的机构也开始组建独立性较强的审计部门和审计人才队伍,从而实现对机构经济活动的定期评价和监督。简单来说,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工作的新趋势,是在原有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系统性的分析和审查。经济效益审计是对被评价机构经营状况、经济成果效率性和成果性的双重审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在各机构、组织中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既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趋势。目前,建立健全经济效益审计的指标评价体系,是经济效益审计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
一、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意义
(一)经济效益审计能够推动机构组织转变意识
由于受到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一些机构尤其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还存在一些抵触市场经济的思想和行为。一言堂、一股独大、官僚作风等现象仍旧在一些机构残留,容易诱发贪污腐败、决策失误、打压员工主观能动性的风险。通过实施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将发现在不正之风公之于众,对这类落后意识进行深入分析和批判,并且从根子上展开治理,敦促各机构进行自查,扫除一些妨碍、组织机构进行现代化发展的思想障碍,为机构的长远可持续性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如果在经济效益审计中发现问题,一定不能姑息,否则会给机构遗留下运作风险,要准确、客观地做出经济效益审计评价,尽快转变思想意识和工作作风,提高各机构的市场竞争力。
(二)经济效益审计有助于解决我国各机构组织的人才短缺问题
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关键因素仍然在于人才储备。目前,我国的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形式也不容乐观,大量的管理型、技术型人才流向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和外资企业。要想尽快遏制人才流失的现象,不仅要依靠国家的宏观政策,更要充分发挥出经济效益审计在解放机构思想上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重视人才培养问题,提高机构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将各机构、组织的企业制度呈现在公众面前,客观判断其是否能够为人才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尤其是能够为优秀的科研性人才提供必要的工作平台,是否具备科学、人性化的激励制度,在待遇方面是否有市场竞争力等等。在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如果一旦发现同人才培养相关的制度、政策、管理方面的问题,就应该及时向机构组织进行反馈,让其充分重视起来,解决好人才培养、管理问题。
(三)经济效益审计是推动组织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让各机构、组织能够最大程度上利用相应资源已经成为了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这一举措来提升机构的自主经营权,从而提高机构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然而,目前我国各机构的自我调控能力还比较薄弱,控制手段也十分单一,再加之我国的宏观调节机构仍未建立健全,因此,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就尤为突出。可以说,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不仅有助于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层面的自我完善,还能够进一步挖掘机构的发展潜力,最大限度减少浪费和损失,并且及时发现机构的不恰当经营行为并予以调整。
二、提升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水平的措施
(一)逐步完善审计标准体系
目前,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大多已经制定了体系化的审计法规和准则,因此在审计实务中,可以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以美国审计总署为例,已经颁布的《政府组织、项目以及职能部门的相关审计准则》,就是以“优先实践”这个概念作为衡量效益审计工作质量的基本标准,同时采用“金额化”辅助实施。澳大利亚在审计标准体系的制定上也是可圈可点,该国审计署先后发布了《内部预算实务指南》、《效益审计业务指南》等政策,在审计准则、指南、立法方面都做出了很多完善性工作,推动经济效益审计逐步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比较中,我国在经济效益审计的立法工作方面还有着不小的差距,未来应该引起充分重视。首先,在今后的立法工作中,相关审计机关的权限还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并在基础上对审计工作的开展做出更高程度的规范。从我国现有的《审计法》来看,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已经成为了经济效益审计得以开展的主要法律根据,但是实际可操作程度并不高,因此,在立法层面,仍有需要针对经济效益的法律定位做出进一步明确。
(二)提升审计规范性,进一步完善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制度
高质量的经济效益审计,离不开健全的审计质量和内部控制,各机构和组织应该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经济效益审计体系,以此作为对具体审计行为的指导和约束。与此同时,除了常规的事后审计之外,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也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三者之间应该做到环环相扣、相互促进。从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内容上看,绩效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对梳理机构资金运作、规范经营行为有积极影响。具体来说,机构为了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该在充分考虑实际工作需要的基础上,实时对经济效益审计所涉及的工作机构进行安排和调整,不断壮大经济效益审计力量,为不同的经济效益审计项目组建匹配的工作机构,将审计力量尽可能发挥出来,并与审计人员的绩效考核相挂钩。
(三)重视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经济效益审计水平的提升,必须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审计人员队伍,才能够不断适应未来各个阶段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的客观需求。由于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过去对审计人员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强化对审计人员的重点培养已经刻不容缓。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机构的审计人员往往都直接来自于各大财经会计类大专院校,或者是直接从单位财务部门、内审部门抽调组成,从知识结构上来看较为单一,对法律、工程、计算机、管理学等学科知识的渗透较少,人才复合型程度不高,在一些机构中已经逐步显现出难以满足现代经济效益审计工作需求的情况。鉴于此,机构在培养经济效益审计人员的过程中,不要再仅仅局限于财务人员、内审人员,而是可以将眼光放长远,考虑让经济师、工程师和其他对机构管理工作十分熟悉的人员共同参与,这样的一支审计队伍才有可能准确、及时地找出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潜在的问题,继而为提高经济效益审计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任何一项经营管理活动都不可能脱离管理和经营两个环节而单独存在,经营管理和经营活动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组织的实际经济收益。对于每一个组织来说,如果在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明确的管理目标,就极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迷失方向,难以达到理想的收益水平。鉴于此,努力提升经济效益,是任何组织经济工作领域的头等大事。在这一客观背景下,经济效益审计无疑给我国各个机构或组织提升管理水平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郭蕊.论经济效益审计 [J]. 经营管理者,2015(05).
[2]刘新艳,甘琼.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模式[J].商场现代化,2015(01).
[3]张敏.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审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