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地震救援新特点对我国地震救援的启示

2015-12-10王永刚鲁大伟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14期
关键词:灾害救援医学

王永刚 鲁大伟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第六支队,福建厦门 361000)

国外地震救援新特点对我国地震救援的启示

王永刚鲁大伟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第六支队,福建厦门 361000)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和危害性均很强的自然灾害,它不仅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而且也可能造成次生灾害的发生,从而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先具体地对国外地震救援的新特点与当前地震救援应满足的要求进行分析,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国外地震救援新特点给予我国地震救援的启示,以此来为我国地震救援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国外地震救援 新特点 启示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和危害性均很强的自然灾害,它不仅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而且也可能造成次生灾害的发生。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震灾害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从而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国外部分国家将新技术、新手段以及新理念运用到地震救援工作之中,形成了许多新特点,并大大提升了地震救援能力。而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防震减灾一直是我国工作的重点。因此,对国外地震救援新特点给予我国地震救援的启示进行探讨,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国外地震救援的新特点与当前地震救援应满足的要求

1.1国外地震救援的新特点

近年来,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在地震救援工作中运用了新理念、新技术以及新手段,形成了许多地震救援的新特点。同时,这还提高了地震救援的能力,大大减少了伤亡人数。目前,国外地震救援形成的新特点主要包括多维空间掌握救援信息、救灾力量立体超越投送、多重力量聚力救援以及救援保障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其中,多维空间掌握救援信息是指借助科学科技对受灾地区进行多维空间的一线勘察。例如,在2011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中,日本运用了定位导航、核辐射监测以及卫星接力等先进装备来进行一线勘察。这不仅有利于加强对次生灾害的监控,而且也及时地将受灾地区的信息准确地提供给各个救援力量,从而有利于救援的顺利开展。救灾力量立体超越投送现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它为救灾兵力和救灾物资能够及时到位以及迅速的开展提供了保证。多重力量聚力救援是指将各种救援力量(如,医疗、预备役、卫生以及国际救援力量等)整合在一起,以此来形成救援的合力,从而有利于提高组织救援的速度,且整体联动检测核泄漏的效果也得到较为明显的提高。救援保障的多元化和多样化,不仅提高了救援行动的效率,而且也有利于伤亡的减少。例如,在2011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中,美国所派遣的赴日救援舰队中,一方面将航母当成了安置灾民的临时处所,另一方面也配备了多种保障船只(如,医疗救护船、物资供应船以及油料供给船等),从而提供了多样化的救援保障。

1.2当前地震救援应满足的要求

根据上文所述国外地震救援的新特点,并与我国目前地震救援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当前我国要做好地震救援工作,则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求:一是,由于地震救援的准备时间较短;因此,在响应救援时必须要迅速,并尽可能地在最短的实践内到达救援的现场;二是,由于地震灾害发生后在短时间内就会产生超量的伤员,导致救治资源有限与救治需求瞬间膨胀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救治力量必须适应并做好批量救治工作;三是,由于地震救援对象的伤病类型具有多样性;因此,灾害医学救援力量必须专业对口全面;四是:由于地震救援不仅难度较大、涉及范围较广,而且对社会的影响也较大;因此,地震救援力量还应充分调动各方救援力量参与到救援中去,并实现军地联合。

2 国外地震救援新特点给予我国地震救援的启示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做好地震救援工作一直我国的重要任务。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震救援工作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又目前国外地震救援呈现了许多新特点,大大提高了其地震救援能力。基于此,在对国外地震救援新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点启示:

2.1建立、健全地震救援指挥体系

目前,我国虽然已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即“一案三制”。但是地震救援工作的其它方面(如,指挥、管理、组织以及协调等)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对地震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我国地震救援工作也缺乏相应的手段。而国外主要发达国家不仅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应急动员指挥机制,而且也建立了军民联合的灾害卫生救援体制,大大提高了地震救援能力。基于此,我国应建立地震救援指挥体系,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其建设,以此来不断健全这个体系。要健全地震救援指挥体系,应将受灾地区的地理信息、交通情况、物质保障以及受灾人员分布等纳入到地震救援指挥体系之中,以此来便于对各种资源进行统一的调度。同时,这也可以及时地将灾区的准确信息提供给地震救灾力量,以此来便于地震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这还有利于及时做好人员和各类物质的统筹调度工作,从而为地震救援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

2.2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地震救援队伍

地震救援队伍是地质救援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我国要提升地震救援能力还应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地震救援队伍。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地震救援队伍,首先,应不断更新和改进训练理念。由于地震救援人员只有熟练地掌握地震救援的基本流程和标准,才能够在实战中进行灵活的运用。因此,在对地震救援人员进行训练时,应注重训练的流程化和标准化。同时,为了提高地震救援人员的实际救援能力,则应在训练中强调贴近实战。此外,为了提高地震救援人员的责任感,则应在训练中培养其荣誉感。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保地震救援人员在训练中的安全,还应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来实现“安全第一”的训练理念。

其次,还应改善训练设施和提高装备管理水平。在对训练场地进行设计时,必须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和环境的逼真,以此来实现训练的目的,从而有利于地震救援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同时,还应提高装备管理水平。一方面,不仅要提高装备存放和调用的效率,而且还应制定严格的装备操作规定。另一方面,还应加快地震医学救援装备建设,以此来为地震医学救援的顺利开展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

最后,还应注重对地震救援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应注重“一专多能”人才的培养。要求每位地震救援人员不仅熟练地掌握各项地震救援技术和装备正确使用的方法,而且还应至少精通一种救援技术。另一方面,应定期让地震救援人员在各部门进行轮换,并进行相应的轮岗锻炼。同时,还应加强地震救援人员的持续培训,并定期对其进行严格的复训和考核,以此来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此外,还应建立相应的技能与体能考核激励制度,以此来提高地震救援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加强灾害医学救援体系的建设

要提高我国地震救援能力,还必须加强灾害医学救援体系的建设。要做好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即建立“三军一体化”的灾害医学救援体系、加强灾害医学救援训练以及全面发展灾害医学救援手段。其具体内容如下:

(1)建立“三军一体化”的灾害医学救援体系。要建立“三军一体化”的灾害医学救援体系,应设立灾难医学救援管理机构和“三军一体化”的卫勤管理机构。同时,还应对常规的灾害医学三级救援体系进行完善。此外,在特大灾害发生时,为了提高现场救治的能力,则应将灾害医学救援保障力量进行合理、科学的编组,并启动军管机制。为了使伤病员能够及时得到治疗,还应根据灾害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灾害医学应急救援预案。

(2)加强灾害医学救援训练。首先,应建立“三军一体化”的灾害医学救援培训基地,并积极开展全面防灾教育。其次,还应定期组织人员进行防灾避险和应急疏散的演练活动。最后,还应向广大民众普及地震、自救、创伤防护以及互救等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3)全面发展灾害医学救援手段。为了进一步降低伤残率和伤死率,我国还应全面发展灾害医学救援手段,以此来提高其治愈率。一方面,应大力对灾害医学救援技术和装备进行改进。另一方面,还应积极发展后送手段。同时,还应不断对组织结构进行优化。

2.4积极努力开展地震救援联合演练

虽然我国已建立了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但是训练内容仍以体能和专业训练为主。因此,我国应加强对地震救援的动员部署、指挥协调以及现场处置等方面的训练。同时,又常态化的抢险救灾联合演练已成为外军的重点任务。故而,我国还应积极努力开展地震救援联合演练。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震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损失和危害越来越大。我国又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且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地震救援工作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又国外部分国家因在地震救援工作中运用了新理念、新技术以及新手段而使得其救援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并大大提升了其地震救援能力。因此,对国外地震救援新特点进行分析,对于我国地震救援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由于本文篇幅有限,必然存在不足之处。故而,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

[1]张洁,严莲珍,杨森等.国外地震救援新特点对我国地震救援的启示[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5(2).

[2]赵俊,霍良安.新媒体影响下的危机信息传播问题研究——以雅安地震为例[J].上海管理科学,2013(4).

[3]侯世科.中国灾难医学救援队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上海医学,2012(7).

[4]严兰兰.浅谈急救中心的应急医疗救援工作[J].医学信息,2014(29).

猜你喜欢

灾害救援医学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紧急救援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医学的进步
3D打印大救援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医学
救援行动
医学、生命科学类
《灾害来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