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晓云教授运用止嗽散合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气郁咳嗽临证经验

2015-12-10李剑飞庄锦莉郭晓辉张晓云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22期
关键词:荆芥宣肺桔梗

李剑飞,庄锦莉,郭晓辉,张晓云,*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科,四川 成都610075)



张晓云教授运用止嗽散合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气郁咳嗽临证经验

李剑飞1,庄锦莉1,郭晓辉2,张晓云1,2*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科,四川 成都610075)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张晓云教授认为气郁咳嗽乃肺气宣发肃降失常、气机闭郁不宣所致,拟止嗽散合川芎茶调散加减以宣肺疏表、止咳化痰,效果显著,并附病案一例,以资佐证。

气郁咳嗽;张晓云;止嗽散;川芎茶调散;临证经验

张晓云教授是四川省名中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内科危急重症一线临床工作近40年,医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擅用古方、经方治疗危急重症和多种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随导师学习,见师多次运用止嗽散合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气郁咳嗽症,收效颇佳,现将其临证经验报道于下。

1 气郁咳嗽病因病机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表现,由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及急、慢性气管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肺结核、肺癌等疾病所致。气郁咳嗽指表证已微,且是以肺气闭郁不宣为主的病变[1]。《证治汇补》曰:“外感风寒,概麻温散,不知久则传里变为郁咳。”该病缠绵难愈,频繁剧烈的咳嗽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现代医学常使用抗感染、抗炎、抗过敏、止咳化痰、雾化吸入、激素吸入等治疗,但往往咳嗽症状较难缓解,且副作用较明显。中医药治疗咳嗽又有较大优势,经历代医家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肺者,气之本”,《素问·五藏生成》云:“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一身之气, 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外合皮毛而卫外,开窍于鼻,内为五脏华盖,为水之上源而通调水道,其气贯血脉而通它脏, 不耐寒热, 称为“娇脏”, 位居最高,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致病。《河间六书·咳嗽论》云:“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风寒束表,未能及时治疗,或虽经治疗未得法,内传于肺,肺气郁而不宣,肺津凝而不布,气郁津凝,咳嗽遂生,缠绵难愈,即《素问·玉机真脏论》[1]中“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笔直,皮肤闭而为热,弗治,病入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的机理。张教授通过大量临床病例,总结认为:无论是外感咳嗽还是内伤咳嗽,最终病机皆为肺气宣发肃降的功能失常,气机不利,而宣发和肃降二者中,又以宣发为重,宣发失常则肃降亦失调。

2 典型案例

患者石某,男,54岁,2018年8月21日初诊。证见:咳嗽1月余,自服“阿莫西林、美敏伪麻溶液”未见好转,咽痒即咳,咳声重浊,咯少量稀白痰,无气紧,无多汗,无流涕,纳可,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查体可见咽腔未见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肺部听诊呼吸音可。辅助检查:我院血常规检查正常,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咳嗽,辨证为肺气闭郁。治法宜以宣肺疏表、止咳化痰为主,方用止嗽散合川芎茶调散加减,方剂组成为:生荆芥15g、防风15g、白芷15g、薄荷15g、川芎15g、羌活15g、细辛3g、生甘草10g、紫苑15g、蜜百部15g、桔梗30g、白前15g、陈皮15g、枇杷叶15g、苦杏仁15g。煎服方法:水煎3次,取汁600mL,每2日1剂,每剂分3次饭后半小时温服。服3剂后症状明显改善,继服3剂痊愈。

3 讨论

肺主气居上焦,药宜轻,味宜辛。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云:“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故选方用药宜轻扬而忌重浊。据此张教授确立了宣肺疏表、止咳化痰的治法,选用止嗽散合川芎茶调散加减,效果显著。止嗽散是清代名医程钟龄所著的《医学心悟》中治疗咳嗽名方, 针对表邪未尽、肺失宣降而致咳嗽病机, 具有宣肺止咳的功能。方中紫莞、百部归肺经,味甘苦而微温开泄肺郁、止咳化痰;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白前长于降气开壅以止咳,四药有调整气机升降出入之功;陈皮理气燥湿调中化痰;生甘草调中缓急止咳,与桔梗配伍更能清利咽喉;生荆芥疏散表邪,宣发肺气,开其闭郁,合而为方。止嗽散全方七味药物, 药性平正,药简效宏,如程钟龄云:“温润和平、不寒不热, 既不攻击过当之虑, 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 肺气安宁。”

张教授认为,该方全赖荆芥宣发表卫,启门逐寇,对于肺气闭郁不宣、表证犹在者,该方解表力量薄弱,难免力不从心。故张教授选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川芎茶调散,以之治疗气郁咳嗽,取其疏表宣肺透邪外出之功。该方重用薄荷,本品质轻宣散,轻扬升浮,芳香通窍,清轻凉散,宣散表邪,清头目,利咽喉;川芎辛温升散,“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羌活善于升散发表祛风胜湿;白芷祛风止痒,宣利肺气,解表散寒之力较温和;细辛温通,外能发散风寒,内能温肺化饮;防风、荆芥气味俱升,以辛温祛风解表。上述二方加枇杷叶、苦杏仁主入肺经,味苦降泄,肃降兼宣发肺气,可加强宣肺止咳之功效。诸药合用,肺气得宣,咳嗽自止。

此外,张老师使用桔梗用量一般为30g,以开宣肺气,利咽化痰,剂量根据《伤寒论》中治疗少阴咽痛的桔梗汤中桔梗用量为“一两”得来,为防止该药会出现胃肠道反应,故建议患者饭后半小时服用。同时,张老师认为古人立方严谨,君臣佐使搭配得当,一般选择对症的原方或合方,鲜有加减。刘氏[2]曾以川芎茶调散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患者38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4.74%,咳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疗效安全可靠。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苦杏仁、枇杷叶可抑制咳嗽中枢而镇咳;桔梗可反射性增加支气管分泌,使痰液稀释而有较强的祛痰作用,并镇咳消炎;百部所含生物碱可降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 抑制咳嗽反射而奏止咳之效;紫菀可起到显著镇咳作用,增加呼吸道腺体分泌, 对于咳有痰液患者效果更佳[3];甘草内含甘糖,可作矫味剂,还有较强的祛痰止咳之功;荆芥、防风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薄荷对多种细菌及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助于气管内稠厚黏液排出,具有良好的祛痰止咳作用;川芎可增强止咳作用,其机制尚待研究,可能与其镇静、解痉、改善微循环的药理作用有关。吾师运用止嗽散合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气郁咳嗽效果显著,其药物组成皆为轻剂轻灵之品,因质轻能入肺,气灵善透邪, 清可去实又不伤正,应用过程中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 使用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陈潮祖.中医治法与方剂[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17-218.

[2] 刘陈刚,邱隆树.川芎茶调散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38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2,44(9):13-14.

[3] 李华,王霞芳.王霞芳教授运用止嗽散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2):128-129.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5-07-18

李剑飞(1988—),男,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内科疾病。

张晓云(1953—),女,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内科疾病。E-mail:zhangxy1980@126.com

R259

A

1673-2197(2015)22-0069-02

10.11954/ytctyy.201522032

猜你喜欢

荆芥宣肺桔梗
荆芥的味道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hree decoctions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o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related tolllike receptors-mediated inflammations
桔梗皂苷D在抗肿瘤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荆芥
夏日不忘荆芥香
桔梗及其种植技术
藏荆芥化学成分的研究
桔梗之真伪
——辨别味之苦甜
疏风宣肺止咳汤对CVA的疗效及对BHR的影响
养阴宣肺汤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