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精准医学时代医院管理的应对
2015-12-10易学明
易学明
2011年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及美国科学委员会共同发布报告,提出迈向精准医学的倡议。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精准医学计划,打算通过分析100多万名美国志愿者的基因信息,更好地了解疾病形成机理,进而为开发相应药物、实现精准施药铺平道路,这一计划引起全世界对精准医学的高度关注。我国紧跟医学发展趋势,于2015年3月召开了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酝酿精准医学发展计划。精准医学的发展,将是医学诊疗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医疗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作为医疗服务的主体,医院在这场面革中也将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
1 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
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及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的一种医学模式。其精髓在于在对疾病重新分类的基础上,对具有相同病因、共同发病机制的患者亚群实现精准的诊断、评估、预测、治疗和预防,辅助患者恢复健康,实现患者的价值最大化[1-5]。
具体而言,精准医学是建立疾病知识网络和新的疾病分类方法带来的主要收益。新的疾病知识网络和分类方法是通过获取尽可能多的个人病患相关的疾病或健康数据,分析、测试患者从基因到环境暴露等多个层面的联系,扩大基因组学研究成果的运用,以实现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实际上精准医学与“4P医疗模式”[预测(Prediction)、预防(Prevention)、个性化(Personalization)、参与(Participation)]和 TIDEST模式[找靶点(Targeted)、整合(Integrated)、以数据为基础(Data-based)、循证为基础(Evidence-based)、系统医学(Systems Medicine)、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一脉相承、异曲同工,是对上述模式的兼收并蓄,也可理解为是整合升级版。
精准医学在我国有时被称为精准医疗,但从严格的医学意义上讲,精准医学的内涵和外延都要大于精准医疗。医学是一个从预防到治疗疾病的系统学科,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而医疗则较为局限,主要是指医疗机构为社会人群提供的健康服务,其内涵更多的倾向于为患者服务的具体诊疗技术。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革新、生物医学分析技术的进步以及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出现,精准医学的时代已经到来。它将为患者提供更精准、高效、安全的诊断和治疗。
2 精准医学时代医院管理工作的应对
精准医学需要目前的医疗体系发生一次革命性变化,建立起一套新的诊疗体系,并保证所建立的这一体系能够预防疾病、保证健康,而不是仅仅依赖发病后的治疗。精准医学是医学发展和临床实践的方向,其实施将大大提升疾病诊治的效率,也为攻克疑难疾病提供更多可能。精准医学作为具有广阔前景的医学模式,国家应将其纳入创新战略体系之中。在精准医学时代已拉开帷幕的大背景下,广大医院管理者要密切关注国家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决策,准确把握发展机遇,及时转变管理思维,通过深化学科建设、优化人才培养、强化制度设计,不断推动精准医学科学发展。
2.1 深化学科建设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仅以癌症为例,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被攻克。精准医学的发展,涉及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仅仅建立精准医学所需的疾病知识网络就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行精准的疾病分类及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从这个层面可以发现,精准医学的实施必须通过多学科甚至多机构之间的协作才能完成。
2.1.1 构建精准医学协作网络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科之间界限日益模糊、协作日益密切。精准医学作为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其背后需要一个庞大的相关知识体系做为支撑,由多学科来共同完成疾病基础数据的积累与分析。同时也要由多学科来完成精准的疾病分类与诊断,为患者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医院管理者应准确认识精准医学发展的本质规律,不断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主动引导加强与国内外医药院校、科研院所、专业公司的多点合作,借鉴当前多学科协作的学科发展模式,积极探索以研究项目为牵引的多学科协作模式,构建精准医学研究与实践的全方位协作网络,以切实有效的举措推进精准医学研究,为医院在新一轮医学模式变革中抢占新的制高点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2.1.2 搭建精准医学研究平台 当代医学学科呈现出向融合与分化两个方向同步发展的趋势。精确医学与转化医学一样,需要在学科融合中汇集发展资源、整合知识体系,在学科分化中深化认识层次、揭示疾病本质。有条件的医院,在新一轮的建设规划中可适度考虑建设精准医学研究中心,集成整合现有的学科资源,专项考虑和科学论证仪器设备、人员的配置,实行中心化管理,对外开放、资源共享。也可依托优势学科,重点投入,建立适于精准医学发展的研究平台,避免实验室分散建设,防止资源闲置和浪费。同时,在医院信息化平台升级建设中,努力建立具有兼容性的标准化、结构化的电子病例和统一编码的数据共享系统,引导专业领域开展疾病队列注册研究,重视血液样本、组织标本库专项建设,为精准医学铺设大数据之路[6]。
2.2 优化人才培养 人才是医院建设发展的关键基础。同样,精准医学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尤其需要符合精准医学发展要求的多学科人才团队。作为医院管理者,最先认识到精准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率先培育或组建出符合精准医学发展要求的多学科人才团队,就意味着在精准医学实践上抢得了先机。从医院层面来讲,要培育或组建多学科人才团队关键在于:一方面是如何引进精准医学相关的特殊人才,另一方面是如何紧抓现有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精准医学的发展要求。
2.2.1 精准医学人才引进 开展精准医学研究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众多学科专业,其人才团队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要打破原有的人才引进格局,创新引才模式,敢于在特殊人才引进中“吃螃蟹”。注重将刚性引才和柔性引智相结合。结合自身特点,根据实际需求出发,松解现行人事管理体制限值,提高灵活应变性,因地制宜建立有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引进模式,多专业、多渠道、多形式广纳贤才。通过项目引进、项目合作等形式,采用临时聘用模式、弹性工作模式、专家候鸟式引进等方式使人才在不脱离原属单位的情况下,为本单位产出研究成果,形成“人才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人才使用新模式。
2.2.2 现有医学人才培养 应转变现有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做到识才、荐才、爱才、合理使用人才。精准医学也是创新医学,医院应在建设发展中构筑创新体系、营造创新环境,让每一位员工都能融入医院创新的意境,并付诸创新工作的自觉行动。看待精准医学的人才培养,同样要认识到人才的广泛性、人才的层次性和人才的相对性特点。基于这些特点,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和培养适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适其位。在医院教育培训工作中,强化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将精准医学作为专项纳入继续医学教育计划。加强医院科研管理,科研规划纳入精准医学内容,引导精准医学研究方向,通过科研立项攻关培养研究团队和骨干。围绕精准医学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精准医学研究和实践的广度和深度,而不是停留于精准医学的概念炒作上。
2.3 强化制度设计 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提出精准医学计划之初有专家对其分享数据库的设想提出质疑,“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数据库混在一起使用。白宫计划将现有志愿者纳入精准医学项目的想法听起来有些天真了。”精准医学的发展,确实会带来一系列新的管理问题,如基因组学研究使得患者的个人隐私成为有迹可查的数据信息,对患者的隐私保护更加迫切,而医院也将面临更多的伦理挑战。这确实需要我们在发展精准医学的同时,在法律法规方面应跟上时代发展。法律、法规、制度应成为精准医学的动力,而不能成为瓶颈。
2.3.1 保护患者隐私 基因组信息包含了个人全部遗传信息,是个人身份及隐私的重要部分。在移动医疗逐渐盛行的今天,信息收集方式多样、便捷,构筑数据安全网络,保护个体数据隐私,已成为医疗行业需共同面对的问题。精确医疗从其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到个性化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的实施,全程均贯穿着患者最隐私的生物信息。由于精准医学涉及患者生物信息的层次更深、涉及面更广、利用范围更大、流转环节更多,带来的隐私安全问题也更为复杂。因此,基于对广大患者隐私和安全的忧虑,医院在精准医学研究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其中可能涉及的隐私保护问题。对患者数据使用的权限、范围、方法应该进行严格的规定,避免数据泄露给患者造成困扰。
2.3.2 恪守伦理精神 基因信息不断解码,迫使人们不得不面临前所未有的基因伦理挑战。基因检测可能包含预警信号——患者家族对某一种疾病具有易感性。此时,是充分尊重遗传信息的隐私权,还是向该家族发出预警信号,甚至采取保护性、预防性措施?1999年针对此主题的一项国际调查显示,多数人认为,当医学上确定会出现严重的、不可避免的疾病时,应该解除保密,告知当事家族[7]。然而,对此类问题并未形成国际公认的伦理原则,不利于患者权益的保护。医院管理者要不断研究基因伦理相关问题,将医学的伦理精神、人文精神传递给医务工作者,鼓励医务人员在面临此类伦理困境时,兼顾患者的承受能力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将对各方的伤害降到最低。
3 结 语
精准医学是医学发展的一个方向,是对人类基因密码的探索,通过促进其健康、科学的发展,将更加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并探索出疾病防治的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在精准医学发展过程中,作为医学工作者和医院管理相关人员,如何发挥学科优势、培养人才团队、设计制度规则,确保在精准医学时代继续推动医院内涵质量发展是值得探究的课题。
[1] 赵梓钧,马晋平.“精准医疗计划”拟实施步骤[J].世界科学,2015,3:5.
[2] 江艺泉,马晋平.奥巴马推出精准医疗计划倡议[J].世界科学,2015,3:4.
[3] 朱 倩,张国锋,马晋平.哈罗德·瓦穆斯谈“精准医疗”新举措[J].世界科学,2015,3:6-7.
[4] Francis S.Collins HV.A new initiative on precision medicine[J].N Engl J Med,2015,372(9):793-795.
[5] Committee on A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a New Taxonomy of Disease.Toward Precision Medicine:Building a Knowledge Network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and a New Taxonomy of Disease[R].Washington,D.C.,2012.
[6] 赵晓宇,刁天喜,高云华,等.美国“精准医学计划”解读与思考[J].军事医学,2015,39(4):241-244.
[7] 鲁 肃.精准医疗计划:机遇与挑战[J].世界科学,201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