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雇佣性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课程设置

2015-12-09李泓欣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5期
关键词:工商管理课程设置

李泓欣

摘要: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可雇佣性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可雇佣性为导向,从该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实习实践模式和办学模式等方面综合研究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课程设置。

关键词:工商管理;可雇佣性;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5-0129-02

工商管理属应用性专业,高校应该对其核心内涵深入分析,增加对学生的可雇佣性技能培养。高等院校如何强化学生的可雇佣性技能开发,培养具有比较高的可雇佣性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顺利进入各种不同的就业岗位,并获得长远发展,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的根本目的。因此,课程设置必须以可雇佣性技能培养为导向进行改革。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也应该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本科生的就业能力提升问题。如果学生不能让就业单位满意,不仅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同时也抹杀了教育的意义。

一、可雇佣性的定义

可雇佣性学的流派很多,英国学者Knight认为可雇佣性概念是个人品质、各种技能(包括如沟通等具体技能和解决问题等一般技能)和学科理解(主要指开发、分析、探索和挑战知识体系,是知识和技能的交互理解)的有机结合。还有很多可雇佣性的观点。综合来说,可雇佣性是指个人具备的得到就业单位、胜任工作和重新获得工作岗位,并在工作中取得良好成绩的各种能力[2]。

二、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市场标准应该是可雇佣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将可雇佣性技能的开发与提升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学习的指挥棒——考核方法主要考核学习成绩,无法从可雇佣性角度进行评价,造成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雇主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更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实际情况并不是特别乐观,学生感觉学了很多东西,然而遇到实际问题,却发现并不符合实际的需要。要想被人雇佣,就得创造被雇佣的条件。雇主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我们可以调研得到,他们特别强调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些能力的培养,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与问题。

三、基于可雇佣性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1.可雇佣性技能指标体系的建立。工商管理专业要把可雇佣技能的提高落到实处,必须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等方面更好地贯彻落实。通过学者们的研究,或者亲自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切合实际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可雇佣性技能,做好这一点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比如自己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面向的就业渠道等,一般来说,更多的是基层的工商管理岗位。设置职业生涯培训以及可雇佣性技能指标体系培训的课程或讲座是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2.人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现在社会信息极度丰富,社会变化快速而多样,就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而言,对社会市场人才的需求反应不是很灵敏。很多学校尝试更多的变革,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比如很多高校十分重视教学计划的调整,并进行一些调研。重视学生实践环节的安排,压缩理论课时,提供互联网课程学习条件等。利用各种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可雇佣性能力:第一,企业参与学生的培养方案的制定,企业根据其对学生的要求制定一些学习环节与课程;第二,充分利用节假日和业余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实习与实践,通过实习,积累工作经验,实践所学理论,也获得体验式经历,为后续学习提供动力与支持,提高了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和心理素质,可雇佣性大大提高,也会影响其将来的择业行为;第三,在实习过程中,签订就业协议,用人单位对学生比较了解,学生也获得了理想的就业岗位。

3.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环节。①沟通能力。沟通能力包含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倾听能力等。它反映学生的知识积累、逻辑思维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是其综合素质的体现[3]。人际沟通不应该只是作为一门课,应该引入专业的培训来提高这种能力。中国的高等教育普遍忽视沟通能力的培养,不像美国的教育模式下,个个都具有优秀的口才,固然与初等高中教育有关,对工商管理专业来说,高等教育也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提高辩才的机会,课堂机会可能有限,课下应该注意引导,创造条件。比如让每个学生都参加的演讲辩论赛,每个学期都要举行,如果作为必修课,效果会很好。②快速学习能力。现在社会新东西出现太多,比较而言,课堂上学到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因此,快速阅读获得必要的信息,并且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独立观点显得十分重要。有关研究表明,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快速学习能力是可雇佣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西方国家的很多管理类课堂教育,老师更多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查资料、写论文、发表自己的观点,很多问题观点的正确与否并不重要,主要是从自己的角度,有自己的独立观点,教师在课堂上多讲思路和方法。这样的教学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学生快速学习的能力得以发展。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教学模式很难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毕业了,还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国外的教学模式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来说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能让学生学会快速学习,快速选择自己所要的资料,提高学生快速学习的能力。先要学会管理好时间,这个能力需要在实践中锻炼来掌握,另外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学会借力,荀子讲到,要善假于物也。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活到老学到老,尤其工商管理专业接触的东西有很多新事物,要有不断学习的心理准备,才能跟上形势。③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很多用人单位开始对毕业生的抗挫折能力进行测试。现在社会复杂,压力增大。所以,社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对抗性训练以及良好的引导有利于这种素质的形成。从课程设置角度考虑设置一些竞赛类课程,或者教学内容中有意识加入比赛环节,学会承受失败的结果。④创新能力。人都说,中国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大学时期对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工商管理专业将来面临的工作岗位不像工人一样,就是按照要求操作,要具备管理艺术性,要灵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果高等院校能充分发挥产、学、研三者的合作,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学生经常深入管理的实际问题,把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能力为主的管理环境结合起来,二者有机融为一体,边学理论边实践,学习将变得更加灵活,学生经常思考问题,创新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都会有明显改善与提高。

4.通过实践环节采取体验式学习模式提高可雇佣性技能。在工商管理教育领域,包括高职、本科和MBA,体验式学习模式越来越流行。体验式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的工作原理是学习者通过参与实际工作体验获得对某一知识与技能的感性认识,随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团队讨论,获得对该知识的理性认识,深入心中,叫做“先行后知”。体验式学习方式注重对于知识和技能产生过程的体验,对于工商管理这类偏重实践性专业来说,效果很好。①加强实习认识课程的管理。每个学期理论课结束后都要设置相应的实习课程,比如社会调查、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科研训练和毕业实习等。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依据实习大纲提出实习要求,全过程参与实习、指导实习、监督实习,加大实习的考核力度。通过毕业实习可以验证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也是获得经验的重要时机,实习的时候心态比较放松,从纯学习的角度可以学到很多在正式工作中学不到的东西,或者与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相比会有完全不同的心态,必须加以重视。指导教师也要从实习内容、实习进度、实习质量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可以对毕业实习进行过程跟踪,实习后答辩,全方位提高实际工作技能。②加强课余时间与寒暑假自主实习的引导与管理。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相比理工科的学生,总是感觉学习轻松,会有很多课余时间,不能充分利用,对于宝贵的大学时光是一种很大的浪费。这些时间虽然不是正常教学环节,但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来说,是获得可雇佣能力的很好时机。哈佛大学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一个人的优秀与否主要取决于业余时间。比如一年的寒暑假很多同学应用得并不好,浪费了大好光阴,如果在实际工作岗位好好利用这三个月来加强实际能力的锻炼,结合一年九个月的理论学习是很不错的一种搭配。③多参加社团进行团队训练。在团队中训练交际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对于可雇佣性能力的提高效果明显。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的学生是有限的。教学计划中应该设置团队训练课程。现在有很多团队训练课程都不错,应该引入课程。学生良好的素质比如团队精神、忠诚、抗压能力、毅力、耐力、良好的品德等,都可以在社团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5.以专业宽径为办学模式。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来说,就业面太过广泛,学生将来可能考研、考公务员,到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从事基层工业、商业等各行业的管理。顺应市场需求,许多高校采用宽口径的教学模式,重视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一些专业课可以触类旁通,就业面大大扩展,甚至各类管理工作都可以胜任。宽口径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打通基础课,增加基础管理类、经济学、法学、计算机的教学课时,强调通用能力的锻炼,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相关课程体系的改革,增加应用型课程的实践时间,如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谈判等课程,采用视频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内外学习的信息量。

参考文献:

[1]张焕敬.基于可雇佣性的会计本科培养途径分析[J].财会通讯,2012,(6).

[2]庞朝晖,张敏,张帆.论以“可雇佣性”为导向的土木工程课程设置[J].建筑经济,2012,(12).

猜你喜欢

工商管理课程设置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