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法在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的应用设计与效果评估:以国际贸易课为例

2015-12-09罗立彬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5期
关键词:效果评估双语教学

摘要:本文首先根据当前双语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法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降低案例教学期望值”、“灵活安排教学模式”和“循序渐进”的设计原则,以双语教学课程《国际贸易》为例,设计了用案例法实施双语教学的具体方案,并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的态度、感受及学习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估,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用案例法实施双语教学对其学习效果“非常有帮助”或“有所帮助”,三组同学中有两组同学在与其案例相关的内容学习方面,效果超过其他同学。

关键词:案例法;双语教学;效果评估;国际贸易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5-0281-02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等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中运用双语教学模式一直是比较热门的话题(罗立彬,2013),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学专业课的双语教学被认为有助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形成双语概念,了解国际前沿,形成双语解决问题能力(王靖和陈卫东,2011),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双语教学方法在经济类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的应用还远远称不上“完善”,为了提高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的效果,不少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个人的观点。笔者认为,双语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可以从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因素中得到解释。研究发现,知识转移主体的意愿、转移主体的能力、转移主体间的关系、转移主体间的差异、转移知识的自身特性、知识转移的方式与过程以及知识转移所依赖的情境等因素对知识转移效果都有所影响。而双语教学模式由于涉及到包括外语在内的两种语言,因此增加了知识转移量,对知识转移主体及受体的能力及意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实践当中遇到了各种问题。而案例法由于在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采用情景模拟来强化理论知识,互动模式增强了师生间及生生间的沟通强度,所以从理论上讲,应当对双语教学模式的效果起到促进作用。然而当前在中国,案例教学法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在将案例法应用于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三点,一是应当降低案例教学的期望值,将案例教学的目标定位于提高学生参与度,帮助学生强化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成为学习理论知识的辅助方法。二是灵活安排案例教学具体模式。针对上述背景以及课程设计原则,笔者以自己所讲授的一门专业课双语课程进行了一次实际授课试验,并对授课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下面的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介绍案例法在双语授课应用中的设计方案及相关安排。第三部分根据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对案例法应用到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效果进行实证评估。第四部分进行总结。

二、案例法在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此次教学实验的对象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贸易经济专业2013级学生,学生共计51人。学生具备如下特点:一是英语水平较好。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学生14名,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学生14名,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学生8名,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14名,这四类学生总计50名,占总学生数的98%,其中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以上的学生比重达到了70.6%。二是已经学习过微观经济学,且正在学习宏观经济学,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而且经济学基础比较扎实,比如微观经济学期末总评成绩在80分以上的同学共26人,达到51%。根据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的案例法应用设计原则,教师的案例课堂组织模式如下:案例教学的模式主要是由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题目来分组查找资料,形成案例报告。具体说来,案例教学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一是教师说明;二是学生分组;三是学生汇报及教师点评。案例汇报选题的原则有三个:一是与课程讲授的理论知识相关;二是当前国际贸易领域比较关注的问题;三是教师对相关内容比较熟悉,能够提供较有价值的点评。根据这三个原则,教师选择的四个案例题目分别为:①重商主义与国际贸易谈判;②要素禀赋理论与中国国际贸易结构;③外部规模经济理论与中国的产业园区;④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下岗”问题。在交代案例题目中,教师明确指出每则案例所对应的理论知识点,并对如何查找并引用文献进行了一定的指导。同时要求学生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要求小组中所有同学都参与,对小组汇报做出贡献。

三、问卷调查及教学效果分析

在已经完成三次案例汇报之后,教师向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此次调查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调查学生对案例汇报的态度及感受;二是对案例汇报如何影响双语教学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调查问卷的对象是所有参与听课的在册学生,共51人。运用问卷星进行问卷的设计与发放,所有题目为必答题,问卷发出51份,回收51份,有效问卷数51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达到100%。

1.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态度与感受。首先,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案例教学法对提高其学习效果有所帮助,13.73%的同学认为“帮助很大”,72.55%的同学认为“有所帮助”,两者相加总比重为86.28%;而回答“不知道”和“帮助很小”的同学比重只有7.84%和5.88%。与尚未做过案例汇报的同学相比,已经做过案例分析的同学更倾向于认为“有帮助”。仔细分析发现,在已经做过案例汇报的共计39名同学当中,认为“帮助很大”和“有所帮助”的分别为6名和30名,两项加起来占总体比重为92.3%,而在尚未参加案例汇报的同学中,这一比重为66.7%。可见,有过案例汇报体验的同学更能够体会到这种方法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在被问到“案例教学法为什么对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帮助作用”时,回答从被选率最高到最低的是“增加了我的主动学习投入”(72.73%),“案例中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加深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65.91%),“督促了我对课堂内容的预习或复习”(50%),“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31.82%)和“增加了我与同学及老师的互动机会”(29.55%)(见第3题)。在认为案例教学法对教学效果不明显当中,认为“案例题目与课内知识相关度不强”以及“学生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的均占57.14%;认为“团队合作意愿和效果不明显,大家基本各做各”的占42.86%,另外认为“题目太难”、“占用太多时间和精力”以及“教师和学生互动太少”的分别占42.86%,28.57%,14.29%。可见,虽然回答这两项的学生数量很小,但是仍然可看出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在选题及互动性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endprint

2.案例教学法对于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评估。为了评估案例教学法对知识转移效果的评估,调查问卷中针对已经做过的三个案例汇报题目分别出了3道专业知识选择题(共计9道),让所有同学对所有问题都加以回答。将同学们分为四组:小组1为参与案例1的同学;小组2为参与案例2的同学;小组3为参与案例3的同学;小组4是到目前为止仍未参与案例的同学。接着分别统计各小组对所有问题回答的正确率,然后观察每个题目的答题情况。我们的假说是“小组N的同学在回答与案例N相关的问题时,正确率高于其他小组”。并用实际数据来验证这一假说。

统计结果如下:小组1在回答与案例1相关的3个问题时,平均的正确率为76.9%;而其他三组在回答案例1相关问题时,平均正确率分别为56.7%,43.75%和69.4%。而且在这三个问题当中,除了问题7,小组1的同学的回答正确率低于小组2和小组4之外,其他两个问题的正确率均高于其他所有小组。所以总体上来说,“小组1在回答案例1相关问题的正确率高于其他小组”是成立的。小组2在回答案例2的相关问题时,平均的正确率为53.3%,而其他三组在回答案例2相关问题时,平均正确率为56.41%,54.2%和72.22%。而且除了问题10,小组2的正确率高于其他所有小组外,另外两道题的正确率均低于其他小组。因此“小组2回答案例2相关问题的正确率高于其他组”的说法不成立。小组3在回答案例问题3的相关问题时,平均的正确率为68.4%,而其他三组在回答案例3相关问题时,平均正确率分别为64.1%,66.7%和52.7%,所以小组3在回答案例3相关问题时,平均正确率高于其他小组。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在三个组别中,“小组N在回答与案例N相关的问题时,正确率较高”的假说的验证情况分别是“成立”、“不成立”和“成立”,虽然有两组同学的结果都是“成立”,但是由于样本量较小,因此仍不能明确地认为案例教学法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得到了证实。

四、结论

本文结论包括如下几点:第一,在高质量案例资源较为缺乏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通过较为灵活的授课安排,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当中;第二,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在双语教学中适当引入案例教学法对其学习效果有所帮助,尤其是参与过案例汇报的同学感受更为明显;学生认为案例法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案例中的实践进展可以强化其对理论学习的认识,但是如果希望案例教学法可以在克服语言障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则还需要更为细致准确的教学模式;第三,本文的问卷调查没有十分明确地显示案例教学法能对双语教学效果产生较强的促进作用,问卷的设计以及样本数量方面还有待加强。今后的研究方向是扩大样本数量、增加测评题目,以求对理论假说进行更为有力的验证。

参考文献:

[1]罗立彬.国内双语教学研究现状:对近五年相关文献的一个综述[J].教育与教学论坛,2013,(3).

[2]戴文博,朱方伟.案例教学知识转移机理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3,6(6).endprint

猜你喜欢

效果评估双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成果评估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