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肾气丸用桂枝
2015-12-10蒋军林
蒋军林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脑病科,湖南 长沙 410006)
浅议肾气丸用桂枝
蒋军林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脑病科,湖南 长沙 410006)
肾气丸为治疗肾之阳气亏虚的代表方剂,流传千古,疗效显著。方中配伍桂枝,选药尤妙,主要体现在阳气生成、阳气循环和肾脏本身特点三个方面。
肾气丸;方剂;桂枝
肾气丸出自东汉张仲景所著之《金匮要略》,药由六味地黄丸加附子、桂枝而成,是治疗肾之阳气亏虚的代表方剂,流传千古,疗效显著,细究其因,桂枝一药,选用尤妙。笔者认为其因有三:阳气生成、阳气循环和肾脏本身特点。
1 阳气生成
冬至一日,六阴已备,天之一阳生于地中,潜伏其内,历丑转寅,增至三阳,始现于春;人之一阳,生于肾中,待至充盛,转输于肝,故善补人之阳气,须先助肾之阳气。阳气者,性本温,唯有同其性者方可助其生,故宜温补肾阳。然“阳气者,烦劳则张”,烦劳难耐之阳气,又怎能耐温燥助阳之物?故经有“壮火食气”之说,阳之初始,尤为稚嫩,更何以耐燥助阳之物,故经曰:“少火生气”。且“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阴者,阳之始也,一阳孕于六阴之中,故曰:“无阴则阳无以化”,又“阳得阴助则泉源不竭”。故肾气丸中重用六味,补阴以资阳生之源;又肾处北方,应冬主寒,生水,肾阳不足最易招致寒水,若非大辛大热之物,恐难以驱肾宫至阴之寒,故猛将附子轻用,即可去至阴之寒,又因重用六味而兼制其性,既无伤阴之患,又无“壮火食气”而损阳之弊。组方至此,唯缺生气之少火以助一阳之所生。桂者,性本温,桂枝领桂之温,禀伏地之三阳,蕴春生之气,具有少火之性可助一阳之生,故合桂枝,万事俱矣,阴足阳生。
2 阳气循环
阳气者,在天地则春升冬藏,在人体则肝升肾藏,冬去春回,升藏浮沉,运行不息,如环无端。木为水之子,肝木须得肾水涵养方成其主升之用,肾阳不足,既无供肝升之阳气,又无助肝升之用,一身阳气运行之机因此而滞。补肾阳之药,应既能入肾以助肾阳之所生,又可入肝以资肝气之所升,且兼将肾之阳气传输至肝,由肝而升而起到交通肝肾之用。桂枝者,性温,入肾,则可助肾阳之所生;桂枝乃桂之新芽,味辛,蕴春生之气,具有升发之性,入肝,则可助肝气之所升;处冬春之交,而肝主春,肾主冬,故又可起到交通肝肾以领肾之阳气至肝之作用。阳气处人之五脏的升降浮沉循环之中,至肾之前为降,经肾之后转升,阳气由降反升,乃肾阳之功,今肾阳不足,转升之力必弱,故补肾阳之药又当具有助肾阳之用而有主升之性,桂枝具有主升之特性[1],正为所求,故加用桂枝,阳气升降循环之机畅矣。
3 肾脏本身特点
肾为水火之脏,水火不容,故补肾过于滋腻养阴则助水抑阳生寒,过于辛热温阳则助火伤阴化热,但今水火共处一脏,肾之阴阳互根互用,惟相互平衡稳定方可无事。又因一阳孕于六阴之中,阴之末阳之始也,故肾气丸中重用六味以滋养肾阴,以备一阳始化之基,已有附子之燥,恐难以再耐燥热助阳之品,桂枝轻用,则温而不热,柔而不燥,既可助一阳之生,又无助燥损阴之弊。养阴而又无生寒之患,温阳而无化热之弊,阴足阳长,互根互用。又肾处至阴之地,肾之元阳乃一身阳气之根,蒸腾发散,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受其恩,故温补肾阳之药又当具有发散之性,以助肾脏之用。桂枝本为风药,具有发散之性[1],正与其合。
由此观之,仲景制方之初,以天人合一为基础,据四时阴阳消长之规律,按五脏六腑之特性,细究各药之长短而成一方,故滋阴之中能化气,化气之中能生阳,如有源之泉,阳气日渐充盛而治肾之阳气亏虚,奏效卓然。
4 结语
因此,学习古方之时,需细究其组方之意,用药之妙,方能在临证之时,遣方用药,加减自如,沉疴顽疾,或能应手取效。
[1] 蒋军林,李倩.风药之功用浅谈[J].中医药导报,2007,13(3):79-80.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5-06-26
蒋军林(1980-),男,土家族,硕士,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防治脑科疾病。
R241
A
1673-2197(2015)22-0051-01
10.11954/ytctyy.2015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